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商用车:“国补”退了,全面电动化来了
2023年,新能源商用车行业迎来两大政策变化。
一是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即“国补”)于2022年12月31日终止,2022年12月31日之后上牌的车辆将不再给予补贴;
二是工信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
对于新能源商用车而言,这意味着,失去了国补的资金“拐棍”,进入了“全面电动化”的新阶段。
新能源转型力争达到80%
据商用汽车新闻传媒了解,《通知》将试点区域分为三类。其中,北京、天津等11个地区为第一类,目标数量10万辆;山东、山西等11个地区为第二类,目标数量6万辆;海南、云南等14个地区为第三类,目标数量2万辆。
本次涉及的车辆包括公务用车、城市公交、出租(包括巡游出租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环卫、邮政快递、城市物流配送、机场等领域用车,试点期为2023—2025年。同时,《通知》明确了三个主要目标:车辆电动化水平大幅提高;充换电服务体系保障有力;新技术新模式创新应用。
其中,加快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转型是此次试点的重要目标之一。《通知》指出,试点领域新增及更新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显著提高,其中城市公交、出租、环卫、邮政快递、城市物流配送领域力争达到80%。
这一目标不仅为新能源商用车行业带来新的政策和市场机遇,还给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为不同城市探索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路径提供了参考。
行业发展进入“下半场”
在“双碳”目标之下,国家对于商用车这个“碳排放大户”的新能源化进程尤为关注,因此在政策上也给予了很大支持。
自2009年初开展“十城千辆”示范工程以来,我国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在政策支持下,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且核心技术自主的历史性突破。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2年,新能源商用车销量为33.8万辆,同比增长78.9%,全年渗透率达10.2%。然而,“国补”的退场,让我国的新能源商用车行业由政策依赖转入市场导向,开启了“下半场”竞争。
未来,随着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试点的跟进,公共服务领域用车仍将是商用车新能源化的“主战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