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智慧货运分会执行理事长卢毅
“空中丝绸之路”(成都)重要节点建设具有八大优势
四川省机场集团通报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全年共完成航班起降53.8万架次,旅客吞吐量7492.4万人次、货邮吞吐量77.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92.2%、141%、26.1%。其中,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年旅客吞吐量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三,成都迈入中国内地“航空第三城”,另外货邮吞吐量排名升至全国第六。为此,记者就成都航空物流快速发展的耀眼成绩原因专访中国交通企业管理协会智慧货运分会执行理事长卢毅教授。
卢毅表示,成都作为内陆城市进入全国前三航空城,给内陆地区城市发展航空物流带来鼓舞,增长了信心。成都提出建设“空中丝绸之路”(成都)重要节点的发展目标,成都航空运输快速发展与其建设努力方向与国家政策指引紧密契合是分不开的。比如,我国近些年
出台了一批利好航空物流业、“空中丝绸之路”等的政策和法规。尤其2018年的《民航局关于促进航空物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推动航空物流产业发展,是提升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构建现代化航空物流服务体系的关键因素。特别2020的《关于促进航空货运设施发展的意见》强调,需要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暴露出我国航空货运体系存在的问题,加快补齐航空货运短板和弱项,促进我国航空货运设施发展;《“十四五”航空物流专项规划》是中国民航首次编制航空物流发展专项规划,为构建优质高效、自主可控的航空物流体系提供精准指引;《“十四五”时期推进“空中丝绸之路”建设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作为“十四五”时期航空推进“空中丝绸之路”建设的指导性文件,针对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几方面进行了阐述。强调构建安全可靠、便捷高效、绿色集约、互惠包容的“空中丝绸之路”,提出8项量化预期指标,明确了深化国内航空枢纽开放发展、深化航线网络互联互通、深化民航基础设施领域合作、深化科技创新合作、深化规则标准联通、深化人文交流合作、深化国际贸易合作、深化合作平台建设等8项重点任务。
卢毅特别强调指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2021年6月正式投入运营以来,2023年的旅客吞吐量已经达到4472.17万人次,进入全国千万级机场旅客吞吐量前5机场,成为全国也是全球发展速度令人瞩目的机场,其来势好,潜力巨大,前景不可限量。
卢毅认为,成都航空运输快速发展主要原因在于,也是建设“空中丝绸之路”(成都)重要节点具有的明显八大优势。
第一,欧亚大陆几何中心。四川作为欧亚大陆的几何中心、位于中国西部,地处长江上游,长江经济带、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战略交汇点,交通通道纵横交错。往北经欧亚大陆桥,连接陆上丝绸之路。往南经过大湾区由北部湾出海,连接海上丝绸之路,其地理位置使得四川具有连接西南地区与其他地区的重要枢纽地位,可以发挥其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通衔接作用,成为实现东西对接、南北贯通的战略大通道和大枢纽,为经济、交通和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四川拥有得天独厚的丰富自然资源,被誉为“天府粮仓”,这一天赋优势长久存在。四川不仅是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天府之国”。而且是长江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地区,四川省在中国工业化和现代化道路上曾经发挥过特殊的重大作为,做出过多方面的突出贡献和成就,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四川区位优势明显,早在百年前,四川就已经有很多人走向了世界。在前20年的西部大开发进程中,四川以傲人的成就奠定了在西部的龙头地位和在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地位,整个大西部地区头部城市都在对标成都,都在向成都学习。四川经济早已直连南亚和东南亚,辐射"一带一路",走向了全世界。
第二,经济发展势头强劲。GDP连跨三个万亿台阶。四川GDP2012年为2.4万亿元,2015年达3万亿元,2018年过4万亿元,2021年突破5万亿元,达53850.8亿元,稳居全国第6位,占全国比重从2012年的4.4%提高至2021年的4.7%;成都都市圈GDP达2.5万亿元,占全省的46.4%;西部唯一GDP超5万亿的省份,具有引领西南、影响泛欧泛亚地区的腹地价值;城乡居民消费潜力和水平明显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021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080元,增长9.6%,增速高于全国平均(8.8%)0.8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四万元,广阔市场为四川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创造了有利条件; GDP千亿以上市(州)个数从2012年的8个增加到2021年的16个;7个区域中心城市GDP均超过2000亿元。2021年GDP过百亿元的县(市、区)达125个,比2012年增加46个,其中过千亿元的从1个增至11个,2021年全国百强县、百强区分别达4个和13个。这些为全面建设“一带一路”,进一步高质量推进四川大开发,深化对外开放夯实了充足的经济基础。
第三,三大资源禀赋突出。一是自然和旅游资源。四川号称“千河之省”,有大小河流近1400条;好山好水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能源和旅游资源,矿产种类较为齐全,天然气、钒、钛等15种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一,钒、钛居世界之冠;水力和页岩气等能源资源丰富,有利于能源产业和先进材料产业向产业链下游延伸,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产业合作。四川地跨中国第一及第二阶梯,富有川西高原文化和巴蜀文化,拥有九寨沟、峨眉山、大熊猫栖息地、三星堆等世界级旅游精品旅游资源,有利于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人员往来,民心相通。二是劳动力资源。四川是人口大省,人口全国排名第四,是“黑河-腾冲”一线以西城镇化高度密集的地区;劳动力资源充足且平均工资水平远低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东南沿海发达地区,降低了来川投资的企业用工成本。三是人才资源。四川是是科教大省和人口大省,拥有25个工程院院士、30多个科学院院士;拥有四川大学等高等院校129所,人才储备丰富、质量过硬,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在西部内陆地区较为突出,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创新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第四,企业数量实力强大。世界500强企业,四川省有300多家入驻,200多家;8个高新产业园区,4000多家高新企业;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等传统产业,以及特色农业、现代服务业和独特的文化旅游业富有特色优势;2021高技术产业营收达2.18万亿元、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15.6%;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4012亿元,占GDP的比重达7.5%。2021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达1214.5亿元,投入强度达2.26%,比2012年提高了0.8个百分点。四川先后实施多点多极支撑、“一干多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切实担负上游责任。2021年森林覆盖率达40.2%,比2012年提高4.9个百分点;全年优良天数率89.5%,203个国考断面中优良断面占比96.1%。绿色低碳清洁能源加快发展,乌东德、白鹤滩等水电站建成发电,全部投产后相当于再造一个“三峡”。探明天然气储量达4.88万亿立方米、年产量达432亿立方米,均居全国第1位;单位GDP能耗、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均保持下降态势,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39.5%。
第五,交通能力名列前茅。四川开放通道畅通,出川大通道达到40条,以“四向八廊”为主骨架的战略性综合交通走廊基本形成;铁路方面,从成都出发的国际班列辐射欧洲百余个城市;成都青白江区集装箱中心站亚洲最大;基本形成衔接欧美、东亚及南亚乃至南美的航空网络,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是内陆地区的航空枢纽和最重要的客货集散地。2021年7月启用的天府国际机场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等级最高的航空港,推动四川成为中国泛欧泛亚的西部国际门户,深层次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2022年1月~4月,成都国际航空枢纽累计旅客吞吐量全国城市排名第一。作为航空第四城的成都是继北京、上海之后,全国第三个拥有双机场的城市。适合内陆地区特点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减少了外商投资和商品进出口的交易成本,“四向拓展、全域开放”从内陆腹地走向开放前沿发展战略实施效果显著,开发平台多样,综合保税区由1个增至6个,国家级经开区由6个增至10个,累计开行中欧班列9000余列,成功举办西博会、科博会等活动。开放经济更强大,2021年进出口总额近万亿元,是2012年的2.5倍,年均增长10.7%,外商投资规模稳居中西部第一,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升。
第六,天府机场条件优越。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是中国唯一两座航站楼机场,为4F级国际机场、国际航空枢纽、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等级最高航空港之一、成都国际航空枢纽主枢纽、中西部地区最大枢纽机场;截至2021年6月,有2座航站楼,建筑面积71.96万平米;民航站坪设210个机位,其中机位C类113个、D类7个、E类82个、F类8个;跑道3条;中国国际航空等8家国内航空公司基地机场;航空口岸已正式运行;开通30余条国际、港澳台地区客运航线,连接了北美洲、欧洲、大洋洲、非洲以及中东、中亚、南亚、东南亚等亚洲地区;2022年,完成旅客吞吐量1327.5946 万人次,全国排名第10位;货邮吞吐量8.1665万吨,全国排名第29位;飞机起降12.0270万架次,全国排名第16位;总体规划预计到2025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亿人次以上、货邮吞吐量达到190万吨,2035年,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6亿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350万吨;一期工程满足年旅客吞吐量6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39万吨,新建3条跑道,航站楼面积71万平米;远期航站楼140平米,再建3条跑道,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2亿人次、货邮吞吐量280万吨的使用需求。
第七,区域规划定位高级。成都都市圈是中央确定的第四个国家层面都市圈发展战略、西部唯一国家级都市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指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总面积18.5万平方公里;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起点,具有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东亚与东南亚、南亚的独特优势;是我国西部人口最密集、产业基础最雄厚、创新能力最强、市场空间最广阔、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战略地位;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重大举措,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增强人口和经济承载力、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新基地、形成陆海内外联动和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吸收生态功能区人口向城市群集中,保护长江上游和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目标是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到2025年,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一体化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区域特色进一步彰显,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显著增强;到2035年,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双城经济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活跃增长极和强劲动力源。
第八,开放枢纽支撑力强。《成都市“十四五”国际对外交往中心建设规划》(下称《规划》)明确:2035年成都全面建成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强化成都国际交往平台赋能,加快拓展对外开放新优势,将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打造面向全国、链接全球的资源配置中心;构建3+6+N国际对外交往新格局,三大对外交往核心区:经济对外交往核心区、科技对外交往核心区、文化对外交往核心区,六大国别合作园区:中法成都生态园、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园、新川创新科技园、中意文化创新产业园、中韩创新创业园、中日(成都)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多个国际对外交往聚集地、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国际交流活动聚集地、国际时尚活力消费聚集地、国际贸易聚集地、国际博览及会议会展聚集地、国际体育赛事聚集地。航空方面,将加快布局“48+14+30”国际航空客货运战略大通道,大力发展国际通程中转联运航线,持续优化航线网络结构,形成辐射全球的洲际骨干航线和覆盖亚洲的中短程快线网络;加快完善天府国际机场功能,优化天府国际机场、双流国际机场“两场一体”协同运营模式。提升国际直达数据专用通道支撑服务能力,打造“一带一路”重要信息通信节点、数据中心和国际信息港,建设国际性区域通信枢纽。(胡富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