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新机遇!“通道+平台”政策叠加实现“经贸+产业”联动发展
海关总署11月12日再次出台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15条重点举措,主要聚焦继续提升跨境班列整体运行效率;扩大铁海联运境内段运费扣减政策范围等,支持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进一步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发展。
前10月通道进出口1.15万亿元 同比增8.8%
2024年是《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印发五周年。2024年1至10月,全国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进出口1.15万亿元,同比增长8.8%。
近年来,得益于一系列政策红利,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持续提质增效。目前,通道物流组织方式包括铁海联运、国际铁路联运(中老、中越班列)和中越、中老、中缅三向跨境公路运输,辐射125个国家和地区的542个港口。运输货物从汽车、摩托车、发动机等工业品到水果、肉类等农产品,品类多达1160余种。
政策叠加助力经贸产业联动发展
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地区承担着开放平台的功能。海关等部门通过“通道+平台”的政策叠加,实现“经贸+产业”联动发展,助力沿线地方充分依托开放平台,承接产业转移。
海关总署综合业务司副司长陈宗旺介绍,目前,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对外开放口岸达111个,综合保税区达48个。2024年1至10月,沿线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1.55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占同期沿线省(区、市)外贸进出口总值的43.8%。其中,四川、重庆和陕西三地综合保税区进出口值在全省(区、市)外贸占比已连续多年超过50%。
西部地区地域辽阔,拥有丰富的特色农业资源。在西部陆海新通道辐射带动下,优势特色农产品出口迎来新机遇。2024年前10个月,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区、市)出口农产品268.8亿元,同比增长12.3%。举例来看,重庆潼南的柠檬出口占据全国50%,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出口到东南亚时间可缩短10天。
除了高效的输送作用,还有很多西部特产利用这个通道实现了首次跨出国门。如重庆铜梁的萝卜,还有青海高原冷凉蔬菜,四川巴中海鲜菇、内江沃柑,甘肃九叶绞股蓝、武威葡萄酒等特色产品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首次出口。沿线地方积极利用西部陆海新通道优势,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助力特色优质农食产品扩大进出口。
智能化赋能口岸物流 集聚化促进对外开放
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如今,依托智能化手段,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效率大幅提升。“通道+口岸+保税”物流资源集聚效应愈发凸显,物流优势逐渐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能。
近日,重庆港水运口岸(果园港区)正式实施“船边放行、智能分流”作业模式,即在江面锚地划设电子围网,船舶进港触网时,海关接收港口发送的信息。船舶靠港理货时,海关对已提前申报且理货正常的货物反馈查验、放行作业指令。这也是我国内河港口首次运用这种作业模式,可大幅提高疏港效率30%以上。
重庆港海关副关长田格介绍,实现船舶靠港、海关作业并联运行,实现顺势无感监管的同时,大幅提升口岸物流的作业效率,为优化重庆水运口岸营商环境,建设长江上游航运中心提供新的动能。
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是中欧班列始发地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策源地。位于园区内的重庆铁路口岸,则是我国内陆首个对外开放的一类口岸。近年来,该口岸建成整车、跨境电商等多条临铁产业链。现在,它成为了我国内陆首个智慧铁路口岸。
如今,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资源集聚效应也愈发凸显。重庆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重庆铁路口岸及毗邻的团结村中心站、陆海新通道无水港,形成了“通道+口岸+保税”的对外开放格局。其中,陆海新通道无水港有效助力通道陆运体系向海运网络延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