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家欢喜几家愁?供应链瓶颈让全球物流业赚得“盆满钵溢”
美国外交学者网站近日发布萨拉·许撰写的题为《中国的供应链瓶颈:赢家和输家》的文章称, 疫情下的全球供应链格局,造成了“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复杂局面。
近期,中国的供应链受到新冠疫情、集装箱短缺和消费需求突然激增的影响。尽管美国的需求在新冠肺炎疫苗问世后出现反弹,但供应和物流需要时间才能跟上。订单交付延误已经变得非常普遍,至少会持续到圣诞节期间。这些瓶颈造就了明显的赢家和输家。
在中国新冠疫情缓解后,国内工厂于2020年开始复工反弹。但整个2021年,制造业活动一直在减少。中国的盐田港在2021年5月和6月曾有一个半月的时间处于半关闭状态,而宁波港出于对新冠疫情的担忧在8月曾有过短暂关闭。
与此同时,美国的港口挤满了集装箱,这将在未来继续导致中国的集装箱短缺。在长滩港和洛杉矶港,无数货船无法上岸,卸货的等待期可长达12天。卸货可能需要24小时左右,卸完货后没有地方来存放这些集装箱。运走空集装箱的司机也人数不足,因此造成空集装箱的大量堆积。
一些欧美的消费者可能会错失生活必需品或他们想要的东西。鉴于上述瓶颈,圣诞装饰品、玩具、游戏、人造树、电子产品等圣诞用品将在今年12月供不应求。卫生纸和瓶装水等生活必需品也可能脱销。由于物流危机,零售商已经难以进货。厨房用品、纸巾、药品、食品等东西以及其他许多产品也一直供不应求。
同时,因为运输延误和供应短缺,企业正在错失潜在的利润。由于供应受限,玩具制造商、电子产品制造商、汽车制造商、医疗设备和其他设备制造商以及多样化制造商纷纷下调自身的利润预期。比如说,由于芯片短缺和物流危机,3M公司下调了年收入预期,而苹果公司将本季度的生产目标下调至1000万。
企业为物流支付的费用也变得越来越高。为了准时交付货物,一些公司转而使用空运,或租用整艘货船。在某些情况下,集装箱货运成本上涨了10倍,给企业的利润率造成巨大压力。尽管一些公司可以把成本转嫁给客户,但其他公司只能靠自己来消化大部分价格上涨,它们相信客户不会愿意付出更多,特别是为普通商品。
相比之下,像中国中远集团之类的物流企业则从这些导致运输成本飙升的瓶颈中获益。中远集团2021年前3个季度实现净利润695.9亿元,接近2002年以来净利润总和的2倍。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股份有限公司前3个季度实现净利润87.99亿元,同比增长逾10倍。管理港口码头的上港集团实现净利润117.4亿元,同比增长95.39%,为有史以来表现最佳的一年。
美国太平洋联合公司、诺福克南方铁路公司和CSX公司等铁路货运公司的股价上涨了大约20%。在国内和国际包裹运费上涨的推动下,联合包裹运送服务公司(UPS)第3季度的收入达到232亿美元,同比增长9.2%。
虽然目前的形势看起来很可能持续到2022年,但防止未来瓶颈是企业领导团队要考虑的问题。尽管企业的端到端供应链可视度日益增强,但它们无法解决这些瓶颈问题,只能为集装箱游荡在港口外等待卸货感到苦恼。这些公司正寻求使供应链多样化,并找到更多途径来提高供应链的灵活性。
这种灵活性包括实现供需一体化,经常和定期进行协调业务规划的跨部门沟通。企业还需要强有力的情景规划,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随着气候变化导致自然灾害、农作物歉收和劳动力迁移,这一点将变得越来越重要。新冠肺炎疫情、能源供应短缺和消费需求快速变化等多重冲击共同导致了当前的危机,只有拥有灵活的供应链,企业才能在不确定的未来蓬勃发展。(编译/杨雪蕾)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