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物流第一份国家级五年规划“出炉”
现代物流是经济的“经脉”,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是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的重要支撑。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开发布《“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这是中国现代物流领域第一份国家级五年规划,也是“十四五”时期推动现代物流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召开的专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规划》将有力推动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推进物流提质增效降本,有效助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
畅通经济板块联系的主动脉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物流大国。2021年,社会物流总额超过330万亿元,较2012年翻了近一番,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快递业务量等位居世界前列,物流业总收入将近12万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物流市场。
但同时,现代物流“大而不强”问题突出。“规模经济效益释放不足,组织化、集约化、网络化、社会化程度不高,缺乏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存量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东强西弱’‘城强乡弱’‘内强外弱’,与世界物流强国相比仍存在差距。”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贸易司副司长张江波说。
《规划》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形势和行业发展趋势,对“十四五”时期现代物流发展作出部署,包括构建“四横五纵、两沿十廊”物流大通道;发挥现代物流先导性作用;推动现代物流实现由大到强转变;培育发展枢纽经济、通道经济等。
针对综合交通网络布局不够均衡、结构不优的情况,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张大为表示,下一步,将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全面加强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到2025年,推动基本消除普速铁路瓶颈路段,“71118”国家高速公路网主线基本贯通,普通国道质量进一步提升,国家高等级航道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出疆入藏、西部陆海新通道等战略骨干通道加快完善,进一步畅通强化经济板块联系的主动脉。
深入推进物流降成本
社会物流成本水平是国民经济发展质量和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近年来,中国社会物流成本水平稳步下降。2021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6%,较2012年下降3.4个百分点,与主要经济体差距不断缩小。但由于生产生活方式改变带来的多批次、小批量物流快速发展,劳动力、土地等资源要素成本不断上升,物流降成本工作面临更加严峻复杂的挑战。
为深入推进降低物流成本,更好支撑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将“推动物流提质增效降本”作为“十四五”时期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任务,明确提出到2025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较2020年下降2个百分点左右。
根据《规划》,将重点从三个维度加大政策引导:巩固减税降费成果;提质增效,通过提高物流发展质量、增进物流效率来推动降成本;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进深层次降成本。
以提质增效来说,张江波介绍,一方面,推动解决跨运输方式、跨作业环节瓶颈问题,扩大低成本、高效率干支仓配一体化物流服务供给;另一方面,进一步优化货物运输结构,合理有序推进大宗商品等中长距离运输“公转铁”“公转水”,“促进以压缩物流各环节绝对成本为导向的‘数量型降成本’,向以完善物流运行体系、提高物流质量效率为重点的‘系统型降成本’转变。”张江波说。
补齐农村物流短板
支持1489个县建设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超过2600个,村级电商物流服务站点15.3万个……近年来,商务部等持续推动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建设。
物流配送体系是连接城乡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纽带。但农村物流仍存在设施现代化水平低、资源整合不充分、配送成本高等短板。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副司长张祥说,商务部将按《规划》要求,加快实施“千集万店”工程,推进县域商业建设行动,补齐农村商业设施短板,畅通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
据介绍,未来将持续发挥中央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建设改造一批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和乡镇物流配送站点,提高“快递进村”通达率。同时,鼓励具备条件的农村地区探索发展智慧物流、共同配送。
此外,《规划》将“强化现代物流对社会民生的服务保障”作为“十四五”期间的重要发展方向。会上介绍,近期将重点推进即时配送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和城郊大仓基地布局建设。
2022年中国即时配送订单预计超过400亿单,同比增长30%左右,市场规模达到约2000亿元,有关部门正研究制定综合性行业政策文件。城郊大仓基地方面,拟重点面向大城市布局建设,推动形成“平时服务、急时应急”的“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城郊大仓基地”的生活物资物流设施网络,有效提高城市物流体系“平急转换”水平、城市生活物资和消费品保障能力。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