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信息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供应链 > 正文

构建冷链供应链新发展格局的实现路径

来源:现代物流产业网 作者:李学工 时间:2022-02-09
导读: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给全球化进程蒙上了一层阴影,加之美国政府以对华贸易逆差为借口,制造对华经贸摩擦、高科技封锁及供应链割裂等一系列行为,致使我国随即出台了一系列反制措施。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给全球化进程蒙上了一层阴影,加之美国政府以对华贸易逆差为借口,制造对华经贸摩擦、高科技封锁及供应链割裂等一系列行为,致使我国随即出台了一系列反制措施。中央政府全面考虑以往对外经济政策而采取重大的战略调整与部署,提出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进一步将其作为我国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内容之一,并将“构建新发展格局”作为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的重要战略举措。

一、双循环战略的方向及目标

(一)双循环战略蕴含及其解读

2020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首次提出,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针对当前国内国际形势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安排,也是重大的国家供应链战略,有助于缓解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各种外部风险,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为更好地掌握经济发展主动权提供战略方向。

1.战略内涵。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期必须统筹发展与安全,必须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必须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战略基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突破的关键支点。

2.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政策的演进。双循环战略是中央政府面对国内外风云变幻的复杂环境中所作出客观判断与重大决策。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经历了1949至1977年内向型发展战略阶段、1978至2019年外向型发展战略阶段及2020年以来双循环发展战略形成阶段等,由此可见,我国当下面临着历史上少有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3.政策解读。首先,构建国内大循环。关键在于处理好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打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各个环节。超大规模内需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显著比较优势和我国强大的发展韧劲所在,孕育着巨大的潜力与活力。美国对我们的断供、打压、遏制,须强化独立自主能力;其次,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构建国内经济循环对于融入国际经济循环具有基础性作用,成熟稳定的国内经济大循环能够增强我国在国际竞争中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为整合国际经济循环提供切入点;最后,政策生态系统及政策赋能。“一带一路”倡议、新旧动能转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发展、双循环战略等为冷链供应链高水平发展提供了核心政策;而新基建、种业工程、扶贫攻坚、“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食品安全、国家安全观、底线思维、“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海洋强国战略等为冷链供应链提供了关联性与延展性政策。

上述概念既与双循环战略有着密切的联系,前者是后者的政策积淀和政策集成,后者是前者的政策延续和政策聚焦;同时也与冷链供应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尽管农产品/食品冷链供应链不像高新技术产业及其供应链面临那么严峻的形势和挑战,但它关系到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及民生安全等层面的高度之上。

(二)物流供应链双循环的新方位

首先,把握新发展阶段。《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物流发展、供应链创新高度重视,并提出要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其次,贯彻新发展理念。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将聚焦提质降本增效,新发展理念将贯穿于物流供应链双循环发展的全过程;最后,构建新发展格局。物流及供应链将成为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支点。冷链供应链也概莫能外,面对波及全球的新冠疫情,冷链供应链必须承载和肩负时代赋予的重任担当与历史使命。

总之,精准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明确发展新方位。促进国内大循环,打破国内外市场上存在的障碍,加快各要素自由流动以重塑国内统一大市场,确保消费市场的持续扩大与升级以促进国内大循环;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推进,确保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并促进国内国际市场的相互融合、技术进步,以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上主导权和影响力。

(三)冷链供应链实现双循环的新目标

1.保障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安全高效。“饭碗要端在自己的手中”就是前瞻性地预判国内外形势背景下的忧患,不仅是保障国民经济各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及自主可控,还可保障食品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及高效运转。

2.做强扩大内需的战略支点。外循环固然重要且我们收益颇丰,但内循环与扩大内需是确保国内外双循环的基础和支点,是进一步撬开广阔国际市场的起点,也是通过扩大内需促进外需的必由之路。

3.推进冷链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冷链及其供应链在实践中只有不断地打破自身边界,自我革新以更加包容、开放的姿态寻求与相关领域的深度融合。诸如与餐饮、旅游、文创、健康、养生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才能延伸产业链价值链以谋求冷链产业的腾笼换鸟和弯道超车。

4.加速冷链及其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不论是数字冷链,还是数字供应链都是时代赋予的发展使命。众所周知,数据已成为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并列的第五大基础生产要素,数字数据不仅成为各产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制高点,而且也是国民经济相关产业重要的生产力,冷链供应链亦是如此。

5.完善与强化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的建设。基于以往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呈现出的碎片化及孤岛化现象,在新时代背景下强化冷链基础设施的网络化、集群化和体系化建设,才能实现国内外双循环下的一体化、立体化运作。

6.实现冷链物流绿色可持续发展。国内外双循环就是做好国内与国际市场资源合理均衡的匹配,践行双碳目标下的“中国承诺”“中国贡献”,而冷链供应链则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倡导者、先行者及探寻者。

二、农产品/食品冷链供应链体系

所谓冷链供应链是指围绕农产品/食品生产组织及产业体系中,建立与健全农产品/食品产业冷链系统上下游纵向一体化协同及横向水平一体化协作而构成的现代供应链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既是一个以农产品/食品产业经济形态为依托,以冷链物流产业为主体,搭建一个覆盖上中下游包括产品生产、流通、分配及消费的多环节、多层次的运营联合体。它是一个纵横交错的跨区域、跨行业、跨领域的协调合作、协作分工及协同创新的集成化网链结构体系。

(一)冷链供应链的主要特征

1.参与成员的多样性和节点衔接的重要性。一般而言,冷链供应链主要是指生鲜农产品/食品低温运作体系,一方面表现出链条参与者众多,呈纵、横向交错状态;另一方面供应链节点间的衔接极其重要,但容易受到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故缺乏牢固性。

2.建设成本高、规模大、专业性要求高、资产专用性强。冷链供应链不仅各个节点建设投入成本高,建设规模表现在基础设施和设备较大,而且其运作的专业化程度高才能确保生鲜品低温下的品质安全,加之冷链资产的专用性远高于其他物流领域,而且冷链供应链全链条能耗控制要求程度高。

3.各环节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首先,各环节协同合作以保证冷链供应链的正常运转,对各成员的组织协调性要求更高,要做到各环节无缝对接必须做好上下游组织之间的有效衔接;其次,基于上述冷链供应链各环节缺乏牢固性,因而其运作风险较高,需要更高的组织协调、协同和协作,以降低运作风险。

4.对网络信息技术有较高的要求。正是冷链供应链的协作体系复杂多样,需要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支撑以确保运作准确无误,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技术赋能与助力,以提高冷链供应链链条整体运作的高效率、高效益、低成本、低费用的良好状态。

(二)冷链供应链体系

1.冷链供应链体系。强化我国自主可控的国内供应链循环体系,是维护和提升“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基础。一国本土的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不仅体现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方面,更全面体现在相关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自主能力体系方面,以及从基础研究环节到应用基础研究再到工程化产业化环节的创新链与产业链相互融合体系方面。就冷链供应链国内外循环体系而言,因起步晚欠账太多,所以需以国内市场循环为主体,追赶国外发达水平,就需要双管齐下,做好国内大循环基础上,实施高水平开放策略,尽快融入全球冷链供应链体系当中,缩小与国外之间的差距。架构完整的冷链供应链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供应链体系基本结构

2.冷链供应链体系重构。对照双循环战略的目标要求,冷链供应链体系亟需重建或重构,结合我国实际,需从核心层、次级层、关联层、边缘层及境外层等5个层级进行重新架构,它是一个纷繁庞杂的综合系统,如图2所示。

图2 重构冷链供应链体系的结构

(1)核心层。包括农产品原产地、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预冷仓库、第三方冷链企业、批发市场、食品加工生产商、冷链物流中心、冷链物流园区、商超、便利店及生鲜电商等

(2)次级层。包括生鲜海外仓、区域中心冷库、前置仓、社区微仓、区域云仓、机场空港、港口码头、公铁陆港、边境口岸、甩挂场站、公共信息港、第四方冷链服务商、货运代理商、社区团购、中央厨房及酒店餐饮组织。

(3)关联层。主要包括冷藏运输装备、冷链仓储设施/设备、制冷设备、加工包装设备、装卸搬运设备、智慧冷链装备、信息服务、软件开发/外包、包装器具及材料等服务提供商,此外还包含冷链供应链服务集成商、冷链服务中介机构及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组织。

(4)边缘层。能源、水暖等供应商;建筑工程、通讯、互联网、金融保险、风险投资、冷链地产开发、冷链海外代理、多式联运等服务服务商,以及冷链技术装备研发机构、育种及推广机构、农业科学、食品及营养科学等研究机构。

(5)境外层。海外农产品/食品冷链物流服务商、农产品产地供应商、食品加工商、境外冷藏服务商、农产品/食品分销及冷链配送服务商、各类冷链口岸及冷链节点、农产品直采/直供服务商、国外农产品/食品进出口商。

三、如何构建冷链供应链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一)构建冷链供应链国内大循环

1.冷链供应链国内大循环的战略认知

(1)新发展理念是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形成的灵魂。新发展理念是理念创新的结果,审时度势贯彻新发展理念是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形成的思想航标。

(2)国内大循环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前提。国内大循环不是闭关锁国另搞一套体系,而是为了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进而实现更大程度地对外开放、最高水平的开放,只有实现国内大循环方可营造国内外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3)国内大循环是促进国内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条件。面对风云变化的国际环境,只有做好自己的“内修外练”,才可把握全球格局的战略主动权。

(4)创新驱动国内大循环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以创新驱动作为国内大循环的核心与关键性要素,才能求得国内外双循环的合作共赢及行稳致远。

(5)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保障。内循环的动因就是打造强身健骨之体魄,规避来自于外部的诸多风险与威胁,提升国内统一市场以抵御或化解外部风险的综合能力。

2.构建冷链供应链国内大循环的前瞻部署

(1)基于新基建的设施农业产业集群。搭建基于新基建条件下的地方特色农产品生产的设施农业产业集群,主要涵盖设施种植、设施养殖、设施园艺和设施食用菌等产业集群。截止目前我国设施农业面积已占世界总面积90%以上,且绝大多数利用聚烯烃温室大棚膜覆盖的太阳能工程。在新基建条件的加持赋能下,加快设施农业产业集群由量变向质变转化的转变,朝着更加智能、环保、节能、绿色的方向迈进。

(2)基于智能化的家庭农场、农业高科/生态产业园。构建冷链供应链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需要提高农产品生产源头的组织化程度和水平,诸如农产品合作社、家庭农场及农业高科/生态产业园等组织的培育和壮大,提升农产品生产的工厂化管理、质量品质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及市场开拓的商业化和品牌化。

(3)海洋牧场与海上粮仓的战略部署。中央政府对农业耕地划出的8亿亩红线底线,迫使现代农业在现有发展瓶颈和极限的状况下,大力发展海洋农业的目标朝着海洋牧场与海上粮仓的方向进行战略部署。积极推进海洋牧场建设,围绕贝类、鱼类、藻类等选育、资源修复、海产品清洁生产、水产品深加工、包装及销售等一体化冷链运作的优化升级。

(4)农产品合作联社、设施农业经营体及田园综合体的跨界融合。随着新旧动能转换步伐的加快,一方面农产品合作联社、设施农业经营体及田园综合体等农业生产组织业态呈现出新模式、新技术、新业态及新经济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农产品合作联社、设施农业经营体及田园综合体等经营组织嫁接农业旅游、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等领域,以实现跨界融合与协同的新发展格局形成。

(5)冷链园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及冷链中心智慧化。冷链园区、农产品批发市场及冷链中心等传统冷链物流节点,以及国际化通商口岸如海港、陆港、空港等大型冷链节点朝着数字化、智慧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借助于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VR、AI及元宇宙等技术的赋能与助力,实现全链条、全渠道的可视化、远控化管理。

(6)加快海外耕地投资项目的种养基地建设。随着中国资本投资的国际化趋势日益增强,海外租地种植、养殖投资项目农产品种养基地建设日益常态化,除传统农业项目外,各种经济林、果蔬种植、水产品养殖,包括近、远海养殖投资项目也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营造高科农业、生态农业、智慧农业走向国际并带动国内外冷链供应链的提质增效与高质量发展。

(7)餐饮冷链社会化、共同化、国际化发展方向。随着我国中式快餐连锁的集约化、集团化发展,餐饮冷链供应链步入发展的快车道,从全国采购到全球采购,世界各地区的优质食材进入中国市场或中国食材打进国际市场已然成风。一方面,冷链物流业态分化、细化出中央厨房的社会化、共同化及国际化发展态势,日益改变餐饮行业的商业模式、运营模式,餐饮冷链供应链发挥着极其关键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餐饮供应链也在掌控从食材产地的采购、预冷、分级分拣、冷藏、包装、运输、配送及信息服务等全链条操控与管理,而且逐步走向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为餐饮行业降成本、费用,提高效益和效率发挥着显著的渠道通路和中介桥梁作用。

(8)冷链供应链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新产业的创新战略。冷链供应链在新旧动能转换转换的进程中不断衍生出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新产业,而且冷链产业大家族也呈现出产业数字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的倾向。尤其是国家政府发布《“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首次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层面,对建设现代冷链物流体系作出全方位、系统性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完善网络架构,拓展冷链物流服务网络覆盖“广度”和“深度”。完善原产地冷链物流设施布局,构建产地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创新产地冷链物流组织模式,这一切都将极大地促进冷链物流产业供应链化发展水平。

3.构建内外循环相互促进的冷链供应链新发展格局

冷链供应链内循环(国内供应链)与外循环(海外供应链),双循环(国内与国际相互融合的全球供应链),通过资金、劳动力、原材料、数据、技术和研发创新等在冷链供给端的投入,再到冷链供应链生产、流通、分配及消费端集成化的最终产品,通过流通体系满足市场需求实现资金回笼,从而构成一个由供应、生产、流通和消费组成的国内大循环。为确保内循环的高效与畅通,需要通过结构优化与机制创新手段构建冷链供应链内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二)构建冷链供应链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1.冷链供应链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融合发展

(1)国内冷链供应链生产端与海外供应链供应端间的跨境融合发展新格局。随着国内农产品/食品的品牌化、品质化程度提升,国内冷链供应链向外不断延伸至海外以开拓广阔的市场,通过与海外冷链供应链供给端组织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将更多的产品转移至国际市场相互之间形成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

(2)国内冷链供应链需求端与国外链供应链供应端间的跨境融合发展新格局。随着国内消费市场的不断升级及需求的多样化发展趋势,一方面以农产品跨境生鲜电商、进口商等国内冷链供应链与海外农产品供应商协同共建境外仓开展包括冷藏冷冻、分拣分级、加工包装及多式联运等综合冷链供应链业务;另一方面国内与国外冷链供应链联手打造将海外优质食材的原产地至国内冷链供应链走廊,诸如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巴西等地区的牛羊肉、海产品及乳制品,建立从海外冷链供应链供给端至国内冷链供应链需求端的融合、协同发展平台。

(3)构建国内冷链供应链供给端与国外冷链供应链流通端及消费端实现融合发展新格局。国内冷链供应链供给端集成门类多样的农产品,诸如果蔬、海产品、鲜花、禽类等与海外国际贸易组织机构建立起相互融合与协同发展的平台,搭建由国内供给端到国外流通端和消费端的全球冷链供应链体系。

(4)国内冷链供应链消费端与海外冷链供应链供应端及流通端实现融合发展新格局。中国巨大的农产品/食品消费市场及增长空间,促使更多的海外冷链供应链供给端和流通端与国内冷链供应链消费端进行对接,通过双方的融合与协同,组织国外优质食材进入中国市场满足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

(5)国内与国外冷链供应链围绕互为供需关系构建起双向全球融合与协同发展新格局。针对国内外市场的彼此相互需求和供给,发挥各自地区农产品/食品的资源优势,共同建立起全球冷链供应链融合、协同、协作体系,构建其双向全球融合发展新格局。主要可采取国内直采或直供国际市场,海外采用直采或直供模式满足国内市场。

总之,冷链供应链通过国内与国际相互融合、协同及一体化发展,建立全球化的冷链供应链协作体系,借助于国内外双循环的冷链供应链真正实现“买中国”和“卖中国”,构建起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相互融合及协同发展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2.构建冷链供应链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结构优化与升级

(1)冷链供应链流程再造及结构优化。一方面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形成中,探寻冷链供应链的商业模式创新,盘活国内冷链资源,加快实现冷链供应链流程再造,重点规划国内流程的再造工程,做好与国际流程的无缝对接;另一方面优化升级国内冷链供应链结构体系,完善冷链供应链流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持续对其流程进行延伸及拓展,增强冷链链条的柔韧性和国际竞争力。

(2)借助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冷链供应链技术共享、收益共赢及模式升级。首先加快冷链供应链内循环的技术创新,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技术共享和收益共赢;其次加快冷链供应链双循环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步伐,实现其运作模式和盈利模式的全面升级和整体对接。

(3)冷链供应链网络优化。首先,依托现代冷链流通体系,支撑并强化冷链供应链网络系统;其次,依托新基建、新技术、新业态及新模式拓展与延伸冷链供应链网络覆盖范围;最后,依托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携手共筑国内外冷链供应链合作伙伴及战略联盟的全球网络运作体系。

3.构建冷链供应链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机制创新

(1)冷链供应链全程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双循环”的本质是高质量发展,而高质量的发展一定是绿色的、低碳的、可持续的、可循环的冷链供应链体系。

(2)冷链供应链的“多链”融合机制。既包括国内外冷链供应链系统之间的融合,诸如冷链产品供应链与冷链服务供应链的融合,也包括国内国际间的冷链供应链与冷链创新链及价值链的融合。冷链供应链双循环应构筑起国内外综合服务供应链系统集成,主要包括冷链服务供应链、金融服务供应链、技术服务供应链、信息服务供应链、政务服务供应链等。

(3)冷链供应链的合作竞争机制。建立与健全冷链供应链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竞合机制,即在合作中有竞争,在竞争中有合作,且合作竞争是一个打破时空界限的、动态变化的、不断优化及调整的全球性协同与合作的利益共同体,乃至全球冷链供应链相互促进和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四、构建冷链供应链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实现路径

(一)战略思路

1.始终坚持体现中国核心国家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的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机制,以推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国内冷链供应链循环体系的构建,促进国内冷链供应链体系与全球冷链供应链的有效对接和相互融合。

2.全面突破制约我国冷链供应链安全和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以及化解各种机制体制的束缚和羁绊,坚定不移地依靠政府和市场深度有机融合的新型举国体制,以确保冷链供应链的运行安全及高质量发展。

3.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需要在未来全球冷链供应链与创新链的主导权和战略布局上作出高屋建瓴的战略规划与布局,以便于开展全方位、立体化、多层面的合作与竞争,但需要我们自身首先必须做到“强身健骨”,不论是冷链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还是其战略联盟,都是以各自的硬实力、软实力为基础谋求合作或竞争的深度与广度,乃至共同的成长和壮大为战略目标。

(二)构建冷链供应链新发展格局的实现路径

1.冷链供应链智慧化转型以驱动国内外多主体共建商业生态圈

冷链供应链数字化、智慧化转型不仅有助于国内大循环、统一大市场的形成,而且也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特别是首先在国内建立冷链供应链多主体共建、共享商业生态圈所带来的外溢效应,且更好地融入全球冷链供应链体系之中,搭建全球冷链供应链商业生态圈的利益共享、效益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广泛建立全球冷链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或战略联盟平台所赋予利益均沾、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巨大红利。

2.共享冷链供应链平台资源,提升平台运营效能

首先,建立冷链供应链平台资源共享机制,促进资源高效整合。冷链供应链平台发挥信息枢纽的独特优势,不仅连接国内跨界主体整合各自资源,建立统一国内市场,以抵御国际环境带来的各种风险,而且也有助于实现国内外各类要素资源的循环流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可集成研发设计、原料采购、产品加工生产、仓储配送、市场营销、配套服务等环节形成全方位、一体化的冷链供应链平台服务,并运用智慧化技术实现冷链资源信息的实时更新和可视化共享。其次,冷链供应链商业模式变革是高效的平台运营的核心要素,国内外冷链供应链网络效应将实现纵向整合与横向协同的开放式协调。冷链供应链双循环可有效延伸从国内到国际或从国际到国内的上下游协同服务的链条溢出效应。

3.构建双循环冷链供应链互信机制以增进生态圈价值认同

首先,构建冷链供应链信任机制是增进生态圈价值认同的关键所在。建立互信合作机制,通过多方的数据库实现链条成员的信息共享;结合物联网技术贯通区块链网络与供应链物流网络,从而降低信用成本和风险成本。其次,促进冷链供应链各方之间的价值认同,加快多元主体跨界融合。发挥冷链供应链生态圈的主导作用,提高链条的自主可控能力,提升核心主体的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以促进各方高效协同和多元融合,共创生态圈价值链的共同意识和相互认同。

4.营造冷链供应链全球商业生态系统的综合治理环境

首先要做好国内大循环下的冷链供应链商业生态系统的综合治理,营造公平、公正、包容的商业生态环境,鼓励冷链供应链组织成员积极与参与商业生态的治理与管理工作,努力把内外部风险控制在冷链供应链运营过程中;其次,将国内大循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有机结合起来,共同营造全球冷链供应链商业生态系统互惠互利、协调共赢的环境和氛围,既要追求全球供应链利益最大化,还要兼顾经济与环保、人与自然的关系,总之冷链供应链实施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控制,努力提高各方共同参与全球供应链商业生态系统综合治理的范围、能力及水平。

5.共商共建共治全球冷链供应链协同机制,提升冷链应急管理能力

为确保构建冷链供应链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首先需在国内大循环中建立健全共商共建共治冷链供应链协同机制,发挥协同协作、协商共商、共建共治的机制效能,为国家安全、食品安全提高冷链供应链应急管理及应对处置能力,化解由于突发事件所带来的危害和损失。其次,在做好国内大循环基础上积极构筑全球冷链供应链共建共治的协同机制,以共同构筑全球冷链供应链命运共同体。特别是借鉴“抗疫”期间的“中国经验”“中国方案”,建立全球冷链供应链共商共建共治的协同机制,同舟共济应对来自各方面的危机与挑战,以提升各类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及安全保障能力。

6.共同开拓与扩展全球冷链供应链商业版图

首先,冷链供应链国内大循环中加强冷链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冷链地网、库网、车网、货网、配网等网络体系,优化与调整冷链网络网点的空间布局,健全与完善冷链供应链体系,为促进国内冷链供应链尽快融入国际供应链创造条件;其次,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构建中,真正搭建一个互通有无、开放融合的“买全球”“卖全球”的新发展格局,共同开拓与扩展全球冷链供应链商业版图,共筑辐射全球、惠及全球、造福全球的冷链供应链世界统一市场体系。

7.冷链供应链标准规范体系

在政府“标准强国”理念的引领下,“标准强企”也逐渐深入人心并形成共识,构建冷链供应链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为建立国内统一大循环、大市场格局,抢占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加快冷链供应链标准规范体系建设的步伐,制订其技术、信息、运营、管理、操作等方面的专项标准;其次,在冷链供应链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借鉴与吸收国际标准的成功经验及理念,既要建立起冷链供应链的“中国标准”,还要共同制定国际标准中融入“中国标准”的元素,为全球冷链供应链的国际标准注入“中国基因”,发出“中国声音”。

总之,构建冷链供应链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时代使命,突出国内外冷链供应链融合发展新格局,使其成为国民经济行稳致远的“压舱石”;民生工程舌尖上的“后勤保障部”;农产品/食品安全的“质量守护神”;重大突发事件快速响应的“应急救援队”。

五、结语与展望

(一)结语结论

实施双循环战略将是我们审视国内外环境所做出的战略预判,并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颠覆性变革,不仅改变着我们的发展范式,也在改变着国家经济的循环范式,自然会倒逼冷链供应链加速实现转型升级,尽快建立起立足国内、融合国际的冷链供应链体系,并上升成为国家供应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前景展望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就是最大限度化解或规避来自于外部环境给我们的威胁和压力,构筑冷链供应链体系的“万里长城”,寻求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的必然选择,但也将面临一个全新的课题,即全球供应链综合治理则是顺利融入全球冷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关键所在。

作者简介: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物流科学研究所所长;“山东半岛陆海经济一体化生态系统研究中心”特色智库首席专家。

 

 

责任编辑:崔哲源
全媒体热线 : 4000-5656-98
信息公开中物汇成帮助中心广告服务网站地图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775637 │ 24小时新闻热线:010-83775637
Copyright © 2005-2020 现代物流产业网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4000-5656-98
《现代物流报》社有限公司授权 北京中物汇成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为现代物流报官网 管理方
www.xd56b.com和www.z56c.com两个英文域名同时使用一个主体网站
英文域名:www.xd56b.com   京ICP备19057590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039号
英文域名:www.z56c.com   冀ICP备2020027852号-2
技术支持:现代物流报社技术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