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车海外市场大有可为
3月29日下午举办的全球化发展与供应链安全主题论坛上,与会专家对我国商用车的海外发展展开热烈讨论,未来,海外市场将成为我国商用车增长的重要组成。
数据显示,今年1-2月,我国整车出口已经达到68万辆,金额达到140亿美元,分别增长43%和65%,汽车零配件出口达到129亿美元,同比增长4%,整车出口金额首次超过零配件。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汽车分会秘书长孙晓红判断,2023年,我国整车出口将保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提升至35%以上,纯电动乘用车对整车出口增长的贡献率有望突破50%,预计全年整车出口增速可达20%,商用车出口增速可达到约15%。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合资合作管理室主任姜智勇认为,未来,国内的中重卡市场将面临中高端“遭遇战”、中端及以下的“保卫战”和重卡新势力的“闪电战”“三大战役”。在姜智勇看来,未来,中重卡的增量市场主要来自新兴市场,如南美、印度、巴西、非洲、中东等都将是未来中重卡的高潜力增长区,而欧洲、东南亚、日韩、北美等地区的增速将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中汽中心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产业政策研究部部长朱一方提出,RCEP地区是全球重要的商用车市场。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对RCEP 14国共计出口商用车14.59万辆,同比增长20.9%。其中,越南、印尼和澳大利亚是前三位市场。出口量最大的产品是柴油载货汽车和公路牵引车。商用车企业“走出去”需要重视RCEP市场。由于欧盟严格的排放、认证等管理,中国商用车要进入欧盟市场必须要重视相关的认证法规。虽然,CPTPP区域的商用车市场并不大,但因为这一地区的市场、关税等方面的要求,中国车企能否进入这一区域,还需持续关注。
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助理研究员黄晓静介绍,一项对12家中国汽车出口企业的调查显示,即使国际化发展时间比较长的企业,管理模式依然处于比较初级的状态。未来,中国商用车品牌的国际化会逐步由单一的产品出海向研发、生产、营销服务、物流、金融于一体的全出海转变,因此,相应的投资需进一步增加。
罗兰贝格商用车高级专家林运表示,面对复杂的海外市场,供应链及生态链本地化势在必行,以俄罗斯市场为例,主机厂通过与当地挂车供应商和租赁公司建立合作,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中国商用车主机厂正借助本地广告代理公司和总部/属地化营销团队,以车展、比赛赞助、比赛支持等方式,提升品牌声量,体现品牌形象。海外商用车市场竞争激烈,叠加疫情的影响,中国商用车海外经销商正以开展促销活动以寻求创新与差异化,如整车免费试用、大客户免费活动、线上营销等。销服一体服务站仍是海外市场商用车核心售后渠道,但总经销及发动机厂商授权等独立服务站作为售后服务体系的重要补充,要有效提升覆盖广度。中国商用车主机厂积极布局海外金融,在金融政策支持和终端消费金融等方面实现创新突破和海外金融生态构建,未来海外金融公司或成探索点。中国商用车产品的综合实力在海外市场也迎头赶上,不仅在产品性能和质量、整车成本方面具备优势,在新能源和智能化等新趋势也在尝试弯道超车。
标普全球汽车高级分析师刘芳池判断,在专用车、新能源及出口增长的支持下,叠加环保政策加速老旧车淘汰,以及常态化的治超治限持续释放运力,今年中重卡产量有望触底反弹,达到88万辆的水平。2024-2028年,周期性置换需求将会推动中重卡产量进一步复苏到120万辆。然而,运力过剩,运费偏低,以及公转铁、公转水的运输结构调整仍将是较大的风险因素。分车型来看,在轻卡超载治超,进城路权放宽,以及公路货运中短途化趋势的影响下,中卡产量的增幅有望高于重卡。中国中重卡行业已经步入成熟发展期,存量竞争取代增量竞争。在政策和效率的双驱动下,专用车、新能源和出口三大细分市场将迎来增长机遇。同时,老旧车淘汰持续,将加速中重卡产量周期性复苏。疫后居民消费复苏和“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建设,将扩大对冷链类和环卫类专用车的需求,基建投资的持续加码和房地产市场的回暖,将提振对工程类专用车的需求。在新能源和油耗政策、使用成本优势以及主机厂积极布局的助力下,新能源中重卡需求将进一步爆发。公共领域、工矿和港口场景用车有望在2030年前实现电动化。东南亚和非洲是中重卡出口的核心市场。在政策机遇、国际局势和车商海外布局的背景下,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俄罗斯出口的进一步攀升,运价上涨及新兴市场的风险仍然存在。
在责扬天下副总裁代奕波看来,商用车的全球化发展可以构建ESG的全球合规能力,在此基础上发展低碳供应链资源布局能力、供应链尽责管理能力和供应链ESG协同能力,最终形成产品服务的ESG溢价能力,完成商业模式的ESG转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