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制造 127项数字经济创新成果发布
——数字经济产学研合作高峰论坛线上举办
文 / 现代物流报全媒体实习记者 张旭
11月15日下午,作为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的平行论坛之一,数字经济产学研合作高峰论坛以“产学研深度融合驱动产业‘数智化’升级”为主题在线上举办。
论坛期间,科学技术部原副部长吴忠泽、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张峰、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原主任李志民等嘉宾围绕“新一代数字技术赋能 智能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基建对技术、产业、人才的新挑战”“培养数字经济人才抢占经济发展制高点”等主题发表演讲。
科学技术部原副部长吴忠泽就《新一代数字技术赋能智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对“数智化”升级进行了深刻阐释。他指出,“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以智能制造为主要特征的制造业数字化浪潮正在席卷全球,势不可挡。我们必须抓住工业互联网这一历史性机遇,实现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
谈及纾困之道,吴忠泽建议,技术为本,场景为王。由于各行各业特点千差万别,企业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多数企业数字化水平较低,网络化智能化演进基础薄弱。因此,发展智能制造产业需要技术与应用两手抓。
其中,强化应用牵引方面,“要紧紧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完备产业体系和庞大的制造业群体,创造有利于智能制造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的独特优势,引导各类金融资本加大对智能制造领域投资,打造车间级、企业级、集群级数字化转型的新标杆,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引领智能制造产业创新发展。”吴忠泽说道。
此外,论坛中期还举办了《数字经济百项科技创新成果》发布暨对接会,北京大学、天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16所高校科研院所共计127项数字经济领域创新成果集中发布,促成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圣昊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石家庄科林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分别与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河北科技大学等高校10项科技成果合作落地。
本次成果内容涉及区块链大数据技术、数字化无模铸造精密成形技术与装备、智能制造、智能控制、嵌入式控制等领域。其中,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赵延治通过技术创新解决钢铁冶炼过程中人工操作、人工干预等问题。
“在钢铁冶炼过程中对炉后生产进行无人化改造是钢铁产线智能制造的重要内容。”赵延治表示,转炉生产中相关工业技术难度体现在作业人员简单复操作、技术难度较低、重复动作、劳动强度较大且炉内锅水喷溅容易引起人身伤害事故等缺点。
赵延治介绍,“针对上述炉后缺点,项目的总体目标在于将炉后生产操作实现无人化智能改造,包括实现自动加引流沙、实现自动测温取样、实现自动钢包加盖。”随后,赵延治还展示了各个操作步骤的无人智能改造方案效果图。
此外,北京理工大学教授高洪民汇报的成果主要涉及新能源电机电池管理系统等内容。他以《新能源车辆电机控制器数控芯片关键技术研究》为汇报主题指出,“目前,我国已经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针对传统能源行业进行供给侧改革,使用低碳环保建筑材料,完善推广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是实现我国碳中和的良方妙药。”
“新能源与控制技术需求推进新能源车辆电机控制器、车规级数字控制芯片应用。”高洪民从集成驱动系统、集成充电系统、集成整车电器控制系统三方面介绍,重点阐释了高压电池组的作用。
据悉,本届论坛旨在搭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建立健全校企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突出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成果研发应用,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强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有机衔接,打造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助力河北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为河北“制造强省”“数字河北”建设赋能增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