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信息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供应链 > 正文

推进供应链创新升级 助力双循环发展格局

来源:新华财经 作者:李果 华连连 时间:2021-02-01
导读:未来双循环将重点致力于推动本地化与全球化的紧密结合,在构建独立的本土分工体系和产业体系的同时,力求实现本土产(企)业对于全球供应链系统的有机嵌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我国“十四五”经济发展指明方向并奠定主基调。未来双循环将重点致力于推动本地化与全球化的紧密结合,在构建独立的本土分工体系和产业体系的同时,力求实现本土产(企)业对于全球供应链系统的有机嵌入,保障供给侧与需求侧的信息、物流、资金等的畅通与共享,从而在不断升级供给侧与需求侧的过程中,提升供应链及关键核心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找到资源供需均衡配置的动力及内外灵活转换的机制。

2017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首次将供应链上升为国家战略方向,向着提升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转型以实现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态势迈进。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对国际国内供应链韧性和灵活性的一次大检验,众多企业切身感受到来自供应链的压力,也迫使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进入前所未有的调整期。借助国内外产业链供应链体系重构,疏通双循环体系的断点和堵点,发现新的增长点,是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题中之义。

国内大循环在于改革供给侧、升级需求侧。循环不畅在微观层面主要表现为供应链运行不平衡,如需求侧下沉要有深度和宽度,而供给侧的深度和宽度尚存在不可持续性或者开发不深入等。笔者在调研内蒙古畜牧业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发现,随着我国电商产业的深入发展,电商产业对偏远地区(包括交通不便的牧区),其下行渠道辐射基本完成,即无论消费者身在何处,都可以通过发达的线上网络、便捷的支付体系以及通达的物流体系,较以往更容易地购买到所需产品。而当产品和服务的流入渠道基本实现畅通之后,下一步则应当考虑消费的升级问题。然而消费升级需要建立在消费者可自由支配收入增长的基础之上。结合调研结果发现,偏远地区特色产品的上行渠道尚不通畅,还未充分享受我国互联网高速发展所带来的红利,很多土特产难以通过电商体系或者新型销售渠道,有效地销往国内外市场。同时,市场上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也较为明显,源头产品的设计和自有品牌的建设能力不足,难以支撑两端衍生、更加扁平的价值链体系。这为我国供应链转型和升级提出新的挑战。

以小窥大,我国诸多产业发展也大同小异,总体以防御型发展为主,而真正要做大做强依托国内强大需求市场和产业基础的供应链体系,需要转守为攻,供需双方要主动、切实地融入到供应链体系中,成为供应链运营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才能真正畅通大循环。

关于如何通过供应链创新升级,助力双循环发展格局,有以下思考:

一、充分发挥我国供应链核心企业整合优势产业链的基础动能

国家供应链水平的高低是其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标志,而供应链核心企业则是保障国家供应链水平的关键所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诸多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世界级企业,如华为、大疆等,在国际产业链供应链中居于重要位置。这些企业具有国际视野,掌握核心技术,与全球供应链体系深度交织,具备整合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的实力,这是我国产业升级和供给侧改革中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围绕供应链核心企业做文章,构建完善的核心产业价值链,人才链、资源链、资金链系统,是提升我国全球产业链地位的重要一环,是实现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主抓手之一。当前,我国平台型企业得以迅速成长,尤其在消费和金融领域发挥着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作用,也非常值得关注。

二、供应链优化升级需夯实供给侧基础

在互联网的助力下,我国需求侧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绩。未来将致力于互联网+供应链+需求侧升级,即推动即时通讯、共享经济、人工智能等向更高层级跨越,参与到国际大循环体系中升级创新能力和水平。但从供给侧来看,我国与发达国家尚存在一定差距,未来在推动供给侧底层基础技术投入,夯实围绕国内重点产业升级产业生态体系,重视核心产业布局,主动融入到国内国际大的供应链体系,尚有很多路径有待探索。当然,主动融入国际供应链体系,升级产业链地位,推动我国核心产业体系螺旋式优化升级,助推高质量发展,将是主旋律。

三、树立供应链思维,助力双循环畅通

我国目前已经逐步树立了创新思维,但是尚缺乏供应链思维。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供应链运营实践加快进入大众视野,但供应链上下游关系不是简单的供需关系,供应链运营也不是企业运营的扩大化。事实上,我国企业的供应链意识不强,对于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的主动性不高。对于企业而言,只有纳入到供应链体系中,哪怕只是一颗不可或缺的螺丝钉,也能成为供应链可持续运维的杀手锏。因此要在全社会树立供应链思维,构建高质量发展的供应链布局和支撑体系,协同供给端和需求端,真正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的畅通。

四、推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高质量结合

通过供应链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高质量结合,是我国拓展双循环体系的重要一环。如何将供给侧改革落在产品品质改善和品牌打造上,真正实现市场识别,才是实现供应链供给端纳入双循环体系的根本之策。有为政府在于通过创新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体制机制,完善扩大内需政策支撑体系,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供应链动态平衡,才是摆脱比较优势低水平锁定效应的关键。地方政府要坚信“铁打的产业体系,流水的企业和渠道”,只有筑巢引凤,升级产业结构,真正打造产业基地成为供应链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才能真正融入内国际循环大体系。

五、创新整合供应链模式,提高双循环资源配置效率

任何组织模式创新都有其时代特征和区域发展特色,面对国际产业链供应链重构的机遇与挑战,我国必然要围绕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进行供应链整合,致力于打造国内有基础、市场有需求、未来有空间的新兴产业体系,创新供应链整合重构模式,形成供应链核心竞争力和发展特色,从而提升我国产业链的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各类企业和市场主体共同参与的资源配置效率。

六、重视供应链复合型人才培养

自2017年供应链国家战略提出以来,全社会对于供应链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但能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复合型供应链人才却是凤毛麟角。复合型的供应链人才不仅要具备高度专业化的知识水平,同时还要对所属细分领域有充分的实践经验,这对我国供应链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部关于公布2017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中,新增加了供应链本科专业,开始重视供应链专业人才培养,目前有近30所高校实现本科招生。另外,物流工程硕士、MBA等实践型人才也可以向供应链专业人才培养过渡。

作者: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果

北京理工大学访问学者、教授 华连连

责任编辑:王茜
全媒体热线 : 4000-5656-98
信息公开中物汇成帮助中心广告服务网站地图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775637 │ 24小时新闻热线:010-83775637
Copyright © 2005-2020 现代物流产业网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4000-5656-98
《现代物流报》社有限公司授权 北京中物汇成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为现代物流报官网 管理方
www.xd56b.com和www.z56c.com两个英文域名同时使用一个主体网站
英文域名:www.xd56b.com   京ICP备19057590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039号
英文域名:www.z56c.com   冀ICP备2020027852号-2
技术支持:现代物流报社技术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