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近日公布——成都等地加快建国际枢纽 重庆或迎新机场
近日,《“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对外公布。
“十三五”以来,我国已基本实现了由运输大国向运输强国的历史性跨越。机场数量进一步增多:颁证运输机场241个,地级市覆盖率达到91.7%,在册通用机场339个。同时,运输效率也不断提升:中西部机场旅客吞吐量占比提升至44.4%,民航旅客周转量在综合交通占比已提升至33%。
虽然如此,民航行业仍面临诸多问题。“十四五”时期,将是多领域民航强国建设开局起步的第一个五年。
民航局例行发布会上,民航局发展计划司司长韩钧介绍,《规划》预计到2025年,中国民用运输机场数量达到270个以上,比“十三五”末期增加30个以上。运输总周转量将达到1750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达9.3亿人次。
这意味着,“十四五”期间,我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和旅客运输量,都将翻一倍以上;货邮运输量将提升到2020年底的1.4倍。
新规划蕴含着新机遇,未来几年,哪些区域和城市又将迎来新机场?
北京成都等地建国际枢纽
国家综合机场体系是支撑民航强国的重要基础。新机场,也是不少城市翘首以待的。
对此,《“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给出一个重要信号:要继续加大建设投入力度,突破枢纽容量瓶颈。
一方面,未来国家仍将加快枢纽机场建设。
城市中,《规划》点名要加快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深圳、昆明、西安、重庆、乌鲁木齐、哈尔滨等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建成成都天府机场,规划建设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推进天津、沈阳、济南、兰州、南宁、贵阳、拉萨等区域枢纽机场扩能改造,实施厦门、呼和浩特、大连、南通等机场迁建。这其中成都天府机场已于2021年6月27日正式通航。
枢纽机场中,货运是另一个关键词。
《规划》提出,将建成投用湖北鄂州专业性货运枢纽机场,优化完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郑州等综合性枢纽机场货运设施。未来,还将研究提出由综合性枢纽机场和专业性货运枢纽机场共同组成的航空货运枢纽规划布局。
另一方面,非枢纽机场布局也将进一步完善。但对于不同区域,《规划》的侧重也有所差异。
中西部地区和边境地区机场,将成为“十四五”国家布局加密的“重点”。对于机场迁建,将“审慎决策”:研究开展南阳、景德镇、黄山机场迁建项目前期工作。值得注意的是,《规划》还专门提到要“鼓励毗邻地区合资合作建设规划内机场设施,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规划研究建设重庆新机场
一个细节是,无论是客运还是货运的网络布局,“机场群”频繁出现。
《规划》在完善客运网络格局中,提出要“扩容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世界级机场群枢纽机场之间的主骨干通道,畅通四大世界级机场群、国际航空枢纽、区域航空枢纽之间的次骨干通道,推进快线公交化,打造高频率、高品质的骨干网,巩固航线网络基本盘。”
在优化物流网络布局方面,也明确要“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城市群和重点城市、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间布局全货运航线网络”。
实际上,《规划》在“服务支持区域协调发展”上着墨的确不少。
对于京津冀区域,明确要加强北京双枢纽建设,推进北京首都机场提质增效,提升北京大兴机场国际枢纽能力,加快天津机场扩建工程,增强石家庄机场枢纽功能。
就粤港澳大湾区而言,明确要巩固提升香港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完善提升澳门机场服务功能。加快广州、深圳、珠海等机场建设,“强化空域保障,加快互联互通,推进关检互认”。
在长三角区域,《规划》指出,要强化上海国际航空枢纽战略地位,完善杭州、南京、合肥机场的区域枢纽功能。
为了“支撑西部大开发形成大开放新格局”,提出要增强成都、昆明、重庆、西安、乌鲁木齐等国际航空枢纽面向东南亚、南亚和中西亚地区的辐射力和竞争力,支撑西部开放高地建设。《规划》同时明确,要“推进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协同发展,规划研究建设重庆新机场”。
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规划》也明确,要加快提升哈尔滨和沈阳、大连、长春等四大机场枢纽功能;研究推进与日韩俄等周边国家实现更高水平的航权开放。
发挥中部区位优势,“构建航空大枢纽大通道”成为关键词。未来,国家将加快提升郑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功能;推进湖北客货双枢纽建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鄂州航空货运枢纽;加快长沙、南昌等枢纽机场建设,强化辐射中部地区的服务功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