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海运业复杂系统的新壁垒
来源:航运交易公报
作者:陈飞儿
时间:2021-03-02
导读:纵观近20年来集运市场或蓬勃发展或长期低迷,以及2020年疫情下的意外表现,海运业从业者需要重新思考行业壁垒和服务产品质量提升路径,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纵观近20年来集运市场或蓬勃发展或长期低迷,以及2020年疫情下的意外表现,海运业从业者需要重新思考行业壁垒和服务产品质量提升路径,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集装箱海运业被认为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由于集装箱船造价高,并且需要一定规模船舶组成的船队才能保证班期,因此,海运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才能进入该行业,且投资回报周期长。同时,由于海况复杂,为保障货物、船舶及船员安全,国际海事组织及各国对于海运企业的船舶技术状况、安全管理、人员资质都有一定的准入要求,从而使得行业壁垒较高。随着船舶大型化的发展,海运企业需要长期稳定的大客户资源作为业务量增长的重要支撑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行业系统性风险,因此,客户资源也是行业壁垒之一。
当海运价格上涨时,海运企业会通过提高航速、投放闲置运力等措施以增加运力供给,同时对未来海运市场看好的船东会投资新增运力。然而,由于新造船具有较长的生产周期,新船订单无法即时进入市场增加运力供给从而平衡运费率,使得运费率会产生指数级快速上涨,给海运业带来丰厚利润,从而给海运业从业者及行业外的投资者产生高投资回报率的印象,促使大量资金涌入海运业及相关下游行业,最终导致运力过剩、海运价格下降,海运业呈现很强的波动性。
那么,以上海运业壁垒是否能有效阻碍新的市场参与者进入海运业?或者是否能有效限制已有市场参与者大幅度扩展?
克拉克森统计报告显示,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暴发以来,全球贸易量年均增加值约为5%,同时集装箱船运力年均增加值大于10%,贸易量的增长无法支撑集装箱船运力的增长。而2008年运力供给大于运力需求,且全球运力结构中次新船占比大,较难退出市场。
因此,2008—2019年,集装箱班轮运费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并且为了减少运营成本,市场闲置运力较多,船舶航速也一减再减。事实上,海运业通过降低运营效率来减少有效运力供给。由此可见,由于造船技术的进步和资金面的充裕,以上海运业壁垒已经不再有效。海运业从业人员的群体决策结果是,海运市场长期供过于求,企业经营较为困难。
海运业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及长期未能康复所面临的难题包括:一是运费率的波动规律和机理呈非线性;二是船舶的建造周期和生命周期均较长,在海运产业链中呈现信息时滞;三是欧美经济体的发展停滞和全球贸易量的增量有限;四是过剩造船产能的进一步退出难度较大;五是行业的群体决策和行为产生的海运业系统演化机理极其复杂等。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大环境下的全球经济缩量明显,大型经济体中除了中国经济保持正增长,其他均呈现负增长,即全球贸易量同比负增长,然而集装箱运价却大幅上涨。
以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为例,经过近半年的持续上涨,12月份高位时SCFI是4月份低位时的3倍多。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一是由于疫情,欧美集装箱港口缺工人,港口运转效率较低,港口拥堵使得船舶等候时间非常长,有些港口需要等候3周以上;二是运河通过效率非常低,船舶等候时间较长;三是由于贸易方向的不平衡,空箱流转不顺畅。大量集装箱装载货物从远东到达欧美后,因无法回收使得空箱不能返回远东,多国港口纷纷被加收拥堵费,中国却陷入了“一箱难求”的状态。
由此可见,疫情给全球产业链带来的生产中断、贸易不平衡、港口效率低下、运河通道阻塞和空箱流转停滞等问题都给海运市场的正常运营带来极大挑战。消费、生产、贸易、港口作业、海运等系统运转均承受较大压力,流通速率都有较大变化,各系统之间的协作和运营难以保持顺畅和有效。
从集装箱班轮的服务质量来看,航运咨询机构 sea intelligence发布的报告显示,2020年10月全球集装箱班轮公司准班率创下低值至52.4%,12月份进一步降至44.6%,这是自2011年引入基准以来的最低水平。2020年10月,在亚洲与大洋洲之间的贸易航线中,船期可靠性降幅较2019年同期超过50个百分点,该航线的班轮准班率只略高于20%;到美国西海岸的跨太平洋航线上的班轮准班率较2019年同期减少40多个百分点,并且之后的情况未见好转。与此同时,货主需要承受舱位难求、高运价的压力。
纵观近20年来集运市场或蓬勃发展或长期低迷,以及2020年疫情下的意外表现,海运业从业者需要重新思考行业壁垒和服务产品质量提升路径,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宏观层面,运输需求量预测应更加关注世界经济发展和贸易增量机遇,重视行业的群体行为和运价波动机理研究,加强运力的投资决策能力;在中观管理和运营层面,注重拓展高质量海运服务产品,加强企业的数字化建设,并与政府管理部门、相关港口节点和运河通道的信息系统保持有效互通,优化班轮网络的结构设计和布局,关注船舶供给侧的智能化新技术发展,优化船员作业环境;在微观作业层面,加强客户关系管理、能耗管理、船员管理、作业流程管理、港口协作能力等子系统的进一步优化,一线作业的数字化和信息系统建设将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重要的支撑。
集装箱海运业是海运系统的重要板块之一,是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海运管理部门在集装箱海运业健康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监管、引导和促进作用。产业政策的科学制定和正确引领将为集装箱海运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土壤和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和信息系统的建设将为海运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决策辅助和管理工具,有助于行业群体决策分析能力和企业经营效率的提升。知识的价值化和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将为海运业的新壁垒建设提供支撑。
责任编辑:李思远
全媒体热线 : 4000-565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