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信息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宏观 > 正文

试论我国物流统计体系建设

来源:大连市物流发展管理中心 作者:张大超 时间:2021-01-25
导读:2006年,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开始酝酿物流统计,开展物流统计制度设计,确定统计样本等工作。

摘 要】从物流统计制度入手,结合物流发展特点,从宏观与微观探究我国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建设思路。

关键词】物流;统计体系;建设

1 引言

物流业作为服务业重要的组成部分,被赋予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地位。物流统计作为国民经济统计的重要组成,对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笔者以《社会物流统计调查制度》为切入点(以下简称制度),结合物流业特点,对建设物流统计核算体系谈谈自己拙见。

2 我国物流统计发展现状

2.1物流统计发展背景

2006年,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开始酝酿物流统计,开展物流统计制度设计,确定统计样本等工作。2012年《社会物流统计核算与报表制度》物流统计制度予以公布实施。经过近十年发展,我国物流统计核算工作日趋完善,物流统计数据为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但是,由于物流业自身得复杂性、系统性特点,物流统计也存在一定缺陷。

2.1.1 物流业快速发展呼唤与之匹配的物流统计

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现有机结合。”但学界对物流概念的外延认识已经远远超过了物流定义本身,一些物流新业态、新模式也被纳入到物流范畴。同时对物流统计提出新要求,如电商物流统计、冷链物流统计等。

我国现有物流统计主要集中在进出口、运输和储运环节,如各种运输方式的吞吐量、周转量、物资的输入量(进口),输出量(出口),供给量和需求量等。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一是这些物流统计指标是国际物流统计惯例指标;二是对原有统计指标延续;三是全社会对物流的内涵与外延还缺乏足够的认识。

《社会物流统计核算与报表制度》(以下简称制度)《制度》从宏观方面设计了社会物流总额、社会物流总费用、社会物流总收入、物流业增加值、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从宏观层面阐述了全社会物流业发展的总规模(社会物流总额)、物流业运行的效率(社会物流总费用)物流业总收入(社会物流总额)、物流业对国内生产总之的贡献及创造成果(物流业增加值)。后来又发布了公路运价指数、储运指数和采购经理人指数。宏观层面的物流统计在不断丰富发展完善。但是,现存的物流统计体系仍无法满足迅速发展的物流行业需要。

2.1.2 系统的物流统计体系尚未形成

宏观层面,物流统计核算及物流景气虽然能反映物流趋势变化特点,但由于各地区开展情况参差不齐,不能全面系统描绘除物流整体发展成果,各地区也不具有可比性。政府对物流的多头管理导致缺乏整体反映物流指标体系,各物流指标零散地存在于各行政部门。微观层面,多数物流企业统计数据还是局限于传统的仓储、运输等功能的统计。企业物流中物流业务的统计也是开展不多。

2.1.3物流统计体系难以全面反映物流全貌

现有的物流统计指标只能反映传统意义上“物流”,而新业态、新模式的物流还无法通过统计反映出来。笔者从事物流统计工作近十年,亲身验证了物流统计的发展,但总觉得现有统计指标没有“精准”反映整个物流全貌。究其原因,一是《制度》中物流业涵盖《国民经济行业分类》FH门类51至72大类,由于我国现有统计核算是以法人单位来进行统计,所以将FH门类外的物流活动没有计入在内。二是传统物流统计是以“物”为对象进行统计,没有按照物流发展功能和新业态来进行统计。冷链物流、电商物流、逆向物流尽管发展快、业务多但是没有系统统计指标。即使有些指标也是分散在不同职能政府手中,这些数据没有完全开发出来,没有发挥应有作用。三是企业对物流统计的重视程度不够。企业统计数据大多局限在生产库存物料发面统计,专职统计人员不多。传统的物流统计方法、体系无法管理信息化的现代物流。

2.2 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建设科学完善物流统计体系

2.2.1 社会各界愈加重视,为物流统计奠定了环境基础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各界对物流的愈加重视。宏观层面,将物流统计列入了物流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发布了采购经理人指数、公路运价指数、仓储指数等。微观层面,物流的第三利润源理论渐渐为企业接受理解,自身业务及管理需要,一些物流企业及工商企业开始开展物流统计工作。

2.2.2 物流理论实践发展,为物流统计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自上世纪80年代我国从国外引入物流概念以来,物流专业在高校(职业技术院校)快速开展,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物流理论及物流人才的需求也越发强烈。物流新业态新模式也加快了对物流数据分析的需求。这些对物流统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3 建设我国物流统计体系的建议

3.1 宏观层面,需完善物流统计核算体系

物流统计核算制度虽然反映了物流市场总规模、总收入和物流运行效率,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现有物流统计制度不能全面反映物流发展全貌。需要在不同的领域设计针对性较强的物流统计制度,如电商物流统计、冷链物流统计、仓储物流统计、应急物流统计等。发挥物流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物流统计不仅服务于物流业更要服务于其他产业。将物流统计作为分析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据,加强物流统计数据可比性、实践性和系统性。

3.2微观层面,需运用科学物流统计方法

企业物流统计是宏观物流统计的需要,也是宏观物流统计基础。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是企业进行竞争的重要途径。将企业财务数据与统计数据进行有机的整合,最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利用统计方法,按照生产特点和物流功能来分类,可以判断出企业发展的短板,争强企业竞争力。

4 结语

物流业快速发展需要有完善的物流统计制度,科学的物流统计方法和正确的物流统计思维。无论是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需要按照产业发展与企业发展特点来丰富和改进物流统计。

[参考文献]

[1] 张敏彦.构建我国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的策略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5(7):133.

[2] 甘晓龙,杨尧,王建琼.关于构建我国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的初探[J].商场现代化,2005(31):193-194.

[3] 韩嵩.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统计指标体系框架设计[J].人力资源管理,2010(04):235-236.

 

 

责任编辑:崔哲源
全媒体热线 : 4000-5656-98
信息公开中物汇成帮助中心广告服务网站地图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775637 │ 24小时新闻热线:010-83775637
Copyright © 2005-2020 现代物流产业网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4000-5656-98
《现代物流报》社有限公司授权 北京中物汇成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为现代物流报官网 管理方
www.xd56b.com和www.z56c.com两个英文域名同时使用一个主体网站
英文域名:www.xd56b.com   京ICP备19057590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039号
英文域名:www.z56c.com   冀ICP备2020027852号-2
技术支持:现代物流报社技术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