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欲来,“新三样”怎么样
近期,西方媒体集中发声,污蔑以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为代表的中国工业制造品出口威胁他国产业发展,称中国的“过剩产能”会冲击世界经济。
树大招风,“新三样”持续成为我国外贸出口新增长点的同时,舆论攻击、围堵打压正接续而来。如何确保我们的“新三样”在山雨欲来时立得定、在崭露头角后走得远,值得深思。
(一)
遏制中国的“新三样”,西方用的还是老套路——
比如,设置议题带节奏。有西方政客甚至编造出中国电动汽车“每分钟都在收集数百万美国人数据”之类无脑谎言。
比如,启动调查加关税。继去年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展开“反补贴调查”后,欧盟近日又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进行海关登记,为可能征收的“追溯性关税”做准备。
比如,快速立法筑壁垒。美国通过《通胀削减法案》,以3700亿美元补贴支持电动汽车等产业的生产和投资。
多点发力,沆瀣一气,就是要浇灭中国“新三样”的红火势头。
追求发展、立于潮头,是各个国家的普遍心愿,但市场终究要靠实力说话。诚如业内人士所言,中国光伏产业是经历了“至暗时刻”,突破了西方重重围剿才实现技术引领的。中国电动汽车在十多年前也还是西方拿望远镜都找不到的存在,靠着咬紧牙关摸爬滚打,如今才站到了第一梯队。
中国“新三样”畅销世界是市场经济规律使然,并非依靠所谓的“不公平做法”。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也丰富了全球供给,缓解了通胀压力,为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作出了巨大贡献。
对“新三样”磨刀霍霍,实属病急乱投医,自己不追求“跑得更快”,却试图“绊倒别人”,到头来只会损人不利己。
(二)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今日中国的高质量发展是以创新驱动的,有强大的内生逻辑为支撑。但日渐密集的明枪暗箭也提醒我们,全球制造业向低碳转型的进程,“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进程,恐怕会相当艰难。
保护主义加剧,地缘政治风险上升,正常贸易往来受阻,都已成为常态化风险。而今年又是全球“超级大选年”,约50个国家和地区出现“权力新拐点”,会影响各国政策和全球格局。
全球产业链将在深度调整中艰难适应新的地缘政治格局和经济竞争环境,而中国的新朝阳产业也将在复杂因素作用下遭遇更多不确定性,端正心态、做足准备是必要且紧要的。
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兼程是状态。在封锁中突围,于打压下超越,是过去七十余年中国许多产业发展的共同经历。历史证明,来自外部的冲击当然会对中国经济造成短期影响,但从长远看,决定中国未来发展的因素仍在国内,把握主动的关键,依然是做好自己的事情。
(三)
回溯以“新三样”为代表的产业新名片的形成,是旺盛又具差异化的国内市场,为制造业补链强链提供了强劲内生动力,内循环畅通起来,带动外循环发展,从而把国内市场的规模优势转变为全球市场优势甚至是行业发展的标准优势。
这个意义上,我们应当充分利用拥有多层次市场需求的有利条件,鼓励更多企业进行新技术的研发和商业化,在一波波需求渐次释放中,全面进军制造业高点,让“新三样”变成“新多样”。
与内需一体两面的,则是科技创新。“新三样”的出现,根本上是新技术驱动的结果。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要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从高端芯片、工业母机,到开发平台、基本算法,再到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新业态新产品加速涌现就有了保障。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高校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仅为3.9%,其他科研单位为13.3%、企业为48.1%。这意味着,眼下我国依然有相当比例的面向经济主战场的研究成果在实验室沉睡。
既重视“从0到1”的原始创新突破,也关注“从1到无穷”的成果转化应用,进一步捋顺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打通阻碍创新成果转化的壁垒,我们还有很大的可为空间。
风雨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犹长。中国人有打逆风球、走上坡路的意志和能力。坚定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坚定行进于世界潮流中,跑出新旧动能转换“加速度”,种种外部聒噪与遏制必将沦为历史的尘埃。
相关推荐:
- [新能源]推动氢能全产业链标准化发展
- [新能源]狂飙的新能源 进阶的智能化
- [新能源]中国工信部:欧盟反补贴调查将严重扰乱和扭曲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
- [新能源]进博看点|全球火热市场背后,新能源汽车如何跑出加速度?
- [新能源]纯电轻卡接受实测!远程星智H8E如何做到高效省电?
- [新能源]从国内到国外 看电动汽车“续航焦虑”怎么破
- [新能源]“向新转绿,共创共赢” 上汽红岩新能源生态合作伙伴大会成功举办
- [新能源]中汽协:8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分别增长22%和27%
- [新能源]针对新能源乘用车设定了减免税限额具体怎么计算?两部门答问
- [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再延4年!电动卡车不设限额或迎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