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报告:消费仍是经济增长主要拉动力
新冠疫情肆虐的一年,我国消费市场经历了从发展缓慢到逐渐回暖的过程,目前其复苏情况如何?又有哪些新的消费业态和模式在这特殊的一年逆势发展起来?12月9日,商务部研究院发布《2020年中国消费市场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解答。《报告》指出,我国消费增速和消费贡献企稳回升,随着常态化疫情防控机制的运行及新冠疫苗投入生产,我国消费需求将进一步回升,消费仍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始终为负,第二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下降至-73%。2020年8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开始由负转正,目前已连续3个月同比正增长,第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回升至34.9%。
从国际上看,我国商品消费市场规模保持世界第二位。《报告》分析,受疫情影响,2020年前三季度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3万亿元,同比下降7.2%,约为美国零售及餐饮业销售额的88.6%,较上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美国零售及餐饮业销售额差距有所扩大。尽管如此,我国疫情防控及经济复苏工作走在世界前列,是IMF预计2020年全球唯一可以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我国消费市场潜力释放依然可期。
根据《报告》,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消费者线上消费黏性显著增强,线上渠道发展成为居民消费的主渠道。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1-6月,全国网络购物用户人数比上一年增长1亿人,主要网络零售平台店铺数同比增长3.8%,1-10月我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6%,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21.9个百分点,占社零额比重已增长至24.3%。
在此背景下,我国大型商业综合体、商超等加快数字化转型,新电商平台迅速崛起。在上半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为负的情况下,线上实物商品消费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高增长,线上消费已成为引领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
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博士梁威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居民非必需品、聚集性、流动性、接触式消费受到严重抑制,但线上消费呈现逆势增长态势。“近年来,基于网络数字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在电子商务、新零售、移动支付、物流快递等相关配套领域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催生了大量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生活服务电商、直播电商、社交电商、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迅速发展,新兴消费迎来发展机遇。”
其中,居民就医、上学、文化娱乐等刚性需求转移至线上,助推了在线医疗、教育、文娱服务消费规模实现快速增长。例如,线上教育消费方面,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催生大量线上教育消费需求,推动在线教育普及度迅速提升。据艾媒数据,2020年在线教育用户规模预计将达3.09亿人,在线教育市场规模预计将达4538亿元。
疫情也催生了消费互动新模式涌现。由于新冠疫情导致线下商业停摆,消费者居家时间变长,直播电商等消费互动新模式迅速发展。在直播电商的协助下,C2M消费模式也创新发展,拉动一批国货品牌崛起。根据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电商直播、短视频及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较3月增长均超过5%,电商直播用户规模达3.09亿,较2020年3月增长4430万,规模增速达16.7%。
根据商务大数据监测,2020年上半年电商直播超1000万场,活跃主播数超40万,观看人次超500亿,上架商品数超2000万。
国家政策层面也加大了对新兴业态的重视。今年7月,国家发改委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支持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等15种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发展基础、发展机遇和政策环境等多重利好均有利于线上消费等领域的发展,预期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在社零额中的占比将进一步提升。”梁威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但是,我国新型消费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领域所面临的短板和问题,需要从促进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加快新型消费基础设施和服务保障能力建设、优化新型消费发展环境、加大新型消费政策支持力度等方面着手,补齐新型消费短板、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打通痛点难点堵点,为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坚实支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