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现代物流报记者 孙辉 李丹 综合报道
编者按
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物流深度融合的智慧物流新业态,已成为当前推动物流业降本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数字化、智能化是物流产业创新的重要方向之一。如今,数字化新技术、新装备已经在仓储、运输等供应链服务的各个环节渗透。又时逢全国两会时段,现代物流报记者将通过观察、倾听和记录一线物流企业在降本增效方面的探索和创新,为读者分享物流行业降本实践的丰硕成果。
“到2027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力争降至13.5%左右。”
这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提出的国家目标。
提高全社会物流实体硬件和物流活动数字化水平,鼓励开展重大数据技术攻关,促进大数据、5G通信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智慧物流系统化集成创新,发展“人工智能+现代物流”,智慧公路、智慧港口等新型设施加快发展……
围绕全社会物流降本核心,一项项具体举措铺展开来,落地生根。满帮集团、上港集团和安能物流,用自己的创新实践探寻降本路径,取得了可喜成果。
数据赋能运力配载
通过数据赋能网络货运,司机“三空率”由38%下降为34%,每年为每位司机节省经营成本近20000元。
这是满帮集团公共事务总经理兼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孔庆峰为现代物流报记者提供的满帮实践数据。
运满满作为满帮集团旗下数字货运平台,通过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深度运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搭建了直连企业货主与货车司机的数字货运平台。
孔庆峰告诉现代物流报记者:“这些举措,实现了订单的快速匹配及运输路径的科学规划,在帮助企业控制物流成本的基础上,还进一步缩短运输链路,提升了生产效率。”
有了数字货运平台,司机接单更方便。从“人找单”到“单找人”,变“层层转包”为“直采到车”,减少中间环节,提高运输效率,增加货车司机订单。
通过运满满平台的高效匹配和调度,司机“三空率”(空驶、空载、空置等非满载情况下完成的周转量与总周转量之比)因此降低了4个百分点。
同时,运满满平台还在燃油集中采购、推广火车ETC、建设司机之家等方面,采取多种手段为司机降本,每年为每一位司机节省等待、空驶、加油和路桥等经营成本近2万元。“省了钱,就是挣了钱。”有位货运司机对现代物流报记者说,“运满满平台,已经成了自己拉货‘标配’。”
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数据智能技术,实现车货供需两端高效匹配和路线规划,提升单位周转量下车辆运力利用效率,显著降低“三空”,实现节能减排。累计减少碳排放达1000万吨,节省46.5亿升燃油。
典华纺织通过在运满满平台上叫车,每车货相比之前节省5%,一年省下的物流成本超20万元。
在重庆,井谷元食品通过运满满平台,实现了从端到端的可视化管理,提升了数字化管理水平。
在广州,川为冷冻食品则通过运满满平台直接与承运司机对接,节省了约10%的时间和人力成本。
据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与民生研究院发布的《数字货运平台司机就业与收入研究报告》显示,货车司机每月毛收入平均值为20441元,使用数字货运平台较多(在数字货运平台获取订单比例超过80%)的司机,每月毛收入均值为21180元,比使用较低的司机平均每月毛收入高出1660元。
系统架构降本生态
如今,上港集团打造的国际集装箱运输服务平台(集运MaaS)系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降本作用。
上港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现代物流报记者,他们通过集运MaaS平台系统,构建了横跨9省40市的海铁联运物流信息网络。“一门式查询”服务提高了信息获取效率,消除了港航业的痛点;平台区块链无纸化换单功能,为各参与方之间搭建了可信的数据共享网络,换单时效,也从原有的24~48小时,提升至现在的3~4分钟。
集运MaaS平台系统融合了航运贸易区块链、分布式存储计算等先进技术,打造了“一门式查询”“一站式服务”“一体化监管”“一单制运行”的“四个一”服务体系。
集装箱“全链条”物流信息被整合到一起,形成了“全融合”性的业务办理门户,实现了一体互认式的“全监管”。各类市场主体在没有信息壁垒的“全生态圈”中,享受数字供应链服务。
据介绍,各类港航生态圈用户,包括货主、船公司、港口运营商、物流企业和政府监管部门,都可以通过登陆集运MaaS网页或下载集运MaaSAPP,一站式查询船舶动态、港口操作、货物状态、铁水联运、公水联运等关键信息,基本实现国际集装箱运输出口流程18个节点、进口流程14个节点的箱、货、车、船跟踪数据查询。
另外,集运MaaS平台系统还能支持洞察港区周边集卡行驶轨迹与停放模式,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数据参考,助其采取更加高效的交通疏导与停车管理策略,赋能“一体化监管”新治理。
模式融合新质生产
作为中国经济最活跃地区之一的长三角地区,具有物流网络发达、物流成本相对低廉的优势。但随着全球竞争加剧,长三角物流行业在发展壮大中也面临诸多压力与挑战。
江苏、浙江、安徽和上海——长三角三省一市制定了《长三角区域物流提质增效降本行动方案》,其中的具体实施措施就包括构建统一的信息平台,旨在通过供应链协同降低物流成本。
2024年12月26日,苏州内河港集装箱空箱中心正式启用。
一艘120TEU河海直达船满载着60个MSC船公司的集装箱空箱,从上海洋山港经由苏申外港线靠泊江苏(苏州)国际铁路物流中心中港池码头,随后该批集装箱全部被调运至专用空箱堆场。“为了有效降低企业综合物流成本,苏州港航集团与上港集团通过共同出台优惠细则,消化从上海港调用空箱到苏州各内河码头的运输成本,同时减免场地堆存费、码头装卸费等,全程物流成本进一步压缩。”苏州空箱中心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对比传统公路运输,空箱中心模式下的‘陆改水’运输业务,在时效性基本保持一致的情况下,成本则可以节省约33%。”
而对于快运行业的佼佼者安能物流来说,新技术和自动化装备,正在成为其降本增效的“新质生产力”。
在杭州萧山分拨中心、郑州分拨中心,安能物流上线了自动化分拣流水线。其中,郑州分拨中心的自动化流水线,依托智能控制系统,能够日处理3万件货物,单班次处理峰值可达4万件。
通过优化网络、引进技术装备等相关举措,安能物流显著提升了分拨效率和运行安全性。2024年三季度,安能物流单位运输成本同比下降6.3%,单位分拨成本同比下降16.7%。
来源:现代物流报
作者:本报记者 常河山
近年来,我国推进现代物流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物流运行总体平稳,社会物流总额360.6万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比2023年提高0.6个百分点,社会物流总额增速稳中有升,社会物流成本稳步下降,物流运行效率有所改善。但挑战依然存在,比如降本增效仍需深化、运输结构亟待优化、物流体系集约化程度不高等。用以往眼光看,打通物流产业这些堵点,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交通运输方式、健全物流体系等。然而,市场需求日益复杂多变,物流产业通过传统的管理、制度等手段实现降本增效、优化结构的空间已较为有限。用发展眼光看,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谋求创新,尽快实现转型升级。
数字化、智能化是物流产业创新的重要方向之一。如今,数字化新技术、新装备已经在仓储、运输等供应链服务的各个环节渗透。比如,浙江某企业使用互联网货运车辆后,实现了车货快速智能匹配,运输成本降低近70%,货运效率提高超50%。这样一来,信息处理更集中,决策效果更精准,企业服务质量提升,消费者自然也更满意。
加快物流绿色化转型也是物流业创新的必选项。过去一年,我国11个国际枢纽海港港内集卡清洁能源使用率占比超过60%。目前,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建成超过1200万台,95%以上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具备充电能力,这为更多新能源车辆投用提供了保障。物流绿色化转型举措加速推进,有效促进了降本增效,更释放出产业转型升级巨大潜力。
此外,低空空域开发、低空经济壮大拓展了物流业创新空间。
202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为推动加强创新驱动和提质增效提供了保障。无论是数字化应用还是绿色转型,抑或是扩展低空经济发展空间,物流产业创新目的都是提高物流资源利用和行业经营效率,从而持续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未来,要继续增强创新,拓宽思路,推动物流业一路向“新”。到那时,物畅其流、货通天下,创新场景将源源不断涌现。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臧梦雅
如今,涉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多个领域的商贸物流行业正经历着数字化转型升级,根据中国商业联合会于近日发布的2025年中国商业十大热点评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我国商贸物流行业为早日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积极采取数字技术的应用、业务模式的优化以及多元主体间的合作等多项措施。其中,货拉拉通过“智慧大脑”系统显著降低了运输成本,有效解决了物流行业长久以来面临的找车难、效率低等问题,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报告指出,商贸物流企业加快将数字技术与商贸物流相结合,提升各业务环节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助力降本增效。
例如,货拉拉自主研发的“智慧大脑”系统可以智能调度车辆资源,实现了人、车、货、路的精准匹配,显著提升了运输效率,使得企业的物流成本节省10%~20%,而且通过AI安全防控系统,实现了对货物运输过程中的风险全程实时地监控、识别和干预,使得零受伤营运率高达99.9997%。
此外,报告还指出商贸物流设施的社会公共价值愈发重要,各地不仅要加快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更要科学合理地规划布局城郊大仓基地等大型仓储物流设施,同时提升设施的使用效率以及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在这一过程中,货拉拉“智慧大脑”系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积极助力商贸物流行业迈向更加智能、高效的新时代。
来源:中时在线
作者:王文
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现代物流体系加速构建,物流降本提质增效持续推进,对于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抓手,我国物流企业在转型中茁壮成长。截至2024年底,我国现代物流服务业相关企业总量超过114万家,较2023年底增长15.9%。
物流业如何向“新”而兴,更好赋能实体经济?一起走近3个微观样本,触摸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脉动。
物流数字化人工智能自动对比多种方案
“信息孤岛”“数据烟囱”等阻碍物流行业发展。为推动问题破解,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近日发布通知,开展物流数据开放互联试点工作,创新物流数据交互模式和解决方案。实际工作中,多式联运数据开放互联,如何为企业提供优质运输方案?
天津港新兴建材码头,一批来自内蒙古的锰硅合金正陆续装船,3到4天后运抵千里之外的南京港。“由于下游客户需要,我们经常要从内蒙古硅锰主厂区运送产品至南京滨江物流中心交割库。”银河德睿公司负责人说,过去通过公路运输,虽快,但配送距离远、运输成本偏高。
如何在兼顾时效的同时,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通过智慧多式联运系统进行比较,中国物流旗下中储智运最大限度降低转场和装卸次数,为企业生成最优运输方案——从内蒙古乌兰察布出发,先经汽运至天津港,而后走水路抵达南京港,再以公路短驳完成“最后一公里”运输。
“公水联运,时间仅多了两天,成本却降低约25%。”中储智运总经理申岸锋说,不仅如此,借助物联网技术,平台实时监控运输全程,降低了货物损耗和运输风险。
“推动全社会物流成本持续下降更多要依靠创新变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王微表示,要加快发展网络货运、数字化平台和智慧基础设施建设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培育和形成物流领域新动能,为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提供坚实支撑。
配送智能化 无人车、无人机帮助降本提质
过去一年,无人配送装备在快递行业得到更多应用。
脐橙成熟季,每天有多台无人机在山上果园和集货点间穿梭,来自湖北秭归的橙子最快24小时直达北京的餐桌。四川成都,无人机和无人车联运,串起5个农村末端驿站,整体运输时间较传统模式缩短一半。
建成厦门远海、青岛前湾等52座自动化码头;无人设备设施加速布局,无人机配送快件近300万件;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加快推广,北斗导航系统全面应用……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物流深度融合的智慧物流新业态,已成为推动物流业降本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
立足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交通运输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推进交通物流智能化发展。完善全自动化码头、低空物流、网络货运等标准规范,加强交通运输智慧物流标准协同衔接;有序推动无人车、无人机示范应用,促进智能技术与交通物流各场景的深度融合,助力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
货运绿色化新能源货车加快推广应用
湖南长沙红星全球农批中心自大年初二以来,每天平均有超8000吨水果在这里周转。一墙之隔,数十家物流公司的上百辆各式货车排列有序,商户一键下单,立马装车发运。
2024年红星全球农批中心由新能源货车完成运输的订单超8万单,新能源货车完单占比从2022年的约65%提升至近75%。相比用油车运输,新能源货车可帮司机节省至少60%的用车成本。“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物流业在创新发展、绿色转型中发挥先导性作用。”王微表示,通过加强政策协调和资源投入,加快推进物流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形成内外联通、智慧绿色的现代物流体系,有力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韩鑫 申智林
为了完成这一重大目标,加强创新驱动和提质增效,推动物流数智化发展,成为物流业降本的重要选项。
集运MaaS平台系统,通过整合港区内外海量数据,构建出高度仿真的虚拟环境,可精准预测港区进港箱量,促使资源前置优化配置,有效缓解了道路拥堵。
上港集团通过平台打造,融合了横跨9省40市的海量海铁联运物流信息,在数据技术赋能之下,集运MaaS平台系统正为港航物流各参与环节,不断输出着个性化降本方案。
信息平台发力,效果渐显。安徽开通的合肥—上海光伏逆变器铁海联运班列,国内运输环节成本降低45%。长三角3省11个港口,与上海洋山港“视同一港”,每个进口和出口集装箱可分别降低物流成本200元和400元。
同时,安能物流还与吉利远程商用车合作,共建绿色智能运力体系。截至2024年12月,安能物流已投入智能驾驶车辆在线运行8条线路。
随着一系列举措发力显效,我国社会物流成本呈稳步下降态势。
【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进行时之两会·物流答卷】
专题 |向“新”向“智” 科创赋能物流降本
来源 : 现代物流产业网 作者 : 孙辉 李丹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全媒体热线 : 4000-565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