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省份出台降低物流成本政策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 / 本报记者 贾奥胜
近日,记者从河南省人民政府官网获悉,《河南省有效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实施方案》发布,该方案共16条措施,确保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比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以上,打造物流降本增效先行区,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循环枢纽、打造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支点提供坚实支撑。
2025年以来,全国多个省份围绕降低物流成本、提升供应链效率密集出台相关政策,旨在通过优化运输结构、推动产业融合、强化数字赋能等举措,为实体经济减负增效注入新动能。
(宁波舟山港 图源:新华社)
这些政策既体现了国家“十四五”物流发展规划的顶层设计思路,又结合地方产业特色形成差异化路径,共同构建现代化物流体系。
从国家部署到地方发力
2024年11月2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力争降至13.5%左右。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统一高效、竞争有序的物流市场基本形成。
近年来,我国物流行业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从2012年的18%降至2024年的14.1%,但相比发达国家仍有优化空间。
2月初,江西省多部门联合印发《江西省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重点任务清单》,49条务实举措进一步降低全省物流成本,而在此前多个省份相继发布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方案——北京、广东、江苏、安徽、山东均发布推出相关举措,北京更是早在2023年9月23日起推出,北京地铁试点非高峰时段“运快递”,这也是全国首例利用城市轨道交通非高峰时段富余运力运输快递的试点项目。
广东、江苏、安徽等沿海及中部省份提出到2027年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降至12%~13%,低于全国13.5%的目标;江西聚焦产业链与物流深度融合,计划培育600家A级物流企业,并简化审批流程、减免通行费用;北京创新利用城市轨道交通非高峰时段运输快递,探索超大城市物流新模式。
河南行动方案明确,探索建设跨部门、跨领域物流信息平台,嵌入冷链物流、城市配送、多式联运等数字化应用功能,提升物流智治水平。加快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部省联动试点建设,完善交通运输数据资源体系。
政策共同点与差异化路径
尽管各省份的政策各有侧重,但均设定了明确的降本目标,如各省份均设定了到2027年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下降的具体目标,且普遍低于全国目标13.5%。
并通过优化运输结构、完善农村物流体系,如多地提出建设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推广“客货邮融合”模式,以及推动区域协同和绿色转型等措施,实现物流行业的提质增效。
其次,各省份在政策实施中结合本地实际,形成了差异化路径。以下是部分省份政策的特色举措对比:
表1:各地政策共同点与差异化路径
差异化路径:
国际物流与多式联运
代表省份:广东、江苏、浙江(宁波舟山港)
典型案例:
港口资源升级。沿海省份依托港口资源和国际物流通道,大力发展国际物流和多式联运。江苏推进“水运江苏”计划,预计到2027年三级及以上航道里程将达2800公里;广东推广“江海直达”模式,提升内河与沿海港口的衔接效率。
国际通道拓展。宁波舟山港通过“中欧快航”合作,货运时间缩短32%,进一步增强了国际物流竞争力。
公铁联运降本增效。以京广通道为例,公铁联运成本较公路直运降低118.5%,年碳排放减少超12万吨,充分释放了多式联运的潜力。
产业链融合与技术创新
代表省份:江西、安徽、浙江、河南
典型案例:
网络货运平台整合。全国3286家网络货运平台接入超800万辆货车,浙江企业通过平台实现运输成本降低70%,显著提升了物流效率。
冷链物流提质。2024年全国冷链物流需求预计达3.65亿吨。江西通过建设县域冷链基地和共享云仓,有效降低了农产品损耗。河南将提速提质建设国家物流枢纽、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示范物流园区等重大物流设施,支持周口、驻马店争创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积极创建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布局建设15个左右省级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新兴模式探索。安徽推进“物流+制造”融合试点,打造智能供应链体系,为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智慧物流与城市配送创新
代表城市:北京
典型案例:
智慧物流试点。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建设智能仓储中心,应用无人配送车和AI调度系统,实现生鲜商品“30分钟达”,大幅提升了城市配送效率。
绿色配送网络。北京推广新能源物流车,五环内社区覆盖率超90%,末端配送碳排放减少25%,为超大城市绿色物流发展树立了标杆。
农村物流与县域经济提振
代表省份:山东
典型案例:
三级物流网络建设。山东实施客货邮融合补贴政策,建成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超1.2万个,打通了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
双向流通体系。推动“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2023年农产品上行规模增长45%,有效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
低碳技术应用。推广电动冷藏车与光伏冷库,县域冷链能耗降低18%,为农村物流绿色转型提供了示范。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各省份出台的降低物流成本政策将有效提升物流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专家表示,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地,物流行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特别是在智慧物流、绿色物流和跨境物流等领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