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品下乡+农产品进城
“快递进村”促进城乡双向流通
声音
■快递进村是要解决产品流通和消费问题,促进消费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这对扩大内需畅通内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快递进村要真正促进双向流通,一是要做大快递规模,促进量的增长,另外就是调整结构,改善收发比,让出村的东西变多
■快递要进村,在村里留得住,单靠以盈利为目的的民营快递企业自行发展,或靠邮政企业无偿投入,无法破除现实瓶颈
时间来到5月下旬,“6·18”年中大促已经启动。这其中,快递进村日益成为畅通消费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重要渠道,对提振消费扩内需、促进乡村振兴等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持续实施“快递进村”工程,加快推动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采取“邮政+快递”“快递+商超”“交通+商超+快递”等多种模式,加快快递进村进程和覆盖范围,提升工业品下行、农产品上行的双向流通效率。
快递进村,进展如何?快递服务下沉市场,给村里带来了哪些变化?又怎样赋能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促进消费提振和乡村振兴?记者近日进行了采访。
重点:双向流通 释放农村消费潜力
在四川物流研究院产业研究部副部长陈虹村看来,“快递进村”就是要解决产品流通和消费问题,促进消费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这对释放农村消费潜力、扩大内需畅通内循环、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对此,中通快递简阳网点负责人毛焕强深有同感,通过与村级商超合作,2年多的时间,中通在简阳建立60余个村级快递服务点,服务覆盖近180个行政村,快递进村后农村包裹数量增长30%以上。
“起初每天只有四五十件包裹进村,现在日均进村包裹量三四百件,遇到业务高峰时候单日进村量上千件。”邛崃市大同镇陈院村村民蔡根群说,她在村里经营快递服务站点已经10年,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消费品进村,村里的腊肉、枇杷等农特产品借快递进城,多的时候每天几十单、上百单。
难点:村多件少 投递成本高收益低
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度, 成都全市农村地区快递业务量1.22亿件,仅占全市快递总量的6.67%。这说明,“快递进村”发展空间巨大。
然而,快递物流服务下沉农村市场,却面临着许多现实困难。与城市人口密度大、居住集中形成鲜明对比,农村地广人稀、村多件少,投递成本高、收益低,这些因素共同导致快递进村成了一门“亏本生意”。
“有些偏远乡村,件量非常少,其他快递企业都不愿进去,但我们有保障民生的社会责任,就把快递送进去了,但运输的成本、人力的成本,已经远远超过投递快件的收益了。”邛崃邮政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邮政依托原有普服网点,是网点铺设最多、覆盖最广的企业,但在服务村民的同时,也承受着投入大于产出的“阵痛”。
金堂县转龙镇大桥村村民蔡华亦有过亲身经历,他经营的乡村超市曾有一家快递公司设点收寄,但因包裹量非常少,没过多久就撤走了。直到前两年,金堂县大力推进“交商邮”融合发展,蔡华与邮政合作设立邮快驿站,为所有快递企业提供末端的收寄服务,并利用“金通工程”“小黄车”等进行包裹转运,降低快递进村的成本,驿站才活了下来。
业内人士指出,快递要进村,在村里留得住,单靠以盈利为目的的民营快递企业自行发展,或靠邮政企业无偿投入,都无法破除“快递进村”的现实瓶颈。
破局:资源整合 构建三级物流体系
包裹进村的路该如何走?
破局的关键在于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成都市印发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着力推动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到2025年实现区(市)县有共配分拨中心、镇有共配转接场所、村有共配综合服务站,便民惠民寄递服务全面覆盖到村。
“在三级物流体系建设中,本质上要进行资源整合与共配共享。”陈虹村说,县级中心建设主要解决包裹集散和分拨效率,可采取政府统筹建设县级中心或园区,实现不同品牌快递的集中发展或集中分拨;乡镇转接场所主要解决包裹转运成本问题,可整合资源、融合业态来降低成本。
成都在这些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邛崃市依托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建设邛崃市仓储物流配送中心,配备自动化分拣、智慧化管理设备,每小时处理包裹1.2万余件。据邛崃邮政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还要通过市场化合作方式,与民营快递企业合作,实现“统仓共配、提速降费”。
镇级转接场所也是快递进村的关键环节。截至2020年底,全市基本实现快递网点乡镇全覆盖。当前,成都市正采取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等方式,鼓励快递企业采取“快递+快递”“快递+邮政”“交通+商超+快递”等多种运营模式,整合多方资源,进行运力共享、末端共享,降低转运和末端投递成本。“这些合作能够达成的前提,在于利益机制的建设和多方利益的平衡。”有业内人士指出。
展望: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培育特色品牌
“快递进村要真正促进双向流通,一是要做大快递规模,促进量的增长,另外就是调整结构,改善收发比,让出村的东西变多。”陈虹村说。
她还建议,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钥匙”,就是市场培育。一方面,培育消费环境和消费习惯,促进村民激发线上消费热情、释放消费活力和潜力,让进村包裹持续增长;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培育地方特色产品和品牌,让本地农特产品出村进城。“品牌知名度影响产品流通半径,知名度越大流通范围越大,才会对物流产生依赖性,让物流发挥价值。”陈虹村说。
这也是四川实施“川货寄递”工程的逻辑起点。经过多年发展,四川快递业务呈现“高数值、低增速”的趋势。“川货寄递”作为全省邮政快递业服务经济发展的特色工程,目的在于带动农特产品出村进城,促进快递业务量持续增长,助力乡村振兴。
成都市扎实推动成都造“川货寄递”工程,支持农产品产地发展“电子商务+产地仓+快递物流”仓配融合模式,积极培育快递服务现代农业寄递项目,加速“成都造”“天府粮”、川味川果走出去。
“目前有3个寄递量超千万件的金牌农产品寄递项目,柑橘、猕猴桃、豆瓣酱,其中业务量最大的是柑橘,超5千万件;另有中药材及其制品、茶叶等多个业务量超百万件的农产品银牌项目群。”成都市邮政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积极联动相关部门,补短板、强弱项,发挥快递畅通循环的功能优势,培育更多金牌、银牌、铜牌农特产品寄递项目,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