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协执行会长何文波:国家层面应成立海外铁矿资源开发集团
近期,钢铁原材料铁矿石价格不断走高。作为行业“三大痛点”之一,铁矿石资源的保障问题关乎着中国钢铁供应链产业链安全。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下称中钢协)官微显示,该协会党委书记、执行会长何文波日前接受了《中国冶金报》的采访。
在此采访中,何文波表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亟须加强铁矿石资源保障、完善铁矿石定价机制,加快完善铁矿石期货相关规则和制度,要治标、更要治本。
截至3月2日,进口铁矿石价格仍然在170美元/吨以上,比去年同期高出近一倍多。
工信部在《关于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要“推进铁矿石联合采购,增强铁矿石定价话语权,研究建立更加公开、公正、透明的铁矿石定价体系。”
何文波称,治本的关键是增加铁元素的供给。
为此,应支持加快海外矿开发和扩产,择机加快推进海外资源开发。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权益铁矿石每年产量约为1.6亿吨,占进口矿的比例仅为13%。
何文波建议,由国家层面成立海外铁矿资源开发集团,统筹海外资源,稳步推进境外资源开发利用,尽快形成有效供给能力。
此外,应规范废钢产业发展,加大对废钢资源的使用力度。何文波建议,要完善国内废钢资源相关配套政策,加快解决废钢税收问题,进一步完善废钢加工配送体系建设,推进废钢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最后,要加快扩大国内矿供给,将增加国产铁矿石供给作为补短板的措施之一。
据中钢协近期对国内矿山企业的调研,目前国内矿山税费占收入的比重为17.2%,涉及税费项目有24项,负担较重。此外,各地对矿山开发均有不同程度的限制,而且新建矿山的审批难度较大、程序较为复杂。
何文波称,建议加快清理各地不合理、不科学、限制国内矿山健康发展的相关规定,加快和简化新矿山开采的审批流程等。
当前,钢铁行业碳排放占比超过15%,是中国碳排放较大的行业之一。中国力争在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约束,是包括钢铁行业在内的碳排放主体绕不开的挑战。
在《中国冶金报》的采访中,何文波表示,钢铁行业的工艺特点决定了碳减排的主要途径是减少化石能源消耗。
近20年来,钢铁行业在经历了生产设备大型化、能源利用高效化、污染物排放减量化等措施推动后,在碳减排方面已经取得很大进步,但鉴于行业生产的本质特性,更大幅度的碳减排面临一些瓶颈。
因此,钢铁行业需要寻求更为有效的变革性甚至革命性的技术路径,并且做好围绕低碳开展新一轮企业组织模式改革的准备。
何文波表示,从行业高度看,首先要推动低碳冶金技术的研发。国内不少企业已在低碳冶金技术研发上有了积极进展,下一步要加强顶层设计、建立良好的资源配置机制和持续有效投入,在技术源头上支撑行业创新发展。
其次,要大力推动铁素资源的循环利用。废钢利用是铁素资源循环利用的关键。废钢是钢铁冶炼的两大铁素原料之一,是唯一可以替代铁矿石的炼钢原料,跟铁矿石相比又具有绿色、载能的特点,使用废钢可以大幅降低碳排放强度。
就目前来说,中国废钢资源利用比例较低。这与中国当前的废钢资源积蓄量相关,也与中国废钢资源回收体系有关。
何文波表示,建国以来,中国共生产了140多亿吨钢,有一半是近15年内生产的,当前可回收利用的废钢资源比例并不高。
电炉短流程炼钢就是主要以废钢为原料,能耗仅为长流程的一半左右,因此要有序发展短流程炼钢。但要产业结构和产能布局,避免一拥而上,造成电炉产能结构性过剩的局面。
最后,在钢铁工艺生产流程中,也要注意节能降耗以及资源综合利用,同时还要通过加强跨行业的合作来推动节能减排。
何文波还表示,对于钢铁企业而言,“十四五”期间实际上面临超低排放和碳减排双重任务,二者协同推进,可以说挑战巨大。
他建议,钢铁企业要摸清自己的碳排放“家底”,制定好符合企业实际的低碳减排路线图,且要积极关注和应用最新的低碳减排技术,同时要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积极参与碳排放市场交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