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打造亚欧陆海联运枢纽 赋能“一带一路”
3月31日,随着嘹亮的汽笛声响起,一列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缓缓驶出成都中心站,为2025年一季度班列运输工作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而这里就是成都中欧班列的始发地和国家级对外开放战略平台。作为泛欧泛亚陆港主枢纽,铁路港依托自贸区、国家级经开区、综合保税区及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等政策叠加优势,以提升枢纽能级、辐射带动能力和要素集成为核心,聚焦国际供应链、国际贸易、临港智能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全力构建“一带一路”国际供应链经济核心承载区。
国际通道网络贯通全球 班列开行量突破3万列
成都国际铁路港以打造“亚蓉欧”集结中心为目标,构建起西进欧洲、北上蒙俄、东联日韩、南拓东盟的国际班列网络,形成覆盖全球的陆海联运体系。通过创新“蓉欧速达”“澜湄蓉欧”“越桂蓉欧”等跨境快线品牌,成功实现中老铁路、中越铁路与中欧班列联线贯通。截至目前,成都国际班列已连接境外115个城市、境内30个城市,最快11天直达欧洲腹地,3天抵达东南亚,累计开行量突破3万列,成为亚欧大陆高效物流的“黄金通道”。
枢纽功能持续升级 打造西部开放门户
作为四川唯一的铁路货运型国家对外开放口岸,铁路港拥有整车、肉类、粮食等进境指定监管场地,并建成集装箱共享中心、多式联运中心等关键设施。通过新增装卸线等工程,远期集装箱吞吐能力将达400万标箱,进一步巩固其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地位。此外,铁路港成功入选全国首批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为西部乃至全国提供高能级物流支撑。
产业集群加速集聚 构建开放型经济生态
围绕“龙头企业+产业集群”发展思路,铁路港吸引全球资源运作能力突出的企业落户。国际供应链领域,法国邮政DPD、中远海运等企业入驻,助力建设“一带一路”供应链配置中心;国际贸易板块,香港玉湖、厦门象屿、京东等龙头构建多功能贸易服务平台;临港智能制造方面,TCL、佩南顿等加工贸易项目在综保区集聚,推动出口型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
制度创新引领全国 探索陆上贸易新规则
依托自贸区先行先试优势,铁路港累计形成137项制度创新成果,45项获国家部委或省级推广。其中,“中欧班列集拼集运模式”等多项改革被纳入全国复制经验;“多式联运‘一单制’”入选国家级典型案例。2024年,铁路港持续突破,智慧陆港服务模式等4项案例全省推广,“共建亚蓉欧国际大通道”入选成都都市圈建设标杆案例,为全国交通物流降本增效提供“成都方案”。
未来,成都国际铁路港将继续以通道赋能产业、以开放链接全球,助力“中国制造”走向世界,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