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总规划师徐成光:全力稳增长保畅通稳市场
今年以来,我国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总体实现平稳开局,为稳经济作出突出贡献。但受国内疫情叠加国际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影响,依然存在不少堵点、难点。
复杂局势下,如何推进物流保通保畅?怎样顺利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如何帮助企业和运输经营者渡过难关?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总规划师徐成光。
记者: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一季度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情况如何?
徐成光:今年以来,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的复杂局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交通运输部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推动一季度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总体实现平稳开局,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是货运稳。一季度,全社会货运量同比增长1.5%,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这表明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正在延续恢复发展态势。二是港口稳。一季度,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1.6%,特别是外贸航线增长较快,同比增长5.0%。这表明我国货物贸易增速较快,结构继续优化。三是投资稳。一季度,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8%,增速较去年全年加快近6个百分点,持续保持高位运行,为稳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随着物流保通保畅等各项政策逐步发力见效,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持续向好,积极因素不断增多,交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保持高位运行,铁路货运量保持较快增长,全国干线公路大动脉基本打通,港口生产平稳有序,物流不畅的问题正在逐步有效解决。
记者:中央政治局4月29日召开会议强调,要扎实稳住经济,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交通运输行业如何落实这个要求?
徐成光:交通运输部认真贯彻落实4月2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和4月26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精神,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举全行业之力抓实抓细抓好各项工作。
一是积极扩大交通有效投资。加大政策储备力度,适度超前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建设重点,着力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精准补短板、强弱项,统筹推进国家102项重大工程涉及交通项目,努力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二是强化物流保通保畅。坚持全国一盘棋,聚焦物流堵点卡点问题,紧盯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问题和民生保障,全力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切实保障物流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三是促进企业纾困解难。积极指导和帮助交通运输企业应享尽享、用好用足国家扶持政策,加快建设统一开放交通运输市场,不断优化交通运输营商环境,全面落实好“六稳”“六保”交通运输各项任务,全力实现年度各项任务目标,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记者:当前物流保通保畅还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解决?
徐成光:根据我们的日常调度监测,一些地方还存在保通保畅关键政策执行不到位的情况,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违规设置的防疫检查点还没有做到“应撤尽撤”,车辆通行证和核酸检测证明在部分地区还做不到互认,有的地方还存在对货车司机强制赋黄码、“一刀切”劝返等问题,重点涉疫地区城市末端微循环特别是“最后一百米”不畅的问题依然存在。
下一步,我们将调动各方力量,全力做好物流保通保畅各项工作。一是保政策落到位。持续深入落实国务院保交通物流畅通十项举措,把每项任务都细化为现实可操作的具体政策措施,确保政策执行不留死角和盲区。二是保大动脉畅通。坚决防止高速公路收费站、服务区关闭关停问题反弹,坚决避免未经审批将防疫检查点向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转移,确保交通干线网络畅通。三是保微循环顺畅。备足用好应急物资中转站,推动因疫情关停的邮政快递分拨中心和网点有序恢复运营,推动快递员有序返岗,提升末端配送能力。四是保重点区域运行。按照“打通长三角、改善珠三角、巩固京津冀”的阶段目标,精准对接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物资的保供保运需求,有力支撑区域经济运行。五是保基本民生需求。重点保障粮食、能源等民生物资运输,千方百计优先保障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不断提高物资配送效率,确保人民群众基本生活不受影响。
记者:交通基础设施是兴国之要、强国之基,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支撑和先行领域。今年一季度交通运输领域扩大有效投资的成效如何?
徐成光: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从“瓶颈制约”到“总体缓解”再到“基本适应”的历史性转变,但“大而不强”的矛盾仍然突出,还存在质量不优、效率不高、融合不够、韧性不强以及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
今年以来,交通运输部把扩投资、稳增长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及早部署,提出16项政策举措,会同财政部及早下达车购税补助资金,抓大带小推进国家102项重大工程涉及交通项目,适度超前开展规划内项目前期工作,建立重大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及时协调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供给,为扩大交通有效投资创造较好的条件。一季度,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6360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较去年四季度加快1个百分点,为积极扩大内需、稳住宏观经济大盘作出了积极贡献。
记者: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强调,要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下一步交通运输领域将如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徐成光:交通运输部将按照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目标,不断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一是全面贯彻落实“两个纲要”。按照《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确定的建设目标和主要任务,加快建设“6廊7轴8通道”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二是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加强综合交通枢纽和集疏运体系建设,推进城市群交通一体化,稳步推进建设“四好农村路”,不断完善农村交通运输体系。三是全面推进重大工程建设。发挥重大项目示范带动作用,加快推出一批强基础、增动能、利长远的大通道、大枢纽和新型基建大项目,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提供有力支撑。四是全面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智慧绿色发展。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交通基础设施深度融合,实现数字转型、智能升级。大力推广绿色基建,加强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与自然生态相协调。
此外,还要全面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推动强化资金保障。推动形成高质量的项目库、政策包,协调抓好用地用海和资金等要素资源保障,推动具备条件的规划内项目能开尽开,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为保持宏观经济大盘稳定、增强发展后劲奠定坚实基础。
记者:受疫情影响,交通运输企业经营普遍困难,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若干纾困解难的措施,效果如何?下一步有什么政策举措?
徐成光: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多项助企纾困政策,帮助运输企业及经营者渡过难关。概括起来主要是“三减两补一支持一精准”。
“三减”,就是减免公共交通运输服务增值税等税费,减免房租,减少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社保费用,这将直接减少企业支出;“两补”,就是继续给予新能源公交车购置补贴、给予并提高中小微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补贴,为企业提供补助资金支持;“一支持”,就是给予金融保险政策支持,设立1000亿元交通物流领域再贷款,开辟信贷审批“绿色通道”,给予贷款展期和续贷安排,开发针对性保险产品,避免资金链断裂。“一精准”,就是实施精准疫情防控举措,减少通行限制,优化企业和货车司机经营的外部环境。
这些政策力度大、措施实、含金量高、针对性强。我们通过建立完善工作机制、落实落细帮扶举措、密切跟踪解决问题等多项措施,推动纾困政策落地见效,让交通运输市场主体渡过难关、更有奔头。
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继续抓好纾困政策落地,指导企业用好用足、应享尽享国家财税支持政策,持续加强行业运行和企业经营状况的监测。同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全面实施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努力营造公平竞争、健康规范的交通运输环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