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详解采购谈判管理
中物联第四十五期“采购公益课堂”于线上举行
文 / 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 马敬泽
9月20日,由中物联公共采购分会、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专委会主办的第四十五期“采购公益课堂”在线上举行。本次线上直播邀请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副教授、中物联采购与供应链专家委员会委员胡伟围绕“采购谈判全流程管理——谈判战术在实战中运用与改善”主题,对企业如何有效进行采购谈判管理分享自己的经验。
胡伟表示,在谈判中,我们最先关注的应该是双方真实的需求,力求实现实质性的双赢。
在实际的谈判中,我们应更多的采取整合式谈判的方法,营造稳定且持续供应的源,而对于采购中的杠杆手段,胡伟认为,在使用杠杆时,也要维护好与供应商的关系,因为谈判并不代表合同的终结,与供应商关系的维持,对合同的顺利履行十分重要。
胡伟首先提到了在谈判中需要重视的各种因素。在谈判队伍的组建上,应选择业务能力强且有长远思维的成员,并尽量避免老板亲自下场谈判。在谈判初期,企业也要关注主场优势、谈判议程、会议纪要三个方面。其中,胡伟重点提到了会议纪要的重要性,他指出,一个专业的记录者能够淡化双方的矛盾点,并将双方会谈中的重要细节,甚至是对话中隐藏的要点提炼出来,这样撰写的会议纪要往往能成为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的谈判和利益争取提供书面材料。
在谈判目标的设定上,胡伟介绍了SMART模型,包含S(明确具体的)、M(可衡量的)、A(可实现的)、R(相关联的)、T(有时限的)五个部分,企业能够通过这五个维度衡量自身的谈判计划。在谈判范围的定义上,胡伟列举了M点(必须达到的价格)、I点(可能达到的价格)、L点(希望达到的价格),指出采购者和供应商的谈判范围就是双方M点之间的范围。而在谈判框架的形成中,要着眼于利益、权力、势力三个要素,这样才能有效衡量我方和对方之间的实力,找到双方的共同利益和可能产生的矛盾冲突。
“在谈判中,准备的环节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谈判的目标、范围还是框架,都能为企业制定谈判计划理清思路,从而帮助企业更好的应对谈判中的各种可能性。”胡伟说。
胡伟也重点解读了谈判中的分配式和整合式战术。分配式谈判侧重使自己获得更高的利益,以冲突和争执为导向,包括开高价、让对方先出价等手段。不过胡伟也强调,分配式谈判更多应用于一次性或对手型的供应商,面对长期合作的供应商,不应采取这种谈判方式,否则将损害企业的口碑和长远利益。
整合式谈判侧重于双方的利益考量,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进行谈判,包括了解对方需求、消减承诺成本等手段。相比分配式谈判,胡伟更推荐利用整合式谈判的方式,让供应商成为合作伙伴,各取所需,实现双赢。例如,在实际谈判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了解供应商的真实需求,建立相应的偏好模型,也可以通过有底线的让步缩短与供应商之间的距离,营造和谐关系。
“在利用整合式战术维持与供应商关系的过程中,随着双方合作的加深,谈判和业务上的对接都会变得更加容易,相比不断更换供应商的做法而言,所花费的精力和磨合的成本都会更低。”胡伟说。
在提问环节,胡伟回答了“如何应对谈判僵局”的问题。他表示,在谈判陷入僵局时,最重要的就是分析僵局产生的原因,避开较为尖锐的分歧点,尝试寻找一些替代的方案进行解决。同时,在双方进行磨合时,可以先从一些小的切口入手,由点及面,慢慢达成共识,最终解决整体问题。如果僵局短时间无法打破,也可以采取休会的方法,让双方有一个冷静的空间,并形成相关的会议纪要,为后期的谈判进行准备。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