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信息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商用车 > 新能源 > 正文

新能源汽车电池问题凸显,回收利用体系亟待健全

来源:现代物流产业网 作者:贾奥胜 时间:2025-04-02
导读:在3月29日举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高层论坛上,来自政府、汽车、能源、交通等多个领域的代表,共话汽车产业未来。其中,新能源车电池问题也再次引发业内关注。

文 / 现代物流报记者 贾奥胜

在3月29日举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高层论坛上,来自政府、汽车、能源、交通等多个领域的代表,共话汽车产业未来。其中,新能源车电池问题也再次引发业内关注。

宁德时代CTO高焕指出,尽管新能源行业整体发展势头强劲,但从用户视角来看,行业现状与消费者期待之间仍存在显著落差。

(图源:新华社)

新能源汽车电池问题频现

当前,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3500万辆。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首批大规模新能源汽车销售集中在2016~2020年间,按照动力电池平均寿命5至8年计算,预计2025~2027年将迎来首批电池退役高峰。

然而,行业的快速迭代与洗牌,让不少消费者陷入了电池售后难题的困境。电池快速衰竭、维修困难、更换成本高昂以及保险费用居高不下,甚至遭遇拒保等问题层出不穷。

与此同时,电池安全问题也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深切担忧。近年来多起电动车热失控事故,致使部分公共空间如地下停车场对新能源车实施限制措施,这无疑进一步削弱了公众对新能源车的信任。

表1:市面常见电池分类

如此种类繁多的动力电池,相关问题已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新能源汽车电池问题具体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是电池异常衰减问题严重。今年1月,江苏无锡一位特斯拉Model Y车主反映,新车仅使用3个月,满电续航就从525公里降至340公里,缩水幅度高达36%。

近日,深圳某品牌车主也称,一年半内电池衰减达到厂家规定的限值,续航能力大幅下降。湖南一位新能源车主则投诉称,47度电池仅能充22度电,续航从400公里骤降至140公里。此外,电池压差与鼓包故障也时有发生。

电池突然故障与安全隐患不容忽视。2024 年 11 月,河南洛阳一位车主的车辆在行驶中突然断电停在马路中间,一年内电池故障灯亮起十余次,4S店以车企破产为由拒绝质保。

北京一位新能源车主则表示,其车辆在三年内因电池问题多次失控,包括行驶中骤降速度、充电电量虚标等,更换5次电池模组仍无法彻底解决问题。

(图源:黑猫投诉)

据黑猫大数据中心联合黑猫投诉平台发布的《黑猫投诉2024年度汽车领域投诉数据报告》显示,2024年黑猫投诉平台汽车领域投诉量近2万件,同比增长63.40%。

从车龄分布来看,1年内的准新车投诉占32%,1至3年的车辆占35%,3年以上的车辆占33%,这表明电池问题贯穿了车辆的全生命周期。

法律真空与区域政策割裂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近年来高速发展,但动力电池回收治理体系却面临法律真空与区域割裂的双重困局。虽然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3500万辆,但是,与之相配套的回收治理体系却未能跟上步伐。

近年来,尽管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规,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循环经济促进法》等确立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EPR),但现行法规对车企破产后责任承接主体等关键问题缺乏明确细则。

这导致了一些典型案例中,如威马汽车破产后,其电池质保服务已无力承担,使得车主被迫自费维修,累计支出高昂。

现有法规对“正常损耗”与“异常故障”的界定模糊,车企常以“用户不当使用”为由逃避责任,消费者维权时面临举证困难。法院在审理相关案件时也缺乏统一裁判标准,进一步加剧了消费者的维权困境。

区域政策的割裂也加剧了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的无序状态。地方政策的差异导致跨区域运营企业面临高昂的合规成本。例如,深圳对电池更换提供高额补贴,而甘肃则侧重新型储能产业规划,这种政策导向的分化使得企业难以适应。

同时,部分地区对电池回收企业的管理标准存在冲突,如广东要求回收企业必须取得危废经营许可证,而相邻省份却允许豁免管理外观完好电池,这种标准冲突直接催生了非法拆解产业。

随着首批动力电池退役高峰的临近,构建“责任明晰、标准统一、技术赋能”的治理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只有打通法律、政策与技术的协同闭环,才能将动力电池这一万亿级“城市矿山”转化为绿色增长的新动能。

2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强调全面提升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能力水平的重要性,凸显了解决电池问题的紧迫性。

责任编辑:崔哲源
全媒体热线 : 4000-5656-98
信息公开中物汇成帮助中心广告服务网站地图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775637 │ 24小时新闻热线:010-83775637
Copyright © 2005-2020 现代物流产业网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4000-5656-98
《现代物流报》社有限公司授权 北京中物汇成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为现代物流报官网 管理方
www.xd56b.com和www.z56c.com两个英文域名同时使用一个主体网站
英文域名:www.xd56b.com   京ICP备19057590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039号
英文域名:www.z56c.com   冀ICP备2020027852号-2
技术支持:现代物流报社技术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