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化工产业链完全复苏仍需时日,物流运输还存在这些问题
“因各地道路运输管控造成提货难、改单次数频繁,物流人员工作量大幅增加,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
“由于道路交通不畅,原料供应、产品销售受限,多家炼化企业维持着最低的产能状态。在一些地区,驾驶员不能下车参与装卸,造成危险品车辆在工厂附近大量拥堵。”
“疫情期间,车辆的运输效率大幅度下降,正常情况1天1个来回,现在要2-3天一个来回。”
18日,从事能源化工供应链数字化服务的六六云链科技(宁波)有限公司有关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对多家能源化工生产和物流企业的运营情况调查发现,自今年3月起,疫情对能源化工产业链带来很大冲击。
连日来,第一财经记者对多家能源化工企业的随机采访也发现,尽管各地采取多项措施保通保畅,但产业链完全复苏仍需时日。
远大能源化工有限公司是远大物产集团旗下一家主营能源化工产品贸易的子公司,年销售额在200亿元以上。该公司商务主管周凌娜反映,因各地道路运输管控造成提货难、改单次数频繁。“我们需要去重新组织货源、调度货物,频繁地进行下单、改单、取消单子等操作。有时候调度的车辆送货进场受阻,还需要重新匹配收货人,签订新的合同。”
周凌娜说,由于货物交付时间变长,客户满意度也随之下降,造成回款周期变长。当货物价格波动比较大时,还会增加客户的履约风险。此外,物流运输成本加大,也抬升了企业的运行成本。
山东京博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成林称,在基础化工高度聚集的山东,化工原料、产品的运输往往批量很大,一批次的货物需用到上百辆车。“原来,驾驶员要参与现场装卸的部分工作。但疫情期间,驾驶员不能下车,就使得危险品车辆大量积压,工厂运营效率严重下降。”
能源化工产业链链条长、产品种类多、关联覆盖广。摄影/章轲
镇海石化物流有限责任公司是宁波地区一家综合型物流企业,承担着当地能源保供任务。该公司董事长刘智勐反映,疫情期间,物流企业的运输成本普遍增加20%以上。而有些疫区的特殊线路,成本可能两三倍地增加。
“运输价格上升了,但有些货主企业的运力资源却并不好匹配。我之前见到一个货主,疫情前,从上海到哈尔滨,一车运价是2-3万元,现在货主出到8万元,还是很少有企业愿意承运。”刘智勐说。
六六云链科技(宁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尹晓东介绍,疫情对危化品物流行业主要产生了五个方面的影响:成本上升,来自于防疫直接投入和政府企业强化监管带来的间接成本升高;运输效率降低,涉疫区域效率普遍降低在30%以上;司机和押运人员严重供不应求;疫情防控导致司机和押运人员运输过程的疲劳程度增加,导致运输风险增大;很多化工企业运输需求减少,增加了整体的不确定性。
能源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经济总量大、产业链条长、产品种类多、关联覆盖广,关乎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绿色低碳发展、民生福祉改善。
华泰证券(13.020, -0.12, -0.91%)5月11日的研究报告称,物流受阻和开工率下降可能互相形成制约。从目前情况来看,即便疫情好转,全国层面的物流常态化和复工之路可能也是道阻且长。
能源化工产业链如何应对疫情反复带来的冲击?周凌娜表示,可通过数字化技术提升物流链的可视化、闭环化、协同化管理。她举例说,远大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建立起一套客户管理系统,能做到让物流链上每个参与者都能清晰地了解物流的实时状态,包括车辆接单时间、到达时间、提货时间、卸货时间以及整条运输线路等,有助于企业降本增效。
孙成林建议,疫情下,物流企业与合作客户可以考虑分摊道路运输新增成本。物流企业开诚布公地把新增成本列明,大家都各自承担一部分,这样能有利于整个化工链条的平稳、可持续运行。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目前在能源化工产业链上,大型货主企业和运输公司都在尝试建立依托自身货源和运力资源的运力资源池,以在不需要更多设备投入的情况下,增强自身的运力组织和运营服务能力,提升服务韧性。
内业人士表示,小企业应发挥好自身的服务特色和能力,在不确定中寻找商机;大企业要增加供应链韧性,增强在不确定环境下的应变能力,及时关注行业变化,提前布局新模式。
第一财经记者从交通运输部了解到,18日,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总指挥、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主持召开总指挥(全体)调度会议。会议要求紧盯保供稳链,坚决有力推动物流上下游产业、供需、要素等高效协同;紧盯利益诉求,全面落实普惠性助企纾困、物流专项支持政策;紧盯提质增效,充分发挥骨干物流企业、平台型企业、中小微和个体经营者作用,坚决有力激发不同市场主体活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