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十四五”以来我国新增和扩大开放口岸40个
8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海关守护国门安全、促进高质量发展成就。会上,海关总署党委委员、办公厅主任张宝峰表示,口岸是国家对外开放的门户。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口岸建设和发展,在“十四五”102项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中专门安排了边境口岸扩能提质项目。海关总署作为口岸工作的牵头部门,会同其他部委和地方政府,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推动口岸高质量发展。
口岸布局持续优化。“十四五”期间,海关总署结合国家区域战略和对外开放需求,新增对外开放及扩大对外开放口岸40个,截至目前,全国对外开放口岸达到了311个,这里面既有沿海的,也有内陆的,还有沿边的。比如,现在的水运口岸已经达到了125个,承担全国口岸货运量的90%以上;空运口岸达到了85个,分布在全国各地,织就了全国各地快速联通世界的航空网;陆路口岸101个,成为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的重要通道,现在正值暑期旅游旺季,很多自驾游爱好者也选择了像霍尔果斯或者二连浩特等边境口岸,自驾去其他国家旅游,目前能够提供自驾游服务的边境口岸已经达到28个。总的来看,我国“东中西协同、海陆空联动”的口岸格局日趋完善。
智慧口岸建设加速推进。海关总署在63个口岸开展了智慧口岸试点建设,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比如说,在内蒙古的甘其毛都口岸建成了无人驾驶的跨境运输通道,实现了通关全流程的自动化监管;再比如,在厦门航空口岸,实现了“通关+物流”全程电子化协同办理;在青岛水运口岸实现了集装箱查验的“云办理”;中老铁路口岸,依托相关的智能设备实现了跨境数据互联互通。越来越多的口岸实现智能化、自动化作业,并且与智慧海关、智慧边检和智慧海事有机融合,使口岸风险联合防控更加精准有效,通关更加无感,便利更加有感。
口岸通行能力不断提升。比如在2024年,全国的水运口岸进出口货运量超过了43亿吨,比“十三五”末增长了一成;而航空口岸增长超过17%;陆路口岸增长超过19%。便捷畅通的口岸通道让更多“中国制造”加速走向世界,也让更多“全球好物”快速进入中国市场,更好地服务百姓需求。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 [宏观]我国物流市场规模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
- [宏观]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 习近平出席大会
- [宏观]中国多家车企落实“不超过60天”支付账期承诺
- [宏观]中美斯德哥尔摩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 [宏观]七十七条试点措施向全国复制推广 这里有份“上海自贸经验”
- [宏观]“携手开创这个星球更加美好的未来”——习近平主席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世界变局中展现时代担当
- [宏观]兵工物资集团:数智赋能筑根基 创新领航新征程
- [宏观]国家发改委:研究制定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行动方案
- [宏观]上半年社会物流总额超170万亿元 同比增长5.6%
- [宏观]上半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降至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