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信息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协会 > 正文

三明市沙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三明市沙县区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

来源:福建省物流协会 作者:福建省物流协会供稿 时间:2023-02-20
导读:三明市沙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三明市沙县区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

三明市沙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三明市沙县区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

沙政办〔2022〕49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直各单位,省市属驻沙各单位:

  现将《三明市沙县区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三明市沙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12月17日

(此件主动公开)

三明市沙县区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稳一优二进三”三次产业发展总体部署,以“补短板,聚人气,促三产”为工作思路,挖掘潜力增加后劲,补齐短板做强弱项,加快推进我区第三产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三年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来明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和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全面落实省委“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动部署要求,聚焦我区第三产业重点领域和发展短板,以产业需求升级为导向,着力培育市场主体,优化服务业结构,着力发展商贸流通、现代物流、文旅康养、沙县小吃业、现代金融、房地产业、商务服务、养老服务等重点行业,加快建设一批集聚载体,推进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做大做强重点企业,加快推进三明高质量发展增长极、福建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国际小吃名城建设,推动第三产业规模扩大、结构优化、比重提高、水平提升,切实增强第三产业对全区经济增长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二、目标任务和重点方向

  从2023年起,全区每年培育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5家以上、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0家以上,力争到2025年,限额以上商贸企业达到150家以上、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达到55家以上,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70.01亿元,年均增长10.5%以上,力争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21年的32.4%提升到40%以上。

  (一)沙县小吃业

  1.目标任务:到2025年,沙县小吃门店突破9万家以上,从业人员达到35万人,沙县小吃集团餐饮连锁公司达到25家,培育公司连锁店6000家以上,沙县小吃产业年营业额达到600亿元,沙县小吃全产业链和综合型发展经济模式基本形成。

  2.工作重点:

  ——加快品牌体系建设。打造推广“俞邦”“323”“沙县味道”“沙县小吃动漫IP形象”等自有商标,丰富“沙县小吃”品牌内涵。加快推进“沙县小吃”文字商标申请注册和驰名商标认定申请,开发建设沙县小吃同业公会会员与商标管理系统。强化与厦门大学法学院等高校合作,推进沙县小吃品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加快标准化建设,在终端店推进统一店面招牌、统一座椅餐具、统一食材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服务规范在内的标准化服务,到2025年,小吃终端店达到10000家。

  ——推进连锁化经营。完善沙县小吃品牌授权认证体系,改造提升新加盟的夫妻店、传统店,推进沙县小吃加盟连锁市场化运作,并由小吃文旅集团牵头,组团参加国内外美食节、美食论坛和其他重大节庆活动,推荐小吃传承人或企业参与美食权威评选认证。探索沙县小吃赋能中心+多品类餐饮培训+一站式食材配送仓的前端服务发展模式,以长三角地区为发展试点,整合技术培训、仓储服务、餐饮服务资源于一体的创业中心,提升仓储发展竞争力,做大小吃产业。

  ——完善产业化进程。推动小吃产业“一二三产”融合,依托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引领,加快沙县小吃原材料种植基地建设,力争2025年主要小吃原材料本地化种植达到20%以上。加快小吃食品产业园二期建设,引进食品包装、食品添加剂生产、食品机械器具等龙头企业,搭建完善的食品加工产业链条,力争2025年沙县食品加工企业达到100家以上。逐步升级沙县小吃旅游文化节,发挥小吃文化城、小吃科技馆、小吃民俗馆等网红场所的体验带动作用和灯光秀、水秀、喷泉秀、小吃技艺传承人一条街等网红设施的人气聚集作用,形成以“小吃+”为内核,文旅康养、餐饮服务、商贸物流等关联产业繁荣发展的第三产业集群。

  ——加强技能培训。与“醉有才”公司合作建立沙县小吃培训中心,提供技术、运营、整店输出等全方位培训,为沙县小吃提供人才输出服务;引导企业加强沙县小吃差异品类餐饮品牌孵化,在培训展示中心引入沙县小吃差异化品类的餐饮品牌,引导市场发展多元化。

  ——拓展产业市场。提升文创内涵,设计沙县小吃动漫IP形象,推动沙县旅游小吃伴手礼的品牌化设计开发沙县小吃品牌服饰,沙县小吃卡通服饰、校服,支持由授权企业统一生产经营,为来沙游客提供品种丰富、质量上乘的可携带纪念品。加快沙县小吃文旅卡通主题门店样板设计,在试点城市探索“餐饮+文创+新零售”发展模式,门店植入小吃文创产品、合作公司的产品以及沙县特色产业食品,扩大沙县小吃门店线上线下销售。增量国内市场,积极推动沙县小吃“进机关,进高校,上宾馆,上国宴”行动实施,推动沙县小吃与省委党校、西湖宾馆合作,建立常态化合作窗口;推动沙县小吃走进国家部委、省直机关食堂,开展小吃展示交流。拓展国际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沙县小吃经营者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加快推进“沙县小吃”在不同国家的商标注册工作。依托沙县小吃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中国华侨国际交流基地),结合“沙县小吃旅游文化节”,积极组织开展国际交流活动。

  ——推动数字化发展。引进专业技术维护团队和运营团队,推动沙县小吃科技服务水平;优化沙县小吃1.0收银系统,增加沙县小吃行业特色功能,满足行业客户的特色需求;打通沙县小吃收银系统和沙县小吃各大供应链平台、连锁服务平台的接口,使各平台之间相互联动,引入团队加强运营和维护,提高平台的活跃度,赋能产业发展。

  责任单位:小吃管委会、小吃文旅集团,各乡(镇、街道)

  (二)商贸流通业

  1.目标任务: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6%以上,到2025年增加值达到48.41亿元以上;住宿业和餐饮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以上,到2025年增加值达到13.95亿元以上。

  2.工作重点:

  ——推进批零住餐行业转型升级。支持大型商场结合实际需要适当增加餐饮、娱乐、休闲、文化等设施,逐步向商业服务综合体转型。结合我区消费需求,加快现有住宿餐饮业分类整合,改造一批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星级酒店,提高会议、会展和旅游城市接待能力。重点优化配置商业综合体、大型商超、社区(乡村)便利店等商业基础设施,适当布局旅游商品专卖店等,满足大众的多方位消费需求。

  ——加大品牌创建力度。不断完善“企业自主,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品牌创建格局,积极挖掘限上贸易企业品牌创建的潜力,积极对接省上及国家鼓励发展品牌连锁补助资金,引导批零住餐企业发展品牌连锁店,提升县域品牌经济竞争力。积极创建省级商业步行街和商贸特色镇。到2025年,餐饮服务企业获得“放心餐厅、健康餐厅”“省级明厨亮灶示范单位”等品牌荣誉达到5家以上,省级食品安全示范街1条,商贸特色镇1个。

  ——促进商贸消费。挖掘消费潜力。培育消费热点,拓展消费新场景,促进消费持续恢复,扩大零售业消费,组织大型商超利用重点节假日开展促消费活动,促进消费潜力释放。推动商业综合体业态升级,支持新建或提升改造农贸市场,加快古街巷业态培育,发挥好大型商超、新型街巷对品质消费、服务消费和绿色消费的拉动作用。激发线上消费。扩大农产品网络销售渠道,做大县域特别是农村消费规模。抢抓直播电商发展机遇,把直播新业态作为沙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群众增收和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抓手之一,常态化开展“全闽乐购”等系列活动,鼓励企业通过线上促销,进一步提振我区消费活力。推动展会经济。依托“进博会”“11.6”林博会“12.8”小吃旅游文化节等展会活动,组织沙县区商贸企业在杨浦区举办专场活动,推介沙县区地方特色产品,扩大沙县本地名优特产品销售,进一步激发市场消费活力。

  责任单位:区商务局、文体旅游局,各乡(镇、街道)

  (三)交通运输业

  1.目标任务: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25年,增加值达到8亿元以上。

  2.工作重点:

  ——鼓励物流园区协同发展。加快大型物流园区、交通运输产业园建设,推进闽中快递物流园公路港、龙湖物流园、空港物流园等协同发展,协调解决各物流园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条块分割、区域封锁、重复建设、产能浪费、同质化竞争、效率低下等问题,重点发展铁路物流、冷链物流、电商物流、快递物流、商贸物流、生产性物流,打造公铁水空多式联运物流基地。

  ——加快道路运输业发展。引导和鼓励中小货运企业抱团发展,完善和延伸服务功能,创新个性化服务模式,满足多样化物流市场需要。积极培育本土3A物流企业,发展甩挂运输、特装运输、多式联运、网络货运等多种道路运输业态,提升道路运力。

  ——加速邮政快递业发展。推动邮政快递业与其他产业联动发展,打通商品上下行通道,构建覆盖全国、联通国际的快递服务网络,打造闽西北快递业发展核心区,培育一批仓配一体化、入厂物流等“快递+”融合发展的快递服务特色产品示范项目。

  ——推进冷链物流发展。积极对接省上及国家鼓励发展冷链物流发展补助资金,扶持建设具有预冷、冷藏、初加工、调运等功能的肉食类、果蔬等特色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低温物流专区,配建冷藏设施、冷链运输、信息管理系统等。重点推进小吃食品产业园肉食类冷库、保鲜库、加工车间等冷链系统和30辆以上冷藏车的物流系统建设。

  责任单位:区交通运输局、邮政管理局、商务局,各乡(镇、街道)

  (四)文旅康养产业

  1.目标任务:坚持以文化为引领,以旅游为主体,以康养为支撑,强化优势资源整合和重大项目带动,打造食旅融合精品,构建文旅康养全产业链。力争至2025年游客接待量达750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 60亿元,分别增长11%以上,其中力争全区森林康养基地接待人数10万人次以上,康养产业实现总收入1.8亿元以上。

  2.工作重点: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将小吃文化资源与城市建设、影视作品、旅游商品嫁接,将小吃文化元素渗透到吃、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形成完整的小吃创意文化产业链条,将沙县小吃文化城打造成为休闲度假、美食购物、文化体验等为一体服务业集聚区。推进文化产业规模化发展,抓好沙县小吃文化创意产业园、闽中影视创作基地建设,保护性开发东门历史街区等项目,重点扶持沙阳文旅集团发展,引导文化事业单位转型经营实体,培育中小微文化创意企业,做大做强成长型文化企业。

  ——打造旅游产业品牌。打造“沙县小吃第一村”品牌。对俞邦村A级景区进行提质升级,打响沙县小吃品牌一条街知名小吃品牌,通过优化购物环境、提升游客购物体验、促进游客消费,力争打造一个线上、线下的小吃优质旅游购物点,打造聚集人气、有市场吸引力的特色景区。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围绕建设以小吃文化、夜游文化、旅居文化为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加快淘金山旅游度假区、一河两岸夜色经济项目、七峰叠翠公园等项目建设,形成“古韵虬城”“夜色金沙”“小吃慢镇”“土堡旅居”等特色品牌。结合三沙生态旅游区建设,积极打造国家A级旅游景区。打造“露营”品牌。因地制宜的开发适合团建、团游等露营活动,扶持马岩自驾车营地创建省级帐篷露营地,指导南阳慕野小镇自驾车(房车)露营基地项目建设和运营、俞邦村自驾车(房车)露营基地的规划设计建设工作、沙县东溪·拾趣小镇户外运动及房车露营项目(一期)的规划建设等工作,丰富自驾车露营地服务体系,助力文旅经济发展。打造“红色沙县”品牌。加快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沙县段)、东门红色旅游设施建设、夏茂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湖源红色旅游开发等项目建设,提升富口荷山红色旅游A级景区体验度,打造一批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完善体育健身设施。持续推进体育健身工程,优化调整全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体育健身设施布局。引进大型体育赛事。积极做好“体育+小吃”“体育+旅游”文章,组织承办国家级、省级体育赛事,组织区域性篮球、足球、气排球、手球、乒乓球等体育赛事活动,拓展赛事经济。助推体育产业发展,不断培育体育消费市场,重点扶持体育培训、全民健身、运动康养等项目落地建设,积极策划实施户外运动、水上运动基地项目。

  ——促进文旅消费。落实扶持政策。梳理国家和省、市出台的涉及文化和旅游领域的纾困扶持政策和继续推出沙县区扶持旅游业发展的五条措施、继续实施旅行社暂退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政策,出台面向省内及上海等不同地区职工、专家的疗休养优惠政策。争取实施以保险替代现金或银行保函交纳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试点。拓展旅游市场。抓住沪明合作契机,开拓上海公会疗休养、研学等项目市场,支持基层工会购买本区内演出赛事、景区门票等文体旅游产品和服务。将符合条件的民宿、文化街区、红色旅游景区等纳入疗休养活动范围,支持委托包含旅行社在内的符合研学条件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承接教育系统的研学旅行。创新营销理念。充分利用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兴媒体,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多视角、全方位互动营销,持续组织旅游企业做好“全闽乐购·惠游三明”活动对接工作,持续举办“中国绿都·最氧三明四季行”“5.19中国旅游日”“福建旅游生活展”等旅游主题营销推广活动,构建“一张”文旅惠民卡,同时链接智慧城市治理“网格长”业务,引入工会福利专区“惠工平台”,不断提升沙县的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

  ——加快康养产业发展。提升养老产业。完善社区养老环境,推动农村养老服务改革,立足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三位一体,探索养老服务领域多元融合发展模式,推进“订单式”养老服务项目。至2025年,建设家庭养老床位400张,年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800人次。培育森林康养产业。以“最氧沙县·康养福地”为建设目标,推进全域森林康养产业。依托大佑山、罗岩山、天湖山等省级森林公园及淘金山、松柏岩、观音山等郊野森林公园,结合红色文化、小吃文化、自然景观和乡土风情,结合职工春秋游和疗休养等活动开展,推出自然呼吸、生态游赏、森林休闲、山地运动等一批森林康养产品。力争到2025年,培育创建马岩、松柏岩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南霞省级森林康养示范乡镇,夏茂、富口市级森林康养示范乡镇;新增“森林人家”“农家乐”10家;建成省级森林城镇、村庄20个,国家级森林乡村10个。

  责任单位:区文体旅游局、林业局、民政局、卫健局,各乡(镇、街道)

  (五)金融服务业

  1.目标任务: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以上,新增1家金融机构。

  2.工作重点:

  ——壮大金融机构。积极争取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来沙展业,丰富我区金融机构体系。扶持沙县农商行、渝农商村镇银行等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展,鼓励地方法人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增加信贷投放。

  ——拓宽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股改,借助资本市场,通过发行股份或债券等方式,优化融资结构。发展绿色金融,鼓励和引导区内银行加大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力度,探索碳资产质押融资等创新金融产品,扩大绿色信贷规模。

  ——助力小吃业发展。探索成立沙县小吃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基金,继续开发“小吃创业卡”2.0版本、“小吃贷”等金融产品,完善全线上办贷、降息、提额、简化担保等优惠措施,并结合小吃创业融资担保基金、“林、地、房”资源反担保以及小吃连锁餐饮公司增信等方式,扩大小吃金融产品投放力度,增加资金供给。

  责任单位:区金融办、人行、银保监管组

  (六)房地产业

  1.目标任务:房地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以上,到2025年,增加值达到17.76亿元以上。

  2.工作重点:

  ——稳控市场。坚持贯彻“房住不炒”思想方针,优化房地产调整调控政策,完善车位租售管理,加大公积金支持力度,指导房地产开发企业提高楼盘开发品质、租售并举,合理定价。落实好小吃业主的购房奖补等优惠政策,持续扩大奖补面,提高奖补力度,提振商品房销售活力,稳住房地产市场。

  ——打造试点。以打造生态宜居环境、解决住房分散装修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为导向,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示范引领、点面渐进,经济适用、绿色美观”的基本原则,开展成品住宅建设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广,推出多元化类型的房源,科学规划商品房上市计划,满足业主对商品房住房市场的不同需求,吸引外来人口到我区购房置业。

  ——加强监管。进一步优化地块规划指标,完善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立房价监测分析评价体系和预警机制。适时有序组织开展房地产市场检查工作,重点对中介市场虚假房源、违规代理等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检查,进一步规范开发、销售、中介行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责任单位:区住建局、自然资源局,各乡(镇、街道)

  (七)营利性服务业

  1.目标任务: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电信业务等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以上,到2025年增加值达到27.83亿元以上。

  2.工作重点:

  ——信息服务业:围绕“双千兆”网络建设、智慧城市建设、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加大支持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家居等应用,推进政务云、行业云和产业大数据服务,发展平台经济、分享经济。

  ——科技服务业: 以满足科技创新需求和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为导向,重点培育研发、技术创新、创业孵化等科技服务,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技术中介服务机构培育,着力构建开放协作、功能完备、高效运行的科技服务体系。

  ——商务服务业: 结合文旅康养、沙县小吃等产业发展,重点培育一批会展活动为核心的经济群体、一批组织管理、咨询与调查、人力资源、安全保护、会展服务、商务代理等服务业态,推动中央商务区、楼宇经济发展。

  ——文化体育娱乐业: 依托全区文体娱乐等资源,打造“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套餐,重点培育文化、体育、娱乐龙头企业,实现文体旅产业融合发展。

  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市场监管局、商务局、人社局、文体旅游局、工信科技局,各乡(镇、街道)

  (八)非营利性服务业

  1.目标任务: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以上,到2025年增加值达到28.01亿元以上。

  2.工作重点:

  ——公共设施服务业:依托“海丝一号”“海丝二号”资源卫星和区社会治理平台,集成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专题数据智能化应用新格局,进一步提升城市数字治理能力。

  ——健康养老业:探索健康管理、智慧医疗等新业态,建立集护理、医疗、保健等多功能服务为一体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机构。

  ——公共管理:推动交通出行、医疗健康、教育文化、空间位置等与民生息息相关领域的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丰富和活跃民生服务供给。

  责任单位:区水利局、生态环境局、城管局、教育局、卫健局、民政局、人社局,各乡(镇、街道)

  三、主要措施

  (一)强化协同发展。主动融入大三明中心城市建设,坚持“三沙永”融合发展理念,发挥交通区位资源优势,紧扣“补短板”要求,探索与三明市区、永安组团发展路径,并持续深化区域协作,紧抓与上海对口合作机遇,强化山海协作,围绕文旅康养、现代物流、商贸流通、沙县小吃等重点领域,策划储备一批、开工建设一批好项目、大项目,带动一批集沙县美食、娱乐、购物为一体的“一站式”打卡网红地,积聚商贸人气,积极打造中心城市“半小时经济圈”,强力建设区域中心节点服务引擎。

  (二)推动招商引资

  ——突出项目谋划。依托现有优质企业,持续谋划生成第三产业重点产业链关联项目,健全招商引资项目线索库,通过创新跨区域策划项目,突破乡、镇、街道地域限制,推动产业集约集聚集群发展。每年计划策划储备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第三产业招商项目20个以上(详见附件2)。

  ——依托平台招商。充分运用“招商地图工作法”,依托海交会、厦洽会、进博会等平台,积极筹办和参加招商推介活动,通过产品展览、产业推介、客商对接、集中签约等形式,广泛对外推介区域投资环境诚邀一批优质客商赴沙考察、投资兴业,力争每年在现代物流、文旅康养、商贸流通等产业链方向上确定3-5家目标企业,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

  ——抓实项目转化。在客商需求、问题协调、要素供给等各个方面全程跟进,加强政企联动、列出问题清单、明确时间节点,及时督办提升项目审批和服务效率水平,扎实推进意向、协议、合同项目升格转段、落实落地。着力实现签约项目尽快开工建设,推动一批重大招商项目列入全市第三产业重点项目盘子,每年实施市级第三产业重点项目12个以上、区级第三产业重点项目60个以上(详见附件 2)。

  (三)抓好市场主体培育

  ——建好后备企业库。扎实开展重点企业、个体大户摸排核查,全区每年要各筛选出发展前景较好的30家商贸企业和服务业企业,纳入全区“上限上规”后备企业库,作为重点培育对象。

  ——进行分类指导。要突出“个转企、小升规、下转上”,对后备企业进行分类指导和服务。各行业主管部门要靠前服务,深入开展政策解读、“上限上规”指导、转型发展等专题培训,提高个体工商户和企业入库入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每年培育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5家以上、规上服务业企业10家以上。

  ——引导“工(农)贸分离”。要立足我区产业发展实际,制定“工(农)贸分离”的政策制定,深挖一、二产贸易环节,认真分析可实施分离的企业数量、行业类型、经济规模,研究解决企业“工(农)贸分离”产生的有关问题,进行合理的补助。按照“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原则,每年完成3家以上企业实施“工(农)贸分离”。

  (四)抓好沪明合作。出台沙县区有关对沪合作的政策措施,加强与杨浦区的对口合作,支持和引导杨浦区优质企业采取注资、合资等方式,进一步推进两地商贸、物流、旅游、等企业合作、交流、开发,支持拓展沙县小吃在沪发展渠道,拓宽两区企业合作交流的广度和深度。

  (五)落实专项扶持政策。用好政策。用足用好国家、省市纾困解难措施及我区出台的《推动新一轮经济高质量发展十二项政策》,围绕《三明市加快第三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的任务目标,加大对旅游业、物流业、沙县小吃产业等领域企业的扶持引进力度,落实“上限上规”企业激励政策和“工贸分离”扶持措施,加快推动第三产业发展。争取资金。加大跑项争资力度,围绕中央规定的资金投向领域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点领域,加强第三产业专项债券项目谋划和储备,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着力推进我区第三产业提速发展。

  四、保障机制

  (一)强化组织领导。调整充实全区第三产业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实施方案的组织实施,协调解决第三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区发改局牵头会同区直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提出推进第三产业发展的重点工作、政策举措,协调、督促责任单位履职尽责,落实工作任务。区统计部门会同区直有关部门建立统计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上规上限”企业入库、重点行业统计工作。各责任单位要形成常态化工作推进机制,认真对标对表责任分工和各行业具体目标任务,安排专人推动、全面落实。

  (二)强化分析研判。区统计局要提高统计分析服务水平,完善第三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加强第三产业的运行监测和分析研判。要强化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统计分析预测,各行业主管部门积极与统计、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配合协作,促进全区第三产业统计数据共享交互。区发改局要完善动态调整机制,及时对实施方案设定的目标任务和重点方向做出优化调整,确保方案顺利实施。

  (三)强化要素支撑。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合理规划重点行业发展布局,引导和推动土地、技术、人才、资金、政策等各类资源向第三产业集聚,推动形成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发展格局。加快第三产业人才和师资培养,支持三明农校等职业学校根据行业发展需要调整或增设相关专业,建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和实习基地。加快培养引进第三产业紧缺人才,对重点引进的金融、电子商务、科技研发、软件信息等专业人才,给予住房、子女就学等方面政策支持。

  (四)强化市场开放。按照“非禁即入”原则,凡法律法规未明令禁入的服务业行业和领域,全部向民间资本开放,实行内外资、本外地企业同等待遇。深化“放管服”改革,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加大审批服务减事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力度,持续推进“智能审批”服务持续推进全流程不见面、“零跑动”、智慧办的“智能审批”服务新模式,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五)强化督促检查。围绕市对区第三产业工作考评导向,将各乡(镇、街道)、区直部门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工作情况,纳入全区“五比五晒”和年度综合考评内容。建立第三产业指标和重点任务定期报告和督查通报制度,每季度第一个月15日前,各行业主管部门向区第三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上季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每季度区政府督查室和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开展工作督查,对市考评小组倒数的滞后指标和目标任务,由区主要领导约谈并书面说明原因,对主观不作为导致各项任务进度连续滞后的,进行严肃问责。要大力宣传推广我区抓第三产业的好经验、好做法,努力营造全社会推动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李永璞
全媒体热线 : 4000-5656-98
信息公开中物汇成帮助中心广告服务网站地图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775637 │ 24小时新闻热线:010-83775637
Copyright © 2005-2020 现代物流产业网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4000-5656-98
《现代物流报》社有限公司授权 北京中物汇成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为现代物流报官网 管理方
www.xd56b.com和www.z56c.com两个英文域名同时使用一个主体网站
英文域名:www.xd56b.com   京ICP备19057590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039号
英文域名:www.z56c.com   冀ICP备2020027852号-2
技术支持:现代物流报社技术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