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信息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资讯 > 快递 > 正文

准备好了吗?“快递经济”上线

来源:快递杂志 作者:赵洪涛 时间:2021-03-01
导读:。如今,快递业已成为经济中的现代化先导性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快递业推动流通方式转型,促进消费升级,在降低流通成本、支撑电子商务、服务生产生活、扩大就业渠道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新增长点。

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催生了现代快递业,中国邮政业和快递业开始并行发展,后者随着市经济的发展不断壮大。如今,快递业已成为经济中的现代化先导性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快递业推动流通方式转型,促进消费升级,在降低流通成本、支撑电子商务、服务生产生活、扩大就业渠道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新增长点。在此过程中,“快递经济”浮出水面。

无经济不快递

衡量快递业发展情况,常将快递业规模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作比较。参考西方国家经验,快递业收入规模占GDP比重在1%~1.5%之间被认为是充分发展。

经济对快递业产生根本性影响。一是GDP与快递业收入规模正相关,二是三大产业对快递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三是对外贸易根本性影响国际快递业务,四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影响邮政快递业进口、出口快递规模,五是经济结构优化、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社零总额尤其是实物网购对快递业产生较大影响。

三大产业中,服务业对快递业影响最大。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商品交易,在商流引领下需要实物流通,体现为快递业推动零售业态流通方式转型,促进消费升级,受电商实物网购的影响较大。

“快递+制造业”未来潜力巨大。当前,中国工业品流通仍处在向现代物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正加快向第三方物流转变。快递业是第三方物流生态链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中国快递业支撑制造业规模1.2万亿元,效果显著。参考UPS、FedEx等国际快递物流综合服务商的产品结构,其服务于制造业的收入规模占比约为15%。因此判断,中国“快递+制造业”占快递业收入比重将在15%~20%之间。如按2025年行业规模1.5万亿元测算,2025年“快递+制造业”潜力规模为2200亿~3000亿元,15倍于2019年。

乡村振兴推动快递业与农业的产业协同。一是快递物流业在不断加快融入农业生态链,通过多产业协同方式为现代农业提供支撑保障;二是快递业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电商发展的支撑力度,配合“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三是快递业实体网点在农村加快普及,并不断叠加商流、资金流实体网点的服务功能,“快递进村”已成为趋势。

当然,快递业已形成万亿规模的大行业,也凸显了对经济的支撑作用。2020年,中国邮政快递业表现出色,收入经营规模第一次突破1万亿元,占GDP比重第一次超过1个百分点(1%),支撑线上运行第一次达到1/4。快递业规模占GDP比重每五年上一个台阶,“十一五”期末占0.3%,“十二五”期末占0.6%,“十三五”期末占1.1%。

快递行业支撑各行业快速发展。2020年,快递行业支撑电商实物网购超过10万亿元,支撑跨境网购零售额超4400亿元;支撑制造业1.2万亿元;带动“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销售超过1.5万亿元。同时,快递企业实力也在不断增强。2020年,中国邮政在世界500强排行榜中的排名进入前100位;形成3家年业务量规模100亿件、业务收入1000亿元的品牌快递集团。

从产业链角度看,快递服务对产业经济的支撑非常深入。以医药品为例,快递服务在冷冻、冷藏、常温等多个温区,在高价值、一般价值等不同货值范围内,在原材料进厂、医药品出厂的仓储、运输、配送等全物流环节提供支撑作用。

在细分领域,快递服务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医药品销售、冷链寄递、跨境电商、团餐配送、本地生活新零售、教育培训、军民融合等诸多领域均需要快递服务,高科技、服装、快消品等行业客户高度依赖快递服务。上述领域及相关行业的客户与快递行业和快递企业形成密不可分的生态链,由此形成了快递经济的基本面。

“生态圈”“朋友圈”

经过多年发展,快递业已形成与相关行业融合的完整的经济生态,构建了快递“生态圈”。向上游角度看,快递业为相关行业与市场提供服务,与这些行业和市场形成相互深度融合;从横向看,快递业与快运业、仓储业等兄弟行业形同高度的资源复用和客户开发的协同;向下游角度看,快递业使关联产业及配套服务相关行业更加兴旺,如快递处理设备及用品用具制造、信息系统服务业、包装行业、教育培训领域等;向外部看,快递业需要资本运营、运力、货代通关、检验检疫、认证等行业的支撑和协同,以联动发展;从管理角度看,快递行业管理、城市交通管理、企业资质管理、财税管理等也对快递行业和快递企业形成互动。

快递经济平台化趋势加快显现。相对于企业,政府通过组织税收和提供公共服务产品形成企业经营发展的经济和社会的基础平台;相对于加盟商,快递企业通过收取面单费并提供品牌、信息系统、网络运营、服务管控等支撑保障形成快递加盟商依附的生存平台;相对于上下游关联企业,快递企业对上游行业提供了快递服务的实物流支撑保障,对下游车辆、设备、包装、培训等企业提供了业务来源,形成了快递经济业态。

快递经济的协同性趋势显著。随着快递企业供给侧能力的不断提升,快递业态的协同性趋势加快展现。例如在汽车制造业入场物流阶段,快递企业通过设仓并实时提供线边物流服务;在社区团购领域,快递企业提供短驳运输、仓储及配送服务;在本地生活领域,快递提供直送、冷链配送、外卖配送等即时配服务;在高科技制造业业态,快递企业提供云仓实时调换货服务;在军民融合领域,快递企业提供物流、配送和仓储服务。与各经济业态的不同需求的协同,也展现了快递经济的协同性趋势和供给侧的柔性服务能力。

未来,随着快递业规模不断扩大,影响力越来越大。“快递经济”的内涵与外延需要深入挖掘。

 

受国内国际市场需求带动,预计2021年快递行业将维持25%左右的业务量增幅,业务量将达千亿规模;将带来14%左右的收入增幅,业务收入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其中2021年11月将成为首个月业务量超过100亿件、收入规模超1000亿元的月份。

快递业技术水平提升,竞争力不断增强。2021年,各家龙头快递企业均将大幅增加研发投入,以提升企业整体科技实力,夯实核心竞争力。科技成果也将对快递行业产生影响,如5G商用逐渐普及的比率将影响快递信息传输、无人机及无人车的普及速度,数据挖掘能力的提升将影响快递货量预测准确率、市场需求预测准确率等,人工智能的技术成熟度将影响机器人在仓储、处理场地的应用普及率,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程度将影响共享经济(车辆共享、设备共享、投递末端等)在快递行业的应用等。

龙头快递企业不断加快拓展新赛道,进入新领域,加快嵌入新业态并提供服务。预计2021年顺丰将加快推进加盟模式电商快递网络与速运网络分网,解决当前混网带来的性价比不高、难以降本增效及服务质量受影响等难题。中通作为电商快递龙头,3年内不存在业务量方面的基于生存的竞争压力。因此,中通聚焦于世界级快递物流综合服务商,2021年将加快布局时效快递赛道、快运赛道。星联航空件是近年来中通发力时效赛道的重点。预计2021年中通将加快确保星联航空件的时效稳定性,逐步打造有竞争力的时效产品。

快递经济“朋友圈”拓展,产业融合度显现。从政策角度来看,随着国家层面不断提出加大对快递业从业人员的关爱等的要求以及快递业规模不断扩大,财政(税务、产业基金补贴等)、商业(农村电商、跨境电商等)、农业(农村电商、乡村振兴、扶贫等)以及工信、铁路、民航等政府部门加快出台政策引导和加大支持力度,与邮政管理部门协同出台规范并推动快递经济发展的文件。

从产业角度来看,国家邮政局提出“两进一出”工程即快递进村、快递进厂和快递出海,推动快递业服务于农业、工业制造业,并跨境为企业提供快递物流服务,加快推动快递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

从资本角度来看,国际国内资本加快投入快递行业。随着国际市场经营环境进一步恶化并将长期持续,资本避险的需求将驱使其加快进入中国这个主要的低风险的大型市场。快递行业是中国国内为数不多的持续高增长的行业,投资风险较小的顺丰、中通等企业将进一步获资本青睐,即将登陆资本市场的京东物流等,以及风险相对不大的韵达、圆通等也将获取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邮政快递业发展仍然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从国际角度看,“十四五”时期将是中美经济深度竞合的阶段,可以预见,多数中国企业拥有优势或拥有部分优势的经济领域,都将面临更为复杂的发展环境;从国内角度看,“双循环”势必带动国内消费加快提升。国家邮政局适时提出了“服务全领域,激活全要素,打造双高地,畅通双循环”的20字工作方针,可以预见,到2025年,中国快递行业的规模实力、基础网络、服务水平、治理效能均将实现新跃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更加凸显。

 

责任编辑:李思远
全媒体热线 : 4000-5656-98
信息公开中物汇成帮助中心广告服务网站地图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775637 │ 24小时新闻热线:010-83775637
Copyright © 2005-2020 现代物流产业网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4000-5656-98
《现代物流报》社有限公司授权 北京中物汇成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为现代物流报官网 管理方
www.xd56b.com和www.z56c.com两个英文域名同时使用一个主体网站
英文域名:www.xd56b.com   京ICP备19057590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039号
英文域名:www.z56c.com   冀ICP备2020027852号-2
技术支持:现代物流报社技术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