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双十一更多可能性
线下零售业态也在积极共享这场购物节的红利。
又一年“双十一”拉开帷幕。
作为全年最大的线上购物节日,每年的“双十一”都是万众瞩目的消费狂欢,今年也不例外。
按照天猫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10月31日其第一波售卖开始销售1小时,有上百个品牌成交额过亿元;其中国货品牌占比过半。京东方面晒出的战报则显示,自10月31日晚8点开始的28小时中,其累计售出商品超5.5亿件,其中售出家电商品超1500万件。抖音宣布,10月31日“双十一”开卖当天,抖音商城交易额同比增长约6.3倍。10月20日就正式启动“双十一”的拼多多则称,其3C、家电、美妆等多个品类的销售额在正式启动当晚的11点均大幅超过去年同时段。其中手机是最快破亿的品类,尤其是三、四线城市的用户订单增幅最为明显。
线上线下的共同商业节日
受各地疫情反复导致线下门店、物流、服务开展受阻影响,自2022年二季度以来,我国社消零售总额均出现了同比下滑的情况。尽管三季度这一数据出现了相当的回暖,依然未及预期。如今,从电商公布的数据能够看出,消费者的“剁手”热情还在持续,这无疑也为人们的消费预期带来一针强心剂。
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一直是内需的关键评判指标。需求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就强。“双十一”看起来是在线上售卖一件件商品,但从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下单的那一刻开始,从最末端的配送直至上游的渠道销售、制造生产、原料采购等紧锣密鼓的“双十一”模式就同时开启了。这一整条供应链的启动运转,不仅仅打开了产业发展的巨大空间,更意味着有大量就业岗位被创造,更多的商业机会也由此诞生,经济的良性循环也就此形成。
自2009年成为购物节日以来,14年间,“双十一”已经成为了线上线下共同的商业节日。消费者也逐渐形成了明确的心理预期。这种心理预期效应,不仅仅投射在线上,在购物商场、超市门店里,相信许多人都会发现,线下零售业态也在积极共享这场购物节的红利。
探索数实融合的新坐标
没有下游的消费需求创造和激发,上游的生产制造乃至研发也就成了无源之水。从这个角度来说,尽管平台经济此前在发展过程中遭遇了一系列问题,但在监管规范之后,我们还是需要正视其价值:作为供应链终端销售的重要场域,电商和其所创造的“双十一”购物狂欢,本身也正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如此,经由多年“双十一”高强度“锻炼”,中国企业在数智化供应链建设、特别是在多品类供应链协同方面,已经走在了全球最前列。数字技术应用的创新,不仅使电商获得了蓬勃发展,其中所形成的实践经验和落地数据,也能够进一步反哺未来的研发进程,这也是中国在数字化技术应用创新上的领先场域所在。
党的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如今来看,经历了多年发展的“双十一”,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一场线上购物节日,而是变成一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创新探索新坐标。而其中所展现的消费能量也在进一步证明:数字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稳定器”“加速器”,作用正在日益凸显。
一个共识是,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数字转型历史机遇期之中。也正因此,对于包括平台经济在内的所有数字经济参与者来说,如何以激活消费作为出发点,进一步推动工业端、产业端的数字场景革新,推动农业发展、乡村振兴,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新蓝海。而对于“双十一”本身来说,也是这个已经诞生14年的消费节日能够探索的更多新的可能性所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