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交通助力未来之城拔节生长
夏日雄安,万物并秀。从“一张白纸”到“塔吊林立”,从“规划先行”到“雏形初现”,雄安新区这座未来之城进行着拔节生长的生动实践。
“雄安新区已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工作重心已转向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并举。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稳扎稳打,善作善成,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雄安新区考察,主持召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绘写高质量的城市发展现实画卷、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近日,由中国行业报协会组织的未来之城雄安媒体行启动。伴随着“蓝绿交织”底色的萌发与延伸,记者走进雄安新区,感受它6年来在建设者手中从无到有、从蓝图到实景的变化。
站城一体化 车站与城市空间紧密融合
一座未来之城,自雄安站敞开大门。
雄安站是雄安新区开工建设的第一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雄安站是雄安新区的交汇车站,要进一步完善联通雄安站和雄安新区的交通“微细血管”,提升人流物流聚集和疏散的效率。
走进雄安站大厅,清凉的风通过岛式空调机组(多功能风柱)缓缓吹来,192根横竖均为弧度、挺拔俊美的“开花柱”梁柱映入眼帘,极具科技感的“千年轮”底座上镌刻着8个字——“千年之计 始于当下”。
这座由中铁十二局承建的建筑面积为47.52万平方米的大型现代化客运枢纽,从开工建设到投入运营,仅用时2年,创造了国内同等规模站房建设最快速度。“雄安速度”的背后是中国铁建胸怀“国之大者”、建功新时代的实干苦干。建设者努力将雄安站建成了新时代中国高铁精品工程、智能客站示范性工程和标志性工程。
“雄安站设计充分体现站城一体化理念,形成多进多出的进出站流线格局。”中铁十二局雄安站项目经理曹太然介绍,“站城一体化”的设计理念,将车站与城市空间紧密融合,高铁站的交通功能与城市公共服务功能有机衔接、互联互通,多方主体共享车站周边的经济效益和开发价值。
中铁十二局雄安站项目科技部负责人郑河舟介绍,他们成立了BIM、智能建造、信息化技术、清水混凝土、绿色建造五大创新工作室。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区的“开路先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交通是现代城市的血脉。血脉畅通,城市才能健康发展。要在建设立体化综合交通网络上下功夫,在充分利用地下空间上下功夫,着力打造一个没有“城市病”的未来之城,真正把高标准的城市规划蓝图变为高质量的城市发展现实画卷。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雄安新区的“开路先锋”,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大规模建设提供便利通道。经过6年规划建设,雄安新区外围骨干交通路网、内部骨干道路体系等基本成形,城市建设拉框架、显雏形。雄安新区根据《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不断完善区域交通网络,逐步构建起“四纵两横”区域高速铁路交通网络、“四纵三横”区域高速公路网、航空体系、两主两辅综合交通枢纽。
打开新区交通图,“轨道上的京津冀”将雄安接入全国高铁网。经由京雄城际铁路,从北京西站到雄安站最快仅需50分钟,从大兴机场到雄安新区最快仅需19分钟。“四纵三横”高速公路网逐步成形,京港澳高速公路、大广高速公路、京雄高速公路、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至德州高速公路纵横南北,荣乌高速公路新线、津雄高速公路、津石高速公路贯穿东西。与此同时,雄安新区内部市政道路也在逐步完善。
在建的京雄商高铁雄安新区至商丘段,北起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终至商合杭高铁商丘站,正线全长552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这段高铁建成后,将进一步优化路网功能,极大方便沿线群众出行,对服务雄安新区建设、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铁十一局雄商高铁站前六标建设现场,600余名建设者鼓足干劲,加快推进工程建设。截至目前,雄商高铁新建枣强南站CFG桩累计成桩突破10万延米,枣清特大桥首个墩身顺利浇筑,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6月16日,交通运输部召开部务会,审议《交通运输部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交通建设和深入推进京津冀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雄安新区内外交通建设将取得重要进展,北京城市副中心交通框架基本成形,京津冀地区立体化综合交通网完善畅通,运输服务一体化水平显著提高,初步构建京津冀城市群“2小时交通圈”。
根据《实施方案》,交通运输部门将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交通建设,完善雄安新区综合立体对外交通系统,联通雄安新区交通“微细血管”,打造智能出行城市,打造交通运输创新发展样板。同时,不断完善立体化综合交通网络,巩固提升“轨道上的京津冀”建设成效,完善便捷通畅公路交通网,打造津冀世界级港口群,打造京津冀世界级机场群,优化邮政快递网络布局,建设世界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
从为“锦绣山河织上那铁路网”,到积极发挥全产业链优势,开展全球基础设施建设与地上地下空间探索,中国铁建努力以钢筋铁骨编织起大地经纬,实现物理空间的互通互达,与其他建设者一同支撑雄安新区交通建设。
为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探索路径
雄安站枢纽片区定位为交通特色鲜明的高铁经济区、站城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雄安站综合服务配套区。在雄安站枢纽片区2号地——中铁城建铁建中心项目,“157”智慧工地平台让智慧化加持施工管理。
建设者的努力不止于交通,他们还努力为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探索未来路径。
步入雄东B组团、容西二期安置房项目及启动区科创综合服务中心(一期)项目现场,只见一派热火朝天场面,来自中铁十二局、十六局、二十局及中铁建设的建设者们干劲高涨,确保项目稳步推进。置身“千年秀林”,中铁十一局、十五局、十八局工作者让这里郁郁葱葱、蓝绿交织,同步创建“数字森林”,打造全国植树造林的“雄安样板”。
作为未来之城,雄安新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坚持“系统网格化、空间弹性化、运行智能化”的原则,建成后将有效提升雄安新区的市政基础设施安全保障水平,同时也为中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雄安站枢纽片区综合管廊通过借鉴国外经验,破解传统管廊独立舱室数量多、运维成本高等难题,避免了各种管线单独建设带来的地下空间资源浪费。
中铁十二局雄安站枢纽片区市政道路、综合管廊、排水管网系统(一期)工程(二标段)项目总工程师孙瑞瑞表示:“项目大胆创新管廊滑移模架体系、绿色装配式护坡、台模早拆等新技术,在管廊施工技术上的探索具有开创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