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旗下三家公司债务重整 苏宁易购断尾求生
文 / 本报记者 珠峰
2月8日,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发布苏宁电器集团有限公司、苏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苏宁置业集团有限公司正式进入债务重整阶段。
司法重整并非破产
2月10日,三家公司管理人透露,目前重整进入债务申报阶段,债权人在规定期限内及时申报债权。对于债务重整进展阶段,对方表示,等进一步的公告通知。
(图源:新华社)
资料显示,苏宁旗下的控股集团和电器集团均为苏宁易购的股东,分别持有苏宁易购2.75%和1.4%的股权。这三家公司的创始人均为张近东,其目前持有苏宁旗下控股集团51%股份,电器集团50%股份和苏宁易购17.7%股份。苏宁易购则与苏宁控股、苏宁电器之间业务独立。
苏宁相关人士表示,司法重整并非破产,也没有走破产程序。重整的目的是盘活企业,在程序上给债务人企业一段恢复生产的时间,为企业继续经营争取机会,相关债权人不用担心。
这表示包括苏宁自营的两三千家门店以及加盟苏宁的一万多家零售云门店不包括在此次重组范围内。
根据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公告显示,苏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苏宁电器集团有限公司和苏宁置业集团有限公司分别被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天健华辰资产评估有限公司申请重整。相关案件已被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并将于4月2日召开上述被申请重整公司第一次债权人会议。
大扩展引发供应链困局
苏宁如此切割动作并非首次。2015年起,苏宁陆续剥离了PPTV、物流仓储等非核心业务,国际米兰俱乐部、天天快递等资产也完成处置,大举关停家乐福门店。到2023年财报期末,家乐福中国仅剩4家门店仍在运营。
(图源:新华社)
自2023年年底开始,中信金融资产、中信信托协同实施的苏宁易购纾困项目就已落地,项目规模上限为50亿元,其中首批纾困资金15.49亿元,主要用于对苏宁易购下属绍兴、杭州、南京及成都的物流园项目进行纾困。
此前,苏宁以打造中国版“沃尔玛+亚马逊”为目标,开启“大采买”时代,投资版图遍布布地产、物流、体育、电竞等行业。
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起,苏宁易购陆续收购红孩子母婴电商、视频网站PPTV、团购网站满座网、网络广告公司好耶(中国)、天天快递、迪亚天天、万达百货、家乐福等公司,投资努比亚手机、伊电园充电宝、万达商业、TCL、字节跳动等公司,同时购入中国联通、华泰证券、易居(中国)、申万宏源、万达体育等公司的股票或存托凭证。
2020年9月,恒大集团为推进与深深房的重组上市,引入了1300亿元的战略投资,而苏宁是其中最大的战略投资者,出资高达200亿元。这一投资行为催化了苏宁的债务与风险,随着2021年恒大为如期上市,苏宁易购业绩亏损441.79亿元,成为A股亏损榜的榜首。
截至2023年年报,苏宁电器资产总额为1249.6亿元,归母净利润为-57.03亿,负债总额为1344.79亿元,同比下降了5.71%。
苏宁选择回归主业
业内人士分析,苏宁的亏损与大刀阔斧扩张关系密切。2017年,苏宁物流宣布将以42.5亿元的价格收购天天快递,但天天快递的年亏损额却在迅速攀升,从2017年至2023年,天天快递的亏损总额高达75.54亿元,而营收只有79.85亿元。这些收购并未生成协同效应,助力主业发展,反而成为财务负担,现金流因旗下众多产业占用面临流动危机。
(图源:新华社)
专家表示,回归零售本质才是苏宁系重整旗鼓的基础,包括修复、重塑供应链,提升整体毛利率。
苏宁此前对线下零售模式有着极致的优化。在供应链管理方面,苏宁建立了一套精细高效的体系,与众多优质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了商品的稳定供应和高品质,同时通过规模化采购和优化物流配送,有效降低了成本。严格的成本控制措施贯穿于苏宁运营的各个环节,从采购、仓储到销售,每一个流程都经过精心打磨,构建起坚固的竞争壁垒。
现阶段,苏宁易购持续切割边缘业务,扭亏为盈。1月20日晚间,苏宁易购发布2024年度业绩预告。公告显示,2024年,该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亿元至7亿元,较2023年实现扭亏为盈。苏宁易购表示,这是自2020年以来该公司首次实现全年盈利,标志着其零售服务商战略深化显效,市场预期显著提振,公司步入扩能增效发展新阶段。
据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消息,苏宁科技基于青海移动和南京智算中心提供的DeepSeek服务,帮助苏宁易购快速适配了国产算力底座、首发推动了DeepSeek和零售场景的融合,大大提升了苏宁供应链物流决策分析和内容营销、智能客服导购等场景应用能力,为零售场景的智能化转型贡献了各方的智慧和力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