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信息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供应链 > 正文

重塑供应链、布局多元化 中国企业“出海”呈现新特征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汪友若 时间:2024-05-07
导读:近年来,中国企业加快“出海”步伐,持续扩大中国制造的品牌影响力,“中企出海”也成为了2024年最重要的投资主题之一。

近年来,中国企业加快“出海”步伐,持续扩大中国制造的品牌影响力,“中企出海”也成为了2024年最重要的投资主题之一。根据瑞银证券研究部此前预测,到2025年其覆盖的32家中国制造业公司的海外收入占比将会达到31%以上,这一数字相对于2022年的28%提升明显,并且在此期间,中国企业对应的海外收入的复合增长率达20%。

在本轮“中企出海”浪潮中出现了哪些新趋势,又可能遇到哪些新问题?日前,在“中国企业出海重塑供应链”电话会上,多位长期从事资本市场跨境业务的法律界专家分享了他们的观点。

高科技产业正成为“出海”新动力

谈及中企出海的原因,富而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庆认为,寻求市场规模的增长、产业链的全球化促进了中国企业近年来积极寻找海外机遇。在他看来,中国的新兴高科技产业正逐渐成为“出海”的“新生力量”。例如,互联网公司正借助互联网基因和强大的营销能力密集布局海外市场;再例如,中国的新能源产业链企业也在积极地扩展境外产业链。

在锐敏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贡亚敏看来,目前,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动机逐渐多样化。制造业公司可能基于客户需求或供应链重组需要在海外设立生产基地。一些成熟企业在国内市场趋于饱和后,可能会在海外寻求新市场或加强品牌建设。同时,为了预防环境变化可能对供应链造成的影响,部分企业也会进行海外投资。从行业偏好来看,高端制造、交通运输、医疗、生命科学等行业仍然是活跃的海外投资领域。

从出海方向来看,王庆认为,不少中企正在往东南亚、中东、南美、非洲等发展中市场进一步走近。“当然,发达市场也仍然存在不少机会,还是有很多中国企业在发达市场收购一些与汽车产业链、电子产品产业链相关的项目。”“但发展中市场对吸引中国资本的积极性正在增强,中国企业‘出海’也从原来的传统能源、基建项目慢慢地走向其他行业,如零售、新能源等等。”

贡亚敏提示,目前中企“出海”的路径也呈现出多样性:在当地已有一定经营时间的企业,可能会选择自行进行绿地投资(绿地投资又称创建投资,指企业在海外设立子公司或建设的新生产设施);而一些首次进入海外市场的企业,由于对当地市场环境不熟悉,更可能会选择与本地有实力的商业伙伴进行合作。

安永大中华区尽职调查主管合伙人施震强表示,在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后,中国企业“出海”已经进入新的阶段。据他观察,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出海”时更加理性,在战略、实施,甚至是投后管理和价值创造等方面都考虑更加周全。“相比于十几年前,现在中企‘出海’已经从单一的品牌或者技术考量变成了综合性考虑。因此在执行过程中,中企对风险评估的广度和深度也越来越成熟。企业不仅仅关注财税指标,而是会从人力资本、技术、企业国别风险、合规风险、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等多个角度进行评估。”

建立应急预案应对潜在监管风险

与此同时,中企海外业务面临的风险因素也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特别是随着国际社会环境和政策的变化,企业在海外项目执行和市场开发过程中遇到的诸如劳工保护、安全质量、合规经营乃至气候影响等议题越来越多。

锐敏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尹冉冉认为,目前对于中国企业“出海”而言,主要面临两大类监管审批。一类是反垄断审批,又称经营者集中审查,即从竞争的角度来审查并购交易。另一类是当地市场的外商投资审批或者国家安全审查,从安全的角度对企业的并购交易进行监管。

“从我们的观察来看,现在反垄断审批的趋势正走向常规化。在大多数的交易中,由于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份额相对有限,通常不会引起实质性的垄断竞争问题。而国家安全审查或者外商投资审查的情况则不太一样,不同市场对于安全的考虑因素是很不一样的,所以企业在这一方面需要克服的困难相对更多。”尹冉冉称。她建议中国企业在“出海”时提高对于监管审批或者监管要求的警惕性,相应做好前期的规划非常重要。

王庆同样建议,中企应构建比较全面的信息收集和分析机制,预判宏观政治和经济的趋势,以便更快速地响应变化。此外,企业还要和中介机构包括律所、会计事务所等建立一整套的应急预案。从策略角度来说,王庆认为要避免向单一市场集中过多的投资。

他补充认为,随着中国企业在海外布局越来越多,也产生了自身的融资需求。“从这个角度来说,很多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子公司,或者在当地设立的合资公司,甚至绿地项目,未来都有可能利用当地资本市场寻求融资或者上市的机会。这些都是我们可以预见的可能的发展趋势。”王庆说。

责任编辑:权浩宇
全媒体热线 : 4000-5656-98
信息公开中物汇成帮助中心广告服务网站地图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775637 │ 24小时新闻热线:010-83775637
Copyright © 2005-2020 现代物流产业网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4000-5656-98
《现代物流报》社有限公司授权 北京中物汇成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为现代物流报官网 管理方
www.xd56b.com和www.z56c.com两个英文域名同时使用一个主体网站
英文域名:www.xd56b.com   京ICP备19057590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039号
英文域名:www.z56c.com   冀ICP备2020027852号-2
技术支持:现代物流报社技术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