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流发展步入重资产时代?
物流发展的轻资产模式,这个来自于西方的“舶来品”,曾经在中国的大地上红极一时,不少新创的物流快递公司以这一模式取得了成功,赢得了掌声。然而,当轻资产模式的发源地——美国也在强调“脱虚入实”之时,重资产模式,渐被政府与企业所重视,物流,也逐渐认识到重资产的重要性,并开始有所行动。
曾经的风口
轻资产物流模式,其实在我国早就有其萌芽——货代公司。货代公司拥有多种业务资源,是在互联网出现之前的轻资产物流公司。
所谓“轻资产”,就是搭建一个平台,让中小运输户、商户在自己的平台上做生意,而平台自己收取佣金或者销售分成,不承担任何经营风险,利用轻资产扩张的方式来重构物流生态。
轻资产模式并不投资仓储设施、运力资源等资产,其着眼于高附加值的轻资产部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整合物流资源、为用户提供互联网平台服务。
后来,阿里也推出了自己的物流,叫“菜鸟网络”,其本质也是轻资产型的一个物流平台。它把国内几家规模最大的物流公司三通一达整合进来,依托阿里电商平台上数量巨大的物流包裹需求,将业务分发给各大物流公司。而菜鸟本身只提供物流数据的收集与反馈,坐收提成、佣金、服务费。也就是说,电商的阿里和物流的菜鸟都走的是轻资产模式。
在快递领域,1993年起,三通一达陆续成立,轻资产加盟式的运作模式成为主流;在零担领域,网络货运利用轻资产扩张的方式来重构物流生态,2010年起,也出现了安能物流、卡行天下,福佑,货拉拉等一批“轻”的物流企业。
轻资产运营更有利于在扩张时期抢抓市场机遇,对于三通一达类的轻资产快递公司,每年所承接的业务量远高于京东或顺丰,轻资产物流公司在介入供应链物流的时候具有低成本,高网络覆盖密度的优点。
轻资产公司由于其整体网络效率及成本偏低,并且网络广度及深度均具有优势,前期的客户开发速度会相对较快,虽然净利率水平不高,但是迅速增长的业务规模会显著提升利润。轻资产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大规模商务扩张上。
运营的逻辑
重资产运营,是指企业在建厂房、购设备、购原材料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形成固定资产、固定用途,通过规模经济获取效益的运营形态。
然而,重资产运营不是简单的“砸钱”,是在核心业务精准投入必要的固定资产,是以规模效应、网络效应为核心的资本战略,形成稳定的营收渠道和企业“护城河”。
物流业本质上是一个重资产的产业,构建核心竞争力必须以资产为依托,加大资产投入力度就是一种战略性选择。
重资产企业扩张和转型虽然速度不及轻资产企业,但大量的固定资产投入本身就可以成为某种资金壁垒,提高潜在竞争对手的准入门槛,一旦完成全国跨区域布局,那么也将展现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重资产运营更有利于在稳定时期巩固市场份额。
京东就是重资产坚守者之一,京东亲自下场,自己承担经营风险,自己做重资产,让自己成为“实体”,笔者认为,这不仅是对自身发展的考量,也是有社会责任心的表现。
重资产模式,要着眼于长远发展。京东一直以来保持低利润,而将资金投入到物流仓储、供应链上,截至2021年三季度,京东物流已运营约1300个仓库,41座亚洲一号智能物流园区,运营的仓储总面积约2300万平方米。
物流行业另一个重资产典范是顺丰,顺丰控股,73亿房屋建筑物、78亿飞机,还建了机场,到目前为止还在不断投资。
对于顺丰来说,最大的优势还不在于重,而是重资产背后所隐含的资源,才是其长期占有“一哥”地位的核心力量。比如,顺丰的78架飞机背后所意味着的航线、航权、飞行员、机场中转场等稀缺资源才是制胜的关键所在。而顺丰机场的获建更是让顺丰占据了市场先机,进一步拉大顺丰与通达系的差距。
“轻”与“重”之辩
人们说,“得物流者得天下”,然而,怎么得呢?有两种不同的路径,一是重资产发展模式,一是轻资产发展模式,哪种好呢?
物流发展的“轻”“重”之辩,牵涉到物流的发展方向,有人说,轻与重,是一种选择,不是优劣,其实背后牵涉到许多社会原则与价值,不仅仅以经济角度考虑。
有人说,轻资产模式是一个品牌、一套模式,吃尽天下小商户。这一说法,虽然有点绝对,但也不无道理,某种程度上,轻资产模式是把经营风险,经营付出都转嫁给了大量的中小商户,在一劳永逸地“抽佣”。
这样的轻资产平台模式,还能鼓励吗?笔者认为不能,在改革开放发展之初,其确实有存在的必要性,但在今天,其弊端逐步显现,就不应大力引导与推广。
近些年来,在政策导向上,越来越重视“由虚拟向实体倾斜”。实体不仅仅指线下,网络也属于重资产,互联网企业自身投入到整个经济的交易环节中,也是重资产模式。
在物流上,重资产运营的最大优势就在于运力保障和服务质量,重资产物流公司由于具有强资产控制力使其在综合物流业务上发展更迅速并且规模更大。
中国物流的发展,特别是快递业,与电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今,电商环境发生巨变,以往京东走自营,阿里走平台,二者分庭抗礼的局势被打破,抖音、快手涌进电商,直播带来高额收益,都需要物流做出改革,以前的轻资产模式不再好走。
电商,本质上也是物流,随着流量运营越来越精细,消费升级提速,零售竞争力比的是谁家商品搬运次数少,仓储运输时间短,周转速度快,能否打通配送最后一公里盲区,而且随着无界零售的到来,消费端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要求物流服务在快的基础上做到个性化服务,这些都要基于可控的全流程而非松散的联盟制,因此,重资产越来越显出优势。
轻资产模式,减轻了电商企业在物流体系建设方面的资金压力,但对与其合作的第三方依赖度很高,如果第三方的服务出现问题,势必连累电商企业本身。
笔者认为,在今天的中国,物流业已经步入重资产发展道路,一方面是因为政策的导向,另一方面是因为环境的改变,不论哪个企业,都自觉,或者不自觉地朝重资产模式的路上走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