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 浙江海事升级“新三样”出海“直通车”服务
3月18日,记者从浙江海事局获悉,《浙江海事局“新三样”出海“直通车”服务工作方案》(简称《方案》)已正式印发,旨在积极打造服务最优、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新三样”出海直通车。
近年来,浙江省凭借完善的产业链和港口优势,成为“新三样”出口的重要基地。据统计,2024年,浙江辖区出口新能源汽车约6万辆,其中通过集装箱出运超3万辆;锂电池产品约1.4万TEU,同比增长58.7%,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
随着全球绿色能源转型和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国家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的实施,“新三样”出口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面对新形势,浙江海事局在前期全面调研行业需求的基础上,基于义乌“无水港”海事驻点服务、中欧快线锂电池海运出口协调服务保障等工作实践经验,研究制订了《方案》。
该《方案》围绕“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交通强国建设目标,形成了优化拓展义乌“无水港”海事驻点服务、试行省内重点厂家主动上门“同装同查+容缺报告”服务、探索开展国内厂家“远程+信用+协同”海事服务等5方面15项工作任务,制定推出了10项服务举措。3月12日,两名浙江海事局执法人员在浙江中哲新能源有限公司对一个装载锂电池货物的集装箱进行了“同装同查”的海事服务。“与以往需要将货物转运至专业堆场装箱不同,本次装箱在海事部门的指导下,我们首次尝试在厂区内以委托装箱的形式进行装箱,在装箱过程中海事完成了查验,节约了物流成本3000余元,节约了物流时间1—2天。”浙江中哲新能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今,浙江海事局共对653TEU装载“新三样”的集装箱进行了“同装同查”海事服务,累计节约物流成本超100万元,节约物流时间490余天。下一步,浙江海事局将立足“新三样”海运物流全流程监管与服务保障,不折不扣、有条不紊推进落实工作方案中的各项任务,有效助力“新三样”海运物流链安全稳定和“新三样”海运集装箱物流降本提质增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