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小微企业贷款实现“两增”
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小微金融服务,确保银行业普惠小微贷款实现增速、户数“两增”。“两增”目标如何实现?就此话题,记者采访了业内人士。
加快产品与服务创新
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已经连续两年保持在30%以上,今年,五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贷款又设定了增长30%以上的目标。实现连续高增速的后劲在哪里?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分析师娄飞鹏表示,银行业首先要做好对老客户的支持。
“不需要抵押担保,当天申请贷款当天就可以用,太方便了。”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小微企业主江开良高兴地说。江开良的公司今年以来订单增长较快、流动资金不足,但由于缺乏抵押物,很难获得贷款。最终,他了解到农业银行有一款“账户e贷”产品,该产品以小微企业及其企业主的账户行为、税收、工商、交易流水等内外部数据为依据,经系统自动测算,为客户提供在线自助循环贷款。这才解了江开良的燃眉之急。
据介绍,“账户e贷”这一产品依托大数据分析,能够降低对客户“硬资产”的依赖。目前,这一产品已经在广东、河北、上海等地试点上线。
“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应加快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更好地满足小微企业金融需求,有力地支持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金融科技创新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提供了新思路,特别是基于大数据的智能风控技术,既扩大数据覆盖的广度,让小微企业的画像“面面俱到”,又有助提升小微金融服务效能,降低人工成本。
金融科技创新也是不少银行强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重要突破口。浦发银行北京分行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与各行业信息平台合作,该行已经开发了以历史经营流水数据为核心的“结算贷”、小微企业税务数据为核心的“银税贷”和“浦慧税贷”等。
解决小微融资最先一公里
业内专家认为,银行业普惠小微贷款实现户数增长,关键在于首贷户。“要加大对首贷户的市场开拓。”娄飞鹏认为,应更多开发原生态客户,服务于更多的小微企业,并重点支持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的优质小微企业。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引导银行持续增加首贷户。银保监会明确要求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发挥行业带头作用,强化首贷户服务,努力实现2021年新增小微企业首贷户数量高于2020年。
“首贷难问题是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最先一公里’,增加首贷户具有重要意义。”董希淼表示。研究表明,小微企业获得首次贷款后,后续再获得贷款的可能性大幅提高,而且贷款利率有望下行,贷款速度也将加快。
今年,银保监会已明确,大型银行要将首贷户纳入内部考核评价指标。董希淼认为,突出对首贷户的考核尤为重要。银行如果将小微企业首贷户占比纳入内部绩效指标,其在服务过程中就会以首贷户作为重要服务对象。财政部门还可考虑对小微企业首贷利息进行适当补贴,金融监管部门应考虑放宽对首贷利率和不良贷款率等要求。
娄飞鹏认为,不同的银行机构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具有不同优势。大型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可更多从行业角度加大市场调研和产品研发,区域性银行则应充分发挥自身与区域经济契合度高的优势,服务好区域小微企业。
建立小微企业金融长效机制
如何保持服务小微企业的持续性?专家认为,下一步应从财税、货币、监管政策等多方面入手,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小微企业金融长效机制,为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创造更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
娄飞鹏认为,保持小微企业贷款高速增长,不仅需要银行业金融机构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同时也要从财政、税收、工商等方面提供更好发展环境,提高小微企业发展能力和发展质量,让金融机构更放心、更积极地服务小微企业。
董希淼认为,接下来在发挥大型商业银行“头雁效应”的同时,积极推动大型银行与中小银行、主流银行与互联网银行、金融机构与科技公司深度合作,加快构建多层次、可持续的小微金融生态体系。
“还要从征信信息等方面为金融机构服务个体工商户提供政策支持。”娄飞鹏表示,个体工商户往往财务信息不健全,各地要强化信息平台建设,缓解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提高金融服务供需匹配的精准度。
对金融机构自身而言,董希淼认为,应优化激励约束机制,将尽职免责、容错纠错等原则落到实处,让基层机构和客户经理“敢贷、能贷、愿贷”。(记者 陈果静 钱箐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