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集装箱运输市场 三大空间有待释放
交通运输部7月31日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交通运输经济运行情况》显示,上半年,全国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5亿标箱,同比增长4.8%。如何看待我国集装箱运输市场今年以来的发展和未来的趋势?记者专访了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李牧原。
集装箱运输整体上处于调整周期
记者:您如何看待今年以来我国集装箱运输市场的发展特点?预计今年全年会有怎样的趋势?
李牧原:今年上半年,我国集装箱运输市场进入调整周期,不同的国际物流通道呈现不同的走势,总体反映了我国经济复苏和国际贸易不景气两大特征。看待我国集装箱运输市场,需要区别分析四个主要市场:一是外贸航线集装箱运输;二是内贸航线的集装箱运输;三是国际铁路集装箱联运;四是近些年快速增长的内贸铁路集装箱运输。影响这四个市场变化的因素有共性的,也有诸多个性因素,反映我国经济的多面性。
我国集装箱运输的主流市场是港口和航运集装箱运输。上半年,沿海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均有所增长,总体增长4.8%。分析各港口同比变化,内贸集装箱量占比高的港口总体好于外贸占比高的港口,内河港口增长高于沿海港口增长。外贸集装箱运输的调整态势可以通过我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反映出来。欧美主要航线运价持续走低,运输需求表现疲软,供需基本面不佳。
“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国际物流通道已经发生变化,中国铁路联通的亚欧大陆桥成为我国外贸集装箱运输的新通道。在乌克兰危机的国际局势下,中欧班列继续保持了增长,2023年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1万列,同比增长27%。
由于外贸航线集装箱运输在我国集装箱运输中占比较大,内贸集装箱航运和铁路跨境集装箱运输的运量与其无法匹敌。因此,我认为集装箱运输整体上处于调整周期。
疫情三年,全球集装箱供应链动荡起伏超出了许多人的经验和认知。中国集装箱行业总是能够深刻感知到全球贸易的冷暖变化,感受到集装箱全产业链的波动运行。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今年推出集装箱供应链景气指数,综合了国际实货贸易、集装箱航运、集装箱供应状态等多项指标,构建了“弘景·集装箱供应链景气指数”。该项指数为我国集装箱市场所链接的全球集装箱供应链提供了一张全新视角的“晴雨表”,这是中国集装箱行业的独特视角。
弘景·集装箱供应链景气指数以2019年行业月平均水平为基准,基期值为100点。2023年6月,集装箱供应链景气指数为95.16,相较于5月份上涨0.83点,但行业景气值仍处于景气分界线以下。受整体行业春节季影响,2月份对外贸易、航运市场和生产水平均处于低位,行业景气值处于年度波动低谷,仅有81.94;3月以后行业景气值有所回升。受全球贸易增速减缓、欧美地区需求减弱、港口可用集装箱过剩等因素影响,上半年集装箱行业景气度在基期线以下,但呈现回升迹象。
内陆集装箱运输市场方兴未艾
记者:目前,我国国内市场集装箱化水平尚不高。如何加快释放国内市场集装箱运输的潜力?
李牧原:我国内陆货物运输中集装箱化程度不高,这是我国物流领域长期存在的现象。由于集装箱运输主要源自海运市场,我国集装箱运输也主要集中在港口和港口周边地区。这与我们的产业空间布局、运输结构现状、运输装备标准化、港口集疏运环境、内陆港发展水平等多重因素有关。
“十三五”到“十四五”期间,国家大力推进多式联运发展,内陆地区货运的集装箱化已经得到快速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铁路部门高度重视集装箱运输,连续7年铁路集装箱发送量年均增速29%,铁路集装箱装车数量占铁路总装车数量比达到24.4%。特别是铁路部门研发的适合中国内陆市场大宗散货入箱的35吨铁路敞顶箱对铁路集装箱增量市场贡献高达80%左右。
二是港口集疏运条件得到改善,大量新建的进港铁路,解决了港口与铁路快速转运、换装的问题。2022年我国集装箱铁水联运量突破千万标箱,“十三五”以来铁水联运年均增长26.3%,预计2025年铁水联运箱量达到1500万TEU。
三是内陆港建设不断推进。中欧班列的开通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陆港型物流枢纽的形成,拉动内陆市场的集装箱化,也促进了沿海港口与内陆城市物流通道的形成,延伸了港口腹地,内陆城市形成了多元化的国际物流通道。
我国是全球货运量最大的国家,运输结构的改变,重载通道的形成,都会对我国集装箱运输市场起到极大的拉动作用,并且我国具备全球最大的集装箱制造能力,产业集群效率优势突出。这是我国的特有优势。我认为,我国内陆集装箱运输市场刚刚起步。未来,相信我国还会推出适合我国货运结构的多种内陆箱、内贸箱的新箱型。
我国集装箱运输市场尚有三大空间
记者:目前我国集装箱运输市场发展需要加快解决哪些难题?您对未来加快集装箱运输市场高质量发展有哪些建议?
李牧原:我国集装箱运输市场尚有三大市场空间。
一是继续推进国际物流新通道的建设。随着国际经贸形势变化,我国需要建设更加多元化的物流通道。国际物流通道新格局正在形成,传统依托海运市场的物流通道正在向海运通道与铁路跨境运输通道并存的模式转变。国际物流通道大多是集装箱运输的走廊,以多式联运为主要运输方式。加快发展依托国际铁路联运的新干线,是强化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要求。
二是积极研发适合我国内陆货运市场、新兴跨境物流市场的集装箱。世界上成熟的经济体在集装箱运输市场都采用了“双轨制”,即国际贸易采用ISO标准的海运集装箱,针对内陆市场,研发适合本地区的集装箱,在不改变集装箱通用装载要求的基础上,或强调重载化,或强调大容积,或采用箱体轻量化,以优化内陆运输市场的物流效率。
三是继续推动多式联运体系建设,完善内陆港的功能,完善多式联运信息系统,培育多式联运经营人等。针对多式联运发展要求,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举措。我认为,我国多式联运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这是一种运输技术的变革,也是物流业结构性改变的重要领域,在我国应该还有不少于10年的快速增长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