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持续恢复 逐步回归常态运行
编者按:新年伊始,国新办举办了经济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发布了2021年主要经济数据,介绍了2022年的工作部署,并就社会各界关心的话题进行回应。对此,人民网推出了“聚焦国新办经济主题发布会系列报道”,进一步把握经济发展规律、坚定信心、走向未来,寻找稳中向好的中国经济“密码”。
1143670亿元,比上年增长8.1%,2021年经济数据出炉!
202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散发等多重考验,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发展,改革开放创新深入推进,民生保障有力有效,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各项经济指标共同见证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中国经济取得了亮眼成就。
“202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1143670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主要指标实现预期目标。”在1月17日召开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介绍2021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时如是说。
2021年国民经济运行有哪些亮点,哪些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2022经济发展将面临哪些挑战?对此,多位专家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2021年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发展,2022年要找准稳中求进的关键点和发力点,于“不确定”中持续激发发展新动力。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图片来源:国新网
多重挑战下国民经济亮点多 持续恢复成关键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14367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8.3%,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4.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3086亿元,比上年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450904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609680亿元,增长8.2%。
“总体上我国经济运行平稳,经济韧性较强,相关政策根据形势及时有效地做出了调整,新旧动能切换在稳步进行。”粤开证券研究院副院长、首席宏观分析师罗志恒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具体来看主要有四大亮点:
一是当年的两年平均增速仍在合理区间,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依旧领先。2021年GDP的两年平均增速为5.1%。分季度的经济形势看,经济总体仍在持续恢复中,一二四季度的两年平均增速都在5%以上。三季度受疫情、暴雨汛情的短期因素和强力调控政策导致有所回落,四季度随着政策纠偏、放松供给约束、保供稳价等行动推出,经济明显反弹,体现出中国经济具有较强的韧性。
二是经济结构在改善,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尤其体现在高技术工业增加值和高技术投资增速快。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2%、12.9%,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8.6、3.3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7.1%,快于全部投资12.2个百分点。
三是新增就业高于2020年,稳就业政策取得一定成效,仍要继续坚持实施。2021年年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比上年增加83万人。全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1%,比上年平均值下降0.5个百分点。
四是居民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收入比缩小,边际消费倾向逐步提高。其一,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1%,两年平均名义增长6.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其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50,比上年缩小0.06,城乡差距缩小。其三,人均消费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达到68.6%,高于2020年65.9%,疫情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边际递减。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服务业持续恢复,现代服务业增势良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2021年,服务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7.2%。由此可见,数字经济,尤其是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在逐步成为我国服务业的重要推动力。
此外,盘和林表示,消费领域的数据体现出两个特征。一方面是消费升级增速较高,水平消费升级逐步深化;另一方面线上消费依然强于线下,线上消费比重进一步提升。
“三驾马车”释放强劲动力 共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1年“三驾马车”对于经济增长有何贡献率,对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取得哪些进展?
宁吉喆表示,2021年是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起步之年,面对国际上复杂严峻的环境和国内疫情多发散发等多重考验,2021年我国立足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持续深化改革开放,积极畅通经济内外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全年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都作出了积极贡献。2021年,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分别拉动经济增长5.3、1.1、1.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5.4%、13.7%、20.9%。四季度,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分别拉动经济增长3.4、-0.5、1.0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5.3%、-11.6%、26.4%。虽然四季度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负,但12月份当月固定资产投资由降转升,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12月份同比增长3.3%,11、12月两个月连续回升,呈现出转降为升的迹象。
二是国内大循环主体作用增强。扩大内需战略深入实施,国内循环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2021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4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超过50万亿元,增长4.9%。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9.1%,比上年提高了4.4个百分点。经济增长还是内需拉动为主。
三是国内国际循环相互促进。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显现,内需扩大拉动了进口;产业体系健全、生产能力稳定的优势得到发挥,外需拓展促进了出口。2021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再创历史新高,其中进口、出口分别比上年增长21.5%、21.2%。内外需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而且是相互结合的。
四是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循环改善。在生产环节,生产扩大为循环改善打下了基础。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6%,工业行业的增长面达到了95.1%,产品的增长面达到了73.4%。在分配环节,企业的营业收入、工资和利润的增长是初次分配的主要来源。2021年1-11月份,41个工业大类行业营业收入同比都是增长的,增长面达100%;31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增长面超过80%。职工工资呈现增长态势。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2.8%,保持两位数增长。在流通环节,货运畅通保障了经济恢复和对外贸易。2021年,我国全社会货运量、港口货物吞吐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2.4%、6.8%。在消费环节,就业的扩大、收入的增加支撑了消费恢复性增长。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上年实际增长12.6%,由于前年受到的影响比较大,两年平均增长4.0%。
“面临复杂严峻的经济环境,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利条件没有变,新的经济增长点将不断涌现。”宁吉喆强调指出,下一步,我国经济增长的动能不仅来自需求“三驾马车”的拉动,而且来自供给的推动;不仅来自内需的扩大,而且来自外需的拓展;不仅来自消费的增长,而且来自投资的发展;不仅来自改革的推进,而且来自创新的带动。我们有信心、有底气,也有能力、有条件,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经济稳中求进 工业、外贸与就业闯关“三重压力”
2021年,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不凡成就。2022年的崭新篇章正徐徐翻开,我国将迎来又一个关键年份,面对我国经济发展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2022年中国经济该如何稳中求进?
宁吉喆在会上表示,今年是我国经济逐步回归常态运行的一年,但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国内发展也有压力。尽管存在这些风险挑战,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的态势没有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因素没有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条件也没有变。从全年看,经济有望实现稳中求进。
宁吉喆强调,我国疫情常态化防控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生产生活秩序总体稳定,促进了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到目前为止,我国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死亡人数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都是最少的,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肺炎疫苗29.3亿剂次,完成疫苗全程接种总人数12.2亿人,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是最多的,这为经济增长筑了一个总的防线。
此外,在稳中求进的基调下,工业发展作为经济“压舱石”、外贸作为我国经济发展重要动力、就业作为民生之本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工业层面,宁吉喆指出,我国产业供给体系全。我国拥有全部工业门类,产业体系完备,配套也较为完善,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较强,能够很快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促进供给增加。
盘和林表示,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结构也在不断优化。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两年平均6.1%,实现了较快增长,而在工业细分领域,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是18.2%和12.9%,在工业领域中增长较快,从产品看,新能源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微型计算机设备增长145.6%、44.9%、33.3%、22.3%。这些制造业产业高增长的细分领域,正是我国制造业结构优化的重点领域。
外贸层面,宁吉喆指出,我国具有改革开放红利。多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从数字中也能看出来,私营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达到了两位数。2021年,我国对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出口都保持了较快增长,同时,我国还是世界上120多个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截至2021年底,我国与145个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带一路”进出口总额增长20%以上。
就业层面,“2022年经济总体将保持相对稳健,就业也会基本保持稳定,随着经济持续恢复发展不断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此外,2021年就业优先政策也将发力显效,而新就业形态的蓬勃发展,也为许多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罗志恒表示,但还有一些风险需要警惕,2021年我国新增就业人数高于2020年,但是餐饮、旅游、教培、房地产上下游等受疫情、行业整顿等影响的人员较多,仍要高度重视稳就业政策的实施和效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