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消费回暖 快递年业务量刷新历史纪录
随着今年以来消费市场持续加速回暖,我国快递年业务量在连续三年突破1000亿件的基础上,12月4日刷新历史纪录,首次突破1200亿件大关。
据国家邮政局快递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测数据显示,12月4日18时26分,一件从云南昆明寄往四川成都的快递包裹,成为2023年第1200亿件快件。
小小的快递包裹,背后彰显和承载的却是经济大格局。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持续繁荣的快递服务市场,为观察我国消费市场恢复向好提供了科学、及时、有效的参考,成为展示中国消费市场持续向好的有效“注脚”。
今年以来,“恢复和扩大消费”被各级政府摆在优先位置,在消费平稳回升的同时,对接线上销售模式的多渠道促消费手段,一方面加速了消费市场回暖,另一方面也直接推动了快递业务量的强劲增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5440亿元,同比增长6.9%。全国网上零售额122915亿元,同比增长11.2%。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03010亿元,增长8.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6.7%。
另据国家邮政局相关数据显示,自3月起,我国单月快递量就实现超百亿件,月均业务收入超900亿元,创历史新高。11月进入消费旺季,快递行业更是持续保持高位运行,日均快递业务量超4.3亿件。
“消费需求持续释放,同时依托更趋成熟完善的流通体系,共同为快递业务量不断增加提供了重要的先决条件。”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王晓东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通过打通产销通道、贯通供需两端、连通线上线下等手段举措,为确保流通体系持续畅通发挥了积极作用,继而带动了快递和物流业务在规模和服务质量上一并提升。
在王晓东看来,提速建立现代流通体系,除了持续提升大城市商品服务流通效率,发挥降本增效之外,国家针对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地区,建立的高效率配送网络,也尽显成效,有力推动了内需市场的回暖。
根据国家邮政局消息显示,近年来,通过聚焦完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更好助力农产品两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地区邮政快递服务能力;同时,还通过加强服务质量监测、深化违规问题治理、强化落实企业服务质量主体责任三方面举措,切实提高了农村地区邮政快递服务质量。
从新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向广大农村地区覆盖,到助力偏远农村地区派件服务完善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再到引入无人车、无人机等信息技术实现智能分拣和智能派件,快递流通效率正得以大幅提升,城市和农村市场也在普惠受益于综合交通体系带来的成果效益。
最为典型的,就是依托上述一系列利好因素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的农村电商。
“农村电商的发展一方面受到数字经济浪潮的推动,另一方面,也与日渐畅通无阻的配送网络建设高度正相关。”在王晓东看来,近年来,不断激活农村消费市场被视为支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而要继续培育乡村市场,引导农村消费能力的释放并带动消费的整体增长,则需要按照乡村振兴路径,深入推进包括快递物流基础设施在内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尽早落地。
其间,快递业的高质量发展必将发挥重要作用。王晓东认为,持续完善快递业发展环境,加力部署和持续完善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势必利好真正实现畅通的流通体系建立,从而有助于供给侧弥合供需双方的“信息”割裂,以此确保内需市场实现崛起并对接日益扩大的民生需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