手机站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信息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区域 > 甘肃 > 正文

杨林:学习借鉴先进经验 扎实推进酒泉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

来源:甘肃省物流行业协会 作者:杨林 时间:2023-03-24
导读:学习借鉴先进经验 扎实推进酒泉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 ---关于赴西安国家陆港枢纽考察调研情况的报告。

学习借鉴先进经验 扎实推进酒泉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

---关于赴西安国家陆港枢纽考察调研情况的报告

杨林

  根据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为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推进酒泉陆港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笔者跟随酒泉市发改委、市商务局组成的考察组,近期对西安国际港务区、西安陆港国家物流枢纽开发建设运营情况进行了考察调研,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西安市自2003年以来开始大力发展新一轮外向型经济,2005年在西安浐河经济开发区启动了西安国际港务区项目,2008年成立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加速项目建设,之后建立了综合保税区,并成为陕西自贸区核心板块,成功地打造了外向型经济高地。2019年西安获批陆港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在西安国际港务区和综合保税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以强大的国内外贸易为基础,开启了陆港国家物流枢纽新发展。

  (一)西安国际港务区(综合保税区)。西安国际港务区是陕西省、西安市为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而设立的经济先导区,是该省、市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对外开放大通道的重要抓手和主要平台,是陕西自贸区的核心板块,是大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东部新中心和第十四届全运会主场馆所在地。

  西安国际港务区项目原为是陕西省西安市“十一五”规划物流龙头项目,被省政府列为争取国家“十一五”规划重大建设项目,地处西安市东北部灞渭三角洲,西沿灞河,北至铁路北环线,东至西韩公路,南接城市三环和西安绕城高速,浐河、灞河、泾河、渭河四水聚港,规划控制区120平方公里,规划建设面积89.89平方公里,是西安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北扩、东拓、西联”的前沿区域。2010年11月4日,西安港务区规划获国家发改委批复。

  西安国际港务区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与绕城高速公路和城市三环路相连,核心区距西安市新的行政中心5公里,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28公里、窑村机场就位于国际港务区内,通往园区的西安绕城高速公路与北京-昆明高速公路、连云港-霍尔果斯高速公路、上海-西安高速公路、包头-茂名高速公路、银川-百色高速公路、福州-银川高速公路等全国高速公路网紧密相连,形成“米”字型高速公路网络。且有通往城区的西安地铁3号线,以及通往西安北站和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西安地铁14号线 ,交通十分便利。

  西安国际港务区目标为建设中国第一个不沿江、不沿海、不沿边的国际陆港。2010年4月20日,西安保税物流中心正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等四部委联合验收,同年7月1日,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竣工开通。2013年11月28日,首列“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开行。2014年12月19日,“西安港”国际代码(CNXAG)、国内代码(61900100)正式启用。2015年3月28日,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文件发布,支持西安建设国际陆港。2022年4月18日,全国内陆港启运港退税试点政策首单业务启动仪式在西安国际港站举行,标志着西安港成为全国首个陆路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的内陆港,长安号成为全国首个享受启运港退税政策的中欧班列。

  西安国际港务区以现有铁路、公路等运输手段为依托,以与沿海国际港口合作为基础,在内陆形成海陆联运的聚集地和结合点。依托西安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产业基础和物流市场需求,形成以B型保税物流中心为核心、以国际物流区为支撑、以国内综合物流区和物流产业集群区为两翼的物流体系战略格局。它是沿海国际港口多种港务功能在西安的延伸,是沿海国际港口在西安的集中服务区,也是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的结合部。不仅具有普通物流园区的基本功能,还具有保税、仓储、海关、边检、商检、检疫、结汇银行、保险公司、船务市场及船运代理等国际港口所具有的多种功能。

  在此基础上,建成较为完善的区域性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完善现代物流网络,培育有竞争力的物流企业群。并形成公铁联运、海铁联运的中转物流基地,成为立足西安、服务西部、面向全国、连接国际的西部地区货物的产品配送、货物集散、集装箱转运中心、中国西部最大的综合物流园,开展现代物流、国际贸易和出口加工为主要业务,力争发展成为国家级的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外向型经济服务区。

  (二)西安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国家物流枢纽是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共布局建设,集中实现货物集散、存储、分拨、转运等多种功能的物流设施群和物流活动组织中心。国家物流枢纽是物流体系的核心基础设施,是辐射区域更广、集聚效应更强、服务功能更优、运行效率更高的综合性物流枢纽,在全国物流网络中发挥关键节点、重要平台和骨干枢纽的作用。

  陕西省西安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是全国首批国家物流枢纽,经过3年的建设,枢纽核心功能平台全面建成,枢纽运营线路并联成网,枢纽内产业功能不断完善。

  借助西安国际港务区“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运营的成功经验,不断拓展新的国际班列线路,“长安号”班列已常态化开行了16条主干线,基本实现欧亚全覆盖。2022年,长安号共开行4800列,开行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开行量、重箱率、货运量等核心指标稳居全国前列。

  西安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在全国率先开展陆路启运港退税试点,标志着继海港、内河港口后,西安国际港成为首个成功获批启运港退税试点资质的陆地港口。该政策实施后,外贸出口企业只需在申报时选用启运港退税,在中欧班列长安号发出后即可享受即发即退的退税政策,退税时间将显著缩短,提升了中小微企业资金循环和回笼速度。同时将有助于构建“+西欧”集结体系,有助于推动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高质量发展,对打造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国际一流内陆港、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西安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吸引了投资100亿元的康佳丝路总部项目入驻。围绕康佳项目,建设了“一带一路”临港产业园,已落户汇芯5G、京虹显示、硕达视创、中科光电子等30余家,总投资超100亿元的消费电子企业集群。“十四五”期间将围绕智能家电、消费电子、智能显示器件研发制造等重点领域,打造年产值超300亿元的先进制造产业聚集区,推动枢纽年进出口贸易额超过300亿元。

  在已建成运营的占地5600亩的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新筑铁路综合物流中心上,通过与中远海、山东港、中国五矿、中林等央企国企的合作,推动港口功能区提质升级,打造国际一流内陆港。在建设招商局、华润、中粮等十大总部基础上,再引进落户中石化西北总部、国家电网、中国农行数字化总部等项目,打造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中央商务区。西安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已经探索出枢纽引领开放、开放聚集产业、产业驱动增长的枢纽经济发展新模式。

  目前,西安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将加快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以高质量、市场化、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服务全国向西开放为目标,以建设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为抓手,加快港产港贸港城融合发展,不断加快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步伐,为打造内陆开放门户提供有力支撑。

  (三)管委会+园区+企业的运营机制。

  西安市在建设国际港务区过程中,重视顶层设计,采取市政府+港务区管委会+运营企业的机制,着力加大组织领导、规划引领、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和项目建设,以强大的政府意志和项目资金持续支持,十年磨一剑,成功打造了外向型经济高地。

  西安市政府2008年成立国际港务区管委会,建立省级领导小组协调机制,顶层设计对标上海港来进行统一规划设计。2009年6月,是经西安市人民政府批准,由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投资设立了西安国际陆港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陆港集团”),注册资金70亿元,通过政府政策和项目支持,目前资产规模达到400多亿元。经过十多年发展,陆港集团已从成立初期园区的港口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主体发展成为中国内陆港口运营综合服务商,业务涵盖港口建设与运营、国际物流、临港贸易、投资与金融服务、生产生活配套服务等多个板块。陆港集团依托铁路枢纽、公路枢纽以及西安综合保税区三大平台,创造了“港口后移,就地办单、多式联运、无缝对接”的“中国内陆港”模式,并以西安港为核心,以中欧班列“长安号”为载体,不断创新市场化运营模式,打造“物流+贸易+供应链金融”的产业服务平台,促进贸易流、信息流、资金流、人才流的聚集与流动,是陕西、西安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重要抓手,是连接“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平台,是内陆地区开发开放的新引擎。

 
二、主要收获和体会
 

  (一)西安国际港务区起步较早,抓住了历史机遇。作为西部内陆省会城市的西安,从本世纪初就开始谋划国际港务区项目,推进外向型经济发展,抓住发展先机。在“2003新亚欧大陆桥区域合作国际研讨会”上,有关学者发表了《在西安建立上海港务区,以此为基础建立西部地区的国际物流中心》文章,上海港拓展外运业务需要内陆地区的货源,该篇文章引起上海港的关注,并立即致函西安市政府商讨建设“上海港西安港务区”事宜,2004年4月5日上海市副市长率领上海港前来西安,与西安市达成共同建设“西安国际港务区”的意向。西安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建设国际陆港、沿海港口业务拓展需要在内陆建设支线陆港,使港务区项目建设,占尽天时。2005年8月10日,此项目在西安浐河经济开发区举行了揭牌仪式,2008年成立国际港务区管委会,列目被陕西省西安市“十一五”规划物流龙头项目并向国家申报重点项目,2010年11月4日,西安港务区规划获国家发改委批复,自此项目建设进入快车道。

  (二)发展陆港枢纽经济产业基础扎实,整体培育较好。作为中国内陆港建设的首倡者和陆港建设标准的引领者,西安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选址所在地——西安国际港务区,是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基地和陕西自贸区的核心板块,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国际、国内双代码的内陆港。其区域累计投资超过350亿元,以招商局物流、中国邮政、京东、传化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龙头企业纷纷落户。枢纽实现了对陕西西安高新技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等核心产业组团的全覆盖服务。枢纽内已形成了以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陕西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承接中心、陕西省融资租赁示范区等为主的临港产业、商贸物流等产业体系。

  特别近年来,西安积极把握国家战略聚焦的历史机遇,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关中平原城市群等多重国家战略,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速,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航空、航天、集成电路产值稳居全国前5位;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制造、现代物流、商贸服务等产业集群进入千亿级方阵,2018年全市GDP达到8349.86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一位,扎实的产业基础上为陆港枢纽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西安陆港型国家枢纽正在成为国家构建向西服务全国、向东服务西部地区的主要抓手与核心平台,其打造的“枢纽设施集成连片布局+产业依托枢纽聚集发展+港城一体化同步跃升”的发展模式,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示范,为世界与中国解决内陆地区创新发展问题提供了“中国样板”。

(三)产业基础上的大规模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互促共进效应。陕西省高度重视物流业发展提出大力发展“三个经济”(枢纽经济、门户经济和流动经济)的战略部署,先后出台《关于大力发展“三个经济”的若干政策》等加快物流业发展的一系列文件,物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西安作为国家综合交通运输枢纽,铁路物流形成了以西安为中心的“米”字型铁路网;公路物流构筑起了“一环十二辐射”的公路网;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是国家民航总局在全国布局的八大枢纽机场之一;依托中欧班列、海铁联运、空中航线、公路物流网络构建起了全方位立体化的综合运输体系,大西安陆空、海铁、公铁一体化的物流服务网络已经形成。

  西安国际陆枢纽内布局了亚洲最大的铁路货运和编组中心,公路对外通过4座互通式立交与7条高速无缝衔接,通达条件优越。中欧班列“长安号”已开行10条国际线路,覆盖中亚、中东及欧洲主要货源地和“一带一路”沿线45个国家,联通沿海主要港口,国际铁路物流通道体系初步建成。

  枢纽内包括基本功能设施和延伸互补功能设施两个部分,构成“两中心六片区”的设施功能布局。“两中心”指国际铁路物流枢纽港和国际公路物流枢纽港,分别依托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西安传化丝路公路港两大主体进行建设。“六片区”指提升枢纽经济和流动经济的主要经营活动承接区:口岸服务区、综合保税区、产业转移承接区、商贸物流区、邮快件作业区、信息服务区,基础设施功能齐备。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2022年11月18日,酒泉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被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列入建设名单,正式启动建设。陆港枢纽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各级各部门精心谋划发展方向和蓝图,切实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机制,做好开发建设运营,确保枢纽真正建成并发挥应有作用。

  当下国内大多数陆港物流枢纽园区经营状况不理想,存在规划水平不高、功能传统粗放、定位同质化等问题,非但不能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反而成为沉重的财政包袱。究其根源是这些陆港规划关注物流通道和设施建设,却忽视了顶层设计和发展理念,缺乏良好的商业模式设计,脱离了产业基础和货源支撑,加之欠缺专业化的运作主体,没有经过科学审慎的研究论证和市场验证就盲目上马建设,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结合西安国际陆港的考察,就下一步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明确规划定位。随着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迈进,现代物流业作为服务区域经济和产业的重要生产性服务业,其维度和广度早已今非昔比,运营模式更加多元。从酒泉实际出发,需要更加精准地明确酒泉陆港国家物流枢纽目标定位。从酒泉地理区位看,位于甘青新蒙四省交汇处,通道优势明显,具备通道经济基础,但目前过境资源并没有太多停留形成产业;从产业基础来看,酒泉本身属于以矿产、光热资源开发为主的资源型经济,除新能源装备制造、石油化工和矿产开发产业外,其他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化、链式化的发展基础;从对外开放上看,酒泉商贸流通主要以内贸和本地资源向国内输出为主,外贸进出口量偏小;从未来发展规划来看,酒泉建设区域中心城市需要经济总量的突破,需要寻求通道经济和枢纽经济新的增长点;从服务保障国家战略上看,酒泉陆港型国家枢纽具有重大意义,承担着保障国防、航天航空、核工业等国家战略的枢纽要道作用。

  综上所述,酒泉陆港国家物流枢纽的核心要义在于优先保障国家战略,在此基础上立足通道条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配套完善政策,围绕过境资源停留做文章,发展枢纽经济和通道经济,同时引导本地产业和资源要素向枢纽聚焦,发展总部经济,提升枢纽经济总量,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新的增长极。

  (二)重视顶层设计。从西安国际陆港发展建设经验来看,与地方党委政府长期高度重视顶层设计和强力推动是分不开的。西安国际港务区项目从提出到建设历时二十年时间,经历了从国内首创的内陆港到国际港务区的发展,思路目标、规划蓝图、建设路径始终保持着一脉相承,“一幅蓝图画到底”,并在建设中不断优化完善。如前所述,其打造的“枢纽设施集成连片布局+产业依托枢纽聚集发展+港城一体化同步跃升”的发展模式,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示范,为世界与中国解决内陆地区创新发展问题提供了“中国样板”。在建设中,省、市、区三级政府为该项目都指派了分管领导、成立了“西安国际港务区项目领导小组”,推动项目建设,协调解决具体问题,确保了顶层设计的正确落地。

  因此,酒泉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在目前物流专班的基础上,建立以市上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陆港枢纽建设领导小组,配齐配强工作力量,在完善规划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资源要素协同、产业配套、政策支持、落地路径等方面的制度机制设施,确保枢纽建设沿着规划路径正确、有力推进。在建设主体方面应加强统筹,借鉴外地经验,建立以管委会+园区+国有企业+多运营主体的开发建设模式,防止出现多头主体、一哄而上、规划失灵的问题,使有限的项目、资金等资源形成合力,聚焦靶向、精准突破。

  (三)强化产业培育。陆港枢纽建设背后的核心逻辑是产业支撑,没有形成相关产业配套,则枢纽将成为无本之木。西安陆港无论从国家布局、区位优势和先发优势来看,产业基础和陆港枢纽互促的发展格局非常明显,发展临港产业的方向是非常值得学习借鉴的。

  从酒泉产业实际出发,一是过境资源停留相关产业的培育,主要是围绕新疆等周边区域煤炭、矿产、农副产品等资源,建立标准化仓储、物流站台等基础设施,建立相关资源的精深加工产业园区,发展供应链一体化服务,实现大宗资源要素停留、加工、转化增值,做大过境产业规模;二是发展进出口业务聚焦园区,以依托现有出口业务进一步整合形成出口产业聚焦园区,提升产业发展规模化、配套化、一体化水平;同时,大力发展进口原料和产业园区,做大进口业务规模和精深加工产业链,形成新增增长点;三是整合市内现有新能源装备、矿产加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向枢纽经济区聚焦,形成更多的规模以上企业,做大枢纽经济规模。

  (四)坚持量力而行。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已历时20年时间,历史投入资金和资源要素巨大,才成就了今天的发展水平。据介绍,西安陆港枢纽的核心工程铁路中心站是由国铁建设的,在枢纽信息化建设上国家也给予了资金支持。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经验表明,在陆港建设上要结合产业基础,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发展,不可贪大求洋,过度超前建设,在产业基础、外向型经济基础尚不配套、尚有形成规模之前,枢纽物流量也很小,盲目投资将造成资金浪费,发挥不了应有效益。根据酒泉经济发展情况,目前主要是内贸为主,要做好必备的站场建设,实现公铁多式联运无缝对接,首先把自有产品畅通运出去,再整合资源培育过境资源产业,壮大枢纽经济。在信息化方面,根据国家统一部署,结合各自实际,根据业务进展,逐步推进信息化配套建设,待陆港枢纽业务发展成熟起来之后,再做数据整合,统一建设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五)推动协同共进。加强与西安陆港、乌鲁木齐陆港等周边枢纽业务交流与协同,目前西安陆港中欧班列“长安号”已开行10条国际线路,覆盖“一带一路”沿线45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干线业务,目前已常态化开行西安至青岛、宁波等海铁联运线路,可以融入这些陆港业务中,一体化推动我市中欧班列发运。积极发展供应链集成业务,从国际货源组织和生产运输服务两方面入手,为国家和区域商贸、制造等产业提供服务。增强对国际商贸货源的转运分拨和组织调配能力;加强与国内部分重点枢纽城市建立干线物流合作;扩大与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间的业务合作;加强金融服务以提升供应链标准化水平。依托中欧班列“长安号”,加大与俄铁、哈铁等境外铁路公司和场站的业务联动。利用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政策优势,建立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跨境网络交易平台,实现网上丝路与跨境产业协同。通过与各沿海港口和沿边口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或成立合资公司,共同运营物流枢纽设施,有效加强与各地枢纽间合作。

  (六)创新体制机制。成立并充分发挥市级领导小组作用,进一步充实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的机构和人员力量,完善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强化顶层设计与组织协调,全面统筹推进物流枢纽建设发展工作。完善配套政策体系,点从资金扶持、用地保障、项目引进、税费优惠、人才培养等方面制定完善推动枢纽建设的配套政策,形成完善的政策体系,切实保障物流枢纽项目建设。强化物流人才支撑,充分发挥省内外高校和科技资源优势,构建现代物流产学研政协同研究开发平台,完善人才服务环境,吸引国际化高水平物流人才,提升物流创新能力,充分保障物流枢纽建设人才供给。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将更多项目列入中央预算内资金、专项债、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一体化发展。学习供应西安经验,实行管委会+园区+国有企业运作模式,引进多主体运营,增强陆港枢纽建设合力。

  (作者系酒泉经投集团总经理、酒泉陆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来源:酒泉陆港投资集团官微
责任编辑:李永璞
全媒体热线 : 4000-5656-98

相关文章:

信息公开中物汇成帮助中心广告服务网站地图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775637 │ 24小时新闻热线:010-83775637
Copyright © 2005-2020 现代物流产业网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4000-5656-98
《现代物流报》社有限公司授权 北京中物汇成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为现代物流报官网 管理方
www.xd56b.com和www.z56c.com两个英文域名同时使用一个主体网站
英文域名:www.xd56b.com   京ICP备19057590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039号
英文域名:www.z56c.com   冀ICP备2020027852号-2
技术支持:现代物流报社技术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