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信息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园区答案 > 正文

跨越山海 以枢纽优势带动产业牵手世界

来源:现代物流产业网 作者:何文忠 朱睿颖 时间:2023-12-11
导读:商贸物流是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伴随着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我国商贸物流产业保持稳定增长,成为构建我国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

文 / 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 何文忠 朱睿颖

商贸物流是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伴随着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我国商贸物流产业保持稳定增长,成为构建我国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完善现代化商贸物流产业基础设施网络体系需求日益强烈,构建商贸物流园区,整合商贸物流资源,实现产业一体化管理成为发展商贸物流的必由之路。

江苏海安商贸物流产业园(以下简称:海安物流园区)作为第四批国家示范物流园区,依托铁路货场、铁路专用线、大宗商品集散交易平台等,引进发展跨境电商、保税、新零售、冷链物流等多种物流业态,不断提升商贸物流服务能力,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为商贸物流园区发展提供借鉴。

紧抓枢纽优势建设物流新园

近年来,围绕“枢纽海安、科创新城”战略定位,海安市依托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努力打造枢纽城市,坚持以大交通建设为基础,建设成为以铁路物流为代表,公路港、铁路港、航运港、金融港、信息港“五港合一”的枢纽城市。

海安物流园区副主任王存宝在接受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海安物流园区紧紧围绕‘枢纽海安,科创新城’的发展定位,聚力打造长三角重要的陆港城市和国家物流枢纽城市,矢志打造物流业领域的‘产业标杆’和服务业领域的‘枢纽高地’。”

海安市交通优势显著,其中铁路货运优势最为明显、先天优势起点高,有三条铁路交汇于此。铁路货运先发优势启动早,海安市拥有上海路局第一个路地合作货场,是苏中地区沪苏通铁海快线固定开行点,铁路到发量均高于周边地级市。近年来,海安铁路货运枢纽的地位逐渐稳固,铁路货运区位优势日益凸显,相较于徐州等地,海安市位于长三角中心区内,距离龙头上海更近,在融入长三角物流发展方面有更充足的底气。

海安物流园区发展功能齐全、规模大,流通产品品类多,依托铁路二级编组站和千吨级连申运河航运通道,建设公路、铁路、内河水运等设施平台,构建公铁水无缝对接的联运体系,布局多式联运、期货交割、保税物流、现货交易等“四大功能平台”和有色金属、塑料原料、纺织材料、生鲜冷链、粮食、木材等“六大物资集散中心”,打造以生产资料型大宗物资为主导的,集货运枢纽、市场服务、商贸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截至目前,园区已建成仓库28万平方米,建筑容积330万立方米,拥有保税库、冷藏库、冷冻库、双层库、高台库等多种类型仓库;建成铁路货物线5条,总有效长度2134米;建成“三纵四横”公路网和4个千吨级泊位;以及各类装卸搬运、运输、冷藏冷冻、物流加工、信息处理设备。流通品类既包含有色金属、塑料粒子等生产性物资,也包含冷链、快递等生活性物资。

今年10月,江苏省省长许昆林视察海安物流园区,要求园区要紧紧抓住共建“一带一路”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机遇,建好用好多式联运、保税物流、期货交割、现货交易等功能平台,推动配套企业集群集聚,塑造枢纽经济发展新优势。

海安物流园区凭借铁路优势与港口联动,以联运体系为基础打造物流节点,以物流节点催生物流通道,将交通通道转化为物流通道,集聚长距离物资向周边发散,服务周边市场,同时集聚周边地区物资向世界发散,服务周边企业。

园区依托铁路二级编组站,新建集装箱、怕湿怕淋货物铁路线5条,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共建铁路物流基地,成为“路地合作”的示范;开通中欧国际货运班列和沪苏通海铁快线班列,中欧班列(海安至越南)线成为华东地区唯一列入国家铁路运行图的东盟班列,实现定时定点开行,2023年新开行中老专列、中俄接续班列;铁海快线班列已开行至上海洋山港、浙江宁波港两条线路,并已实现每周17列(上海港14列、宁波港3列)的固定开行频次,铁海快线3年开行2000多列。2021年实现铁路到发量突破100万吨,超过通泰扬等地市级铁路货场货运总量,迈入中大型铁路货场行列。连申运河凤山港是南通市唯一的千吨级内河码头,内外贸班轮定时定点靠港,其中与上海港合作的ICT项目,让凤山港成为上海港前置港,货物进入凤山港可以享受“沪海同城化”的便利,在巩固常规出口业务的基础上,ICT项目开行进口班轮,年前还可开行30航次1200标箱。今年码头吞吐量将突破3.5万标箱。

2022年,海安铁路物流基地到发总量179.2万吨,海铁班列632列22370车44740标箱,越南班列40列1471车2942标箱;凤山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3万标箱;保税物流中心进出区货物值3.6亿美元。今年1~9月份,铁路物流基地到发量153.16万吨,同比增长20%。海铁班列开行627列4.4万标箱,同比增长36%,中越(中老)班列开行8列388标箱(其中,中老班列6列318标箱),凤山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7万标箱,同比增长50%,保税物流中心进出区货物值3.4亿美元,同比增长43.2%。

优势转化产业综合多线并行

海安市重点发展中西部大宗物资输入海安并集散长三角市场的物流业。园区建设初期,规划打造多式联运区(核心区)及物流拓展区,布设铁路物流基地、三大期货交割库、保税物流中心、铁路监管场站、跨境肉类指定监管场地等功能平台项目和一批仓储中转中心项目,并辅以配套的上下游产业项目,进一步提升园区经济自给力。园区内冷链物流发展区重点布局重特大冷链物流功能项目及相配套的产业链项目,内设盒马食品智能产业园与万吨冷链港等项目,打造区域性冷链物流节点。

园区平台服务范围覆盖“沪苏通锡泰盐扬”,服务半径超过300公里。其中铁路物流基地和凤山港是园区枢纽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是“枢纽”“物流”“产业”相互转换的核心支点。期货交割库群和保税物流中心立足物流、金融、贸易生态圈交汇点,发展前景广阔、想象空间巨大。

现阶段,物流通道作为国际供应链产业链中双向开放的贸易及产业合作通道,要积极承载通道沿线及周边地区产业规划和布局,以运输带物流、以物流带通道、以通道带产业、以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经由通道有效连接物流枢纽,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促进经济网格化、规模化发展。

王存宝说:“海安物流园区积极推进‘枢纽·物流·产业’间融合,紧抓‘枢纽优势’向‘物流优势’‘产业优势’逐层转化。”

海安市作为当地发展多式联运条件最优越的地区,主动承担苏中地区多式联运建设工作,优化地区运输条件、运输结构。海安市于2012年定下“枢纽海安、物流天下”的发展战略,全面推动四大功能平台建设,为大宗物资规模化集散奠定硬件基础,并于2017年为海安物流园区明确发展枢纽经济,以物流集聚带动生产要素集聚的发展方向,至此,园区大力开展与制造业、商贸业协同发展工作。

今年,海安物流园区获批南通市“两业融合试点”区域,围绕对制造企业进一步降本增效、物流制造融合微创新等方面进一步探索创新;围绕交割库运营品种大宗物资开票额450亿元以上;保税物流中心创新“前店后仓”经营模式,与“百国百品”合作建设海安保税直营中心,现如今已形成海安及周边独有的进口商品展示交易平台,为海安及周边辐射区的居民提供货真价实的进口商品。同时为园区企业开展保税代采、仓单质押、期货、保险等各类金融业务,深化大宗商品金融属性。

王存宝介绍,海安物流园区未来发展有三大方面:一是加快物流—制造“两业融合”,围绕南通“两业融合”试点目标任务,全面部署、统筹推进,提炼、总结、提升物流业引导、融入、带动制造业发展的经验,为海安枢纽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撑;二是推动物流—金融“生态优化”,积极探索期货市场、保险市场、银行金融等金融领域与园区物流业的合作可行性,紧密跟进南通大宗物资定价中心配套建设;三是促进物流—贸易“联动发展”,围绕园区“商贸”和“物流”两大主业,建立科学完善的指标体系,优化“两业”结构,使“两业”业态更贴近、步调更一致、融合更紧密。实现商贸业与物流业更深层次的相互促进。他表示,海安物流园区未来将围绕“一园、两业、三区、数点、新功能、多通道”的发展思路,推进高质量发展,塑造新竞争优势。

现阶段,物流园区普遍存在着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运营、重自身轻合作的固化运营思路。现代物流是跨行业跨区域的综合性服务业,硬件实力在园区竞争力中只占很小一部分,很多物流园仍然保持传统地产思维,以房地产开发思维建设物流园、以物业管理思维运营物流园,园区间合作缺乏强有力的整合,导致物流标准化普及速度慢,各物流环节信息不对称现象比较严重。

未来,物流园区更需要加强与周边产业规模化、协同化发展,以“内联”和“外通”为导向,以“融合”为手段,推动物流设施、物流要素和物流功能同步发展。以“设施互联”夯实发展基础,以“点与点互联”以及“城与城互联”为重点开展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大型水港、空港、陆港以及开发园区、大型市场等生产、生活集聚区的设施互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升国际铁路货运、航空货运、海洋货运的开行密度;以“要素互通”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发展区域特色的枢纽经济为主线,以建设公共服务型物流平台为抓手,进一步做大物流规模,推进物流项目建设、物流功能审批、物流品类扩充、物流效益提升,大力培育综合型、集团化物流龙头企业,不断提升物流组织能力和组织效率,全面带动“人”“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高效流通,切实提升社会全要素生产率;以“功能互融”推动区域合作,以“政府战略合作引领、企业业务合作推进”的工作模式,推动枢纽之间、区域之间、城市之间的物流功能互补和物流产业互动。

 

相关链接

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调查报告 (五)

为进一步掌握全国物流园区(基地)的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为国家有关部门和业内企业提供有关物流园区发展的决策支持服务,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中国物流学会在2006年、2008年、2012年和2015年四次调查的基础上,于2018年组织开展了第五次全国物流园区(基地)调查。节选部分调查结果如下:

一、规划布局情况

经核实,全国符合本次调查基本条件的各类物流园区共计1638家,比2015年第四次调查数据1210家增长35.37%。3年间,我国物流园区个数年均增长10.7%。在列入本报告的1638家园区中,处于运营状态的1113家,占67.9%;处于在建状态的325家,占19.8%;处于规划状态的200家,占12.2%。

东部地区物流园区规划建设起步早,目前75.7%的园区已进入运营状态。西部地区随着近年来经济增速加快,物流园区进入规划建设快速发展期,规划和在建园区占比分别为15.9%和22.8%,高于其他地区。分省区来看,物流园区总数最多的前三名分别为山东(117个)、江苏(102个)和河南(97个);运营园区数量最多的前三名分别为江苏(91个)、山东(86个)和浙江(70个)。而海南、西藏、青海等省区的物流园区总数还在10个以内。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全国1113个已运营的物流园区中有652个分布在一级、二级物流园区布局节点城市,占比58.6%;两级节点城市平均运营园区个数为6.6个,远高于非节点城市的1.9个。反映出国家规划引导作用增强,节点城市集聚效应显现。

调查结果显示,综合服务型园区占比60.6%;商贸服务、货运服务、口岸服务和生产服务等类型园区占比分别为17.1%、12.3%、5.5%和4.5%。随着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也出现了一批电商、快递、冷链、医药等专业物流园区,本次调查将其归入商贸服务型园区。

从园区开发方式来看,政府在我国物流园区开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57.7%的物流园区开发方式为政府规划、企业主导,40.2%的园区为企业自主开发,其他开发方式占比不大。

二、开发建设情况

从调查数据看,物流园区占地面积趋于理性,总体可控。在已投入运营的园区中,实际占地面积0.3平方公里及以下的占50.4%,占地0.5平方公里及以下的为64%,占地1平方公里及以下的为74.9%,占地10平方公里及以上的大型园区并不多见。

调查结果显示,62.7%的园区物流运营面积占比在50%以上。

调查结果显示,在建和运营的物流园区平均每个实际投资总额为14.5亿元。其中,46.9%的园区投资总额在1亿~5亿元之间,投资在5亿~10亿元的园区占20.5%。分经济区域来看,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园区投资规模分布与上述整体投资分布相差不大,而东北地区园区投资规模在5亿元以下的占比为72%,10亿元以下占比达93.7%。

三、服务功能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在投入运营的园区中,存储面积为5万~10万平方米的园区占比最高,为22.7%;50%的园区存储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

调查结果显示,约70.4%的园区建立了公共信息平台。其中东部和中部地区建立公共信息平台的园区占比高于西部和东北地区。

从主要业务功能来看,园区服务功能主要集中在存储、运输和配送等传统业务领域,转运、贸易、信息、货代等业务同样发展迅速,具备这些功能的园区占比超过50%;具备流通加工、金融物流服务功能的园区只有30%左右。从园区基础配套服务功能来看,超过一半的园区具备停车、办公服务、餐饮、物业、住宿、修理等功能。从政务和商务服务功能来看,金融、保险占比稍高,分别为23%和22%;税务、工商、海关占比基本相当,分别为17%、17%和16%。

调查显示,我国23.5%的园区可提供国际物流服务,国内业务辐射全国26个省份以上的园区占比接近30%。

四、运营管理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70.1%物流园区运营管理主体为企业自主,27.3%园区由政府设立管委会管理。部分园区委托第三方专业运营管理机构进行管理,但占比不大。

来源:国家发改委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责任编辑:权浩宇
全媒体热线 : 4000-5656-98

相关文章:

信息公开中物汇成帮助中心广告服务网站地图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775637 │ 24小时新闻热线:010-83775637
Copyright © 2005-2020 现代物流产业网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4000-5656-98
《现代物流报》社有限公司授权 北京中物汇成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为现代物流报官网 管理方
www.xd56b.com和www.z56c.com两个英文域名同时使用一个主体网站
英文域名:www.xd56b.com   京ICP备19057590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039号
英文域名:www.z56c.com   冀ICP备2020027852号-2
技术支持:现代物流报社技术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