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2023数字化采购发展报告》
中物联第四十二期“采购公益课堂”于线上举行
文 / 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 马敬泽
8月9日,由中物联公共采购分会、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专委会主办的第四十二期“采购公益课堂”在线上举行。本次线上直播邀请亿邦智库首席分析师、《2023数字化采购发展报告》主笔王春蕊,对我国数字供应链年度看点与《2023数字化采购发展报告》进行解读,揭示我国数字供应链的发展现状与前景,为企业提升供应链数字化水平提供指导。
王春蕊首先解读了目前我国数字供应链发展的现状,她介绍,在发展数字供应链的过程中,智能化、绿色化与融合化是需要把握的重点方向。其中,智能化就是追求可预测的数智供应链,数智供应链不仅能以用户需求为中心,实时反馈用户的需求,还能提前感知并预测用户的需求,进而整合供应链的内外资源,实现生态智能。在绿色化方面,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推行,我国核心企业正在构建全环节绿色低碳供应链体系,在绿色生产、绿色采购、绿色回收等环节进行探索,但相应的绿色标准还有待落实。在融合化方面,我国数字供应链也经历了从关注部分环节、部分参与到关注全链条、生态化的阶段,实现了企业内外部的集成协作。
对于数字供应链的市场,亿邦智库连续两年进行了测算。7月12日,在“第四届国有企业数智化采购与智慧供应链高峰论坛”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共采购分会与亿邦智库联合发布了《2023数字化采购发展报告》。报告指出,2022年,我国企业采购规模超过173万亿元,电子商务采购总额为14.32万亿元,全国企业数字化采购渗透率升至8.26%。
王春蕊谈到,数字化采购渗透率较上一年的7.24%上升了1个百分点,带来了超10万亿元的数字化采购市场增长空间,可见我国数字化采购市场发展动力的充足。而在2022年,有超四成的国央企数字化采购渗透率超过50%,较2021年有显著提高,国央企作为数字化采购的火车头,在引领带动行业发展方面取得成果。
那么,数字供应链会为我们带来了哪些成效?王春蕊认为,最明显的成效就是降本增效。数字化不仅降低了采购价格,缩短了采购时间,还降低了供应链管理运营的成本、人员投入和资金成本。同时,数字化也通过提升战略计划、履约交付、配送等环节的效率,提升供应链整体的协同性,使供应链相应的速度不断提高。
“供应链的价值不仅体现在降本增效这种简单的层面,也要为企业带来价值。”王春蕊强调,数字供应链能够在四个方面创造价值,一是通过集约化方式,整合全产业链资源并重新配置,提升要素配置效率,创造规模效益;二是核心企业能够通过开放资源、自建平台等方式实现对外服务,形成新模式、新业态,实现价值转化;三是数据将逐渐作为一种企业资产被企业所重视,数据要素价值将会不断释放;四是企业在建设绿色供应链过程中将获得绿色收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王春蕊还谈到了供应链未来发展的挑战和趋势。她指出,供应链韧性问题是行业近年来关注的一个焦点。据亿邦智库调研,供应链风险主要来自于供应商的供给问题,超六成的企业认为供应商的生产能力不足,影响产品交付,对供应链造成风险。对此,王春蕊建议企业要更加关注供应商管理,不仅关注一级供应商,也要向二级、三级供应商延伸,实现穿透式的供应商管理,从而更好的规避风险,提升韧性。
供应链面临的另一个挑战就是供应链标准化的不足,这不仅包括流程、数据标准等相关内容的不足,也有企业之间标准难以统一,缺乏协同性和稳定性的不足。对此,王春蕊建议要加快供应链的标准化建设,对行业的标准漏洞进行补足。
在供应链发展趋势上,王春蕊从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和全球化等多方面进行了列举。在智能化趋势方面,供应链将逐步转为无人智能化供应链,同时也能根据用户的需求处理更加复杂、精益化的供应链场景,实现人机协同;在绿色化方面,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将成为供应链评价的新标杆,ESG生态圈将持续发展;在融合化方面,产业与产业之间的组织协同将不断加强,链接、共赢、共创的数字供应链生态将融合发展;而在全球化方面,许多供应商的业务也已不再局限于国内的市场,而是通过开设工厂、整合资源等方式积极拓展国外市场,全面提升自身竞争力和影响力。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