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信息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大咖谈物流 > 正文

改革与创新 善谋 善战 善成

新能源赛道 中都物流奔跑入局

——专访北汽鹏龙副总经理、中都物流董事长朱励光

来源:现代物流产业网 作者:李志军 曹朝霞 时间:2022-06-13
导读:中都物流作为北汽集团的专业物流供应商,在集团提供的平台上,继续践行北汽集团的战略和经营思路,迈向新能源领域的发展道路。

文 / 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 李志军 曹朝霞

5月16日,在广东肇庆,小鹏汽车肇庆基地二期整车库正式启用,这是小鹏汽车、中都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都物流”)继整车运输及肇庆一期库、散车运输、零部件全供应链、国际运输等业务后的又一次深度合作。作为汽车产业供应链一体化服务商,中都物流于3年前就前瞻性地投身于新能源汽车供应链服务,在经历从陌生到了解,再到信任,最终实现共同成长的过程,中都物流赢得了包括特斯拉、小鹏、比亚迪等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的认可,2021年中都物流新能源汽车供应链营收占总营收的5%,中都物流正加速度驶入新能源汽车服务新赛道。

新能源汽车势力的兴起自然伴生和吸引了工业动脉之一的汽车物流产业,并成为汽车物流服务商瞄准的新蓝海。

中都物流作为北汽集团的专业物流供应商,在集团提供的平台上,继续践行北汽集团的战略和经营思路,迈向新能源领域的发展道路。“今年,新能源乘用车很有可能突破500万辆。我们未来的增长点将会聚焦在新能源汽车的供应链上。”北汽鹏龙副总经理、中都物流董事长朱励光在接受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透露。

据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售352万辆,同比增长157.5%,保有量达到784万辆,我国汽车产业已进入新能源时代。作为汽车产业供应链体系中串联上下游产业的纽带,物流环节势必要为适应产业新趋势做出调整。作为先行者,中都物流、安吉物流等汽车物流服务商迅速反应,布局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市场,为相关车企提供覆盖原材料、零部件、整车以及售后配件的物流仓储及运输解决方案,新能源车供应链市场风起云涌,酝酿着无限可能。

那么问题来了:

其一,由于新能源车自身与传统燃油车不同,对供应链服务或有新的要求,传统汽车物流服务商如何面对挑战?

其二,众所周知,基于我国汽车业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传统汽车物流领域与其他充分竞争的物流领域不同,基本上是六大传统汽车集团各自体系的汽车物流服务商,市场化并不明显。传统汽车物流服务商如何突破原有角色,转型升级?竞争态势将发生怎样的转变?

其三,在新能源车供应链市场如何挣到钱,怎样建立盈利模式?

中都物流的选择与思考,或能为意欲加入新能源车物流服务赛道的观望者提供参考。

北汽集团倡导的“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的理念已充分贯彻到集团各业务板块。服务北汽系统是中都物流最主要的职责与任务,伴随市场竞争的加剧,中都物流也在持续进行着业务拓展与转型升级,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成为中都物流市场化转型的重要机遇,今年2月,中都物流在2022年工作会上明确了围绕北汽鹏龙“车·人·生态”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改革创新的发展路径,在深化对北汽集团业务服务的同时,“聚焦智能电动车发展机遇,开辟企业发展新赛道”。

篇章一:中都物流选择进入新能源赛道的原因

《现代物流报》:朱总您好。近年来新能源车一直在快速增长,您如何看待新能源车和其发展态势?

朱励光:说起新能源汽车,相信所有人都要承认北汽集团是绕不开的话题,北汽新能源在2017年成为国内首家年产销超过10万台的纯电动车企,北京市委蔡奇书记在2021年12月调研北汽集团时曾指出,要用心经营新能源汽车产品线,坚持市场化导向,瞄准年轻人需求,打造头部品牌,集团姜德义书记也在数次重要会议中提到,我们必须转型升级,逐步实现新兴技术的真正引领。北汽自主专班的成立,就在于协调推进燃油车、新能源车在研发、制造、销售各环节的资源共享,不难看出,在大格局下,燃油车仍需重视,而新能源汽车已经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对于中都物流而言,我们服务汽车产业链近15年,当前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对我们而言是汽车产业中的“新物种”,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智能化的新能源汽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智能电动车不仅仅是技术工艺有巨大改变,而是“基因”变了——就像从猿到人的进化,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从1.0到2.0、3.0版本的升级,而是面对一个全新的、跟以前完全不一样的“新物种”。

传统燃油车通过在机械工艺方面的优化走向巅峰,但到了新能源时代,智能电动车不仅延续了在机械工艺方面的探索,更是重新定义了汽车的价值:它不再只是一个载人工具,而是以“互联网+”为底层逻辑,通过一个载体与万物互联,把我们的工作、生活、娱乐、休闲、享受甚至消费等等都融在这一个空间里,它已经不是一个机械产品,而是一个信息产品。

近年来,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以及市场需求推动下,新能源汽车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根据市场定律,市场渗透率在10%以下时主要归于政策驱动;当市场渗透率超过10%,就可以看作市场行为的消费驱动。我们发现,之前发展了多年的新能源汽车,以势不可挡的发展速度,成为汽车市场新的增长点。

今年,我们预测新能源汽车很有可能突破500万辆。包括特斯拉、比亚迪,广汽埃安、长城欧拉、“蔚小理”、零跑、哪吒、北汽极狐等新能源汽车品牌吸引了大量的消费者,今年年底,新能源汽车极大概率会突破20%的市场渗透率。在2030~2035年,随着燃油车大幅减少,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大概率会上升到50%甚至70%。

《现代物流报》:中都物流作为国企,是如何决心市场化的?又是怎样分析和把握进入新能源车服务市场的最佳时机?

朱励光:改革迫在眉睫——这是北汽集团所有员工的共识。作为北汽集团旗下物流企业,保障北汽体系供应链的稳定是我们的责任。但与此同时,我们需要更积极面对外部市场的竞争,更主动地践行“唯改革者进”的理念。目前,无论从集团整体发展战略考虑,还是从中都物流自身的发展要求出发,市场化发展都是一个必然的选择,中都物流需要面向整个汽车产业,面向包括商用车、乘用车等多个市场寻求发展。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兴起给我们提供了新的机会,中都物流是从三年前开始关注,并投身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我们常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企业发展需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所以在面对新的市场出现时,首先要根据大环境预判其发展趋势和未来;当然也要看看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够应对客户的真正的关切点和痛点,因为解决客户的痛点才是我们把握机会的关键;其次,也要看看我们的竞争对手、看看我们行业技术发展等等,全方位的认识自身的的优势与不足。

篇章二:中都物流能够进入新能源赛道的底气

《现代物流报》:新能源作为新蓝海吸引了很多汽车物流商的目光。进入新市场需要哪些条件?请分享一下中都物流进入新市场做了哪些准备和投入?

朱励光:首先,作为专业物流供应商,我们深耕北汽系统多年,与北汽制造密切配合,在全国诸多城市和主要港口均有建设,为北汽集团服务过程中,我们培养出的企业经营与控制能力是投身于任何新领域的基础;第二,企业和领导者的认知边界越宽广,成功进入新市场的可能性才能越大;第三,在人才团队、资源、资金,包括技术力量的积累也是进入新市场的重要条件,缺一不可,近年来,在集团的领导和支持下,中都物流无论是在人才梯队搭建、技术研发投入还是在流动资金储备等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我们自主研发的智慧物流系统也走在行业前列,这些基础条件让我们有了拓展新市场的底气。

中都物流市场化发展方向已经明确,我们既是北汽集团坚定的供应链保障者,同时也要以集团和中都物流本身的发展需求坚定的走市场化道路。目前,中都物流已具备市场化发展的基础,经过十几年的积累,中都物流取得长足的发展,已经在汽车物流领域取得一席之地,连续多年保持汽车物流领域前三名,目前年营收已经超过80亿元。

为了把握新的市场机遇,在人力投入上,中都物流以奔驰服务团队为基础,培养了诸多人才,当与小鹏、特斯拉等品牌建立合作后,中都物流充分发挥多年服务老客户的运营管理经验,以骨干力量组建项目组,以期能最短时间建立起对新客户的供应链运营保障,此外,汽车零部件和售后服务板块属于劳动密集型,需要大量的人工投入,这点中都物流也做好了充分的资源储备;其次,在开拓新能源汽车市场过程中,中都物流秉承和客户共同成长的发展理念,因为在新能源领域挣钱,要先做足够大的市场份额,加之精益运营管理的能力,才有可能构建起盈利模式,但是,目前新能源车企多是在融资阶段,本身资金的压力比较大,这就要求供应链服务商有相应的资金的能力,愿意和新能源车企共同成长,做好为未来去买单的准备;再次,由于新能源汽车供应链服务的顶层设计充分融合了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应用,为匹配供应链需求,中都物流在业务管理数字化、智能化研发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我们有自己的IT研发团队与产品研发团队,通过掌握用户需求的第一手信息,确保根据需求研发更贴近客户的定制化产品,另外,自研团队编写原代码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快速调整。

《现代物流报》:新能源车企业与传统汽车企业相比对汽车物流服务商的要求有哪些不同?汽车物流服务商的角色是否有变,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朱励光:我认为从汽车物流服务商角度来讲,我们的角色变化不是很大,都是供应链体系的承载者,但是新能源汽车和传统汽车这两个供应链体系的差别是比较大的。新能源汽车对于供应链服务的要求更高,越来越重视用户体验,尤其是智能电动车更要直抵用户内心,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传导到供应侧,也同样需要供应商提供的服务更个性化、柔性化和差异化。

从整个产业链来看,首先,新能源产业链的科技融入更强,因此在数字化、智能化方面也对供应链服务商提出匹配要求,对其规划能力、设计能力、建模能力、管理能力、运营能力、乃至赋能运营的自动化理解能力都是提出新的考验。当然,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尚不足20%,给了传统的供应链企业学习、提升的机会和时间,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目前,多数供应链服务商还能凭着以往的经验做一些提升,来勉强满足这个体系,但随着市场竞争新势力渗透率的提高、随着整个供应链智能化水平的提升,供应链服务如果仅仅停留在服务传统燃油车的能力水准,一定驾驭不了新能源智能电动车供应链市场。

《现代物流报》:能否分享一下中都物流在服务新能源汽车企业时遇到了哪些挑战?又怎样抓住客户痛点帮其解决问题?

朱励光:进入新市场,需要与客户快速产生触点,从触点当中产生对客户的理解和对痛点的感知,并在此基础上强化自身赢得市场机会的核心竞争力。北汽鹏龙的理念是“有温度、高品质、可信赖”,对中都物流的影响十分深远,中都物流的“客户为先”服务品牌让我们的服务体系能够更多站在客户角度思考问题,同时随着客户的变化而升级迭代。

通过与造车新势力的接触和合作,我们确确实实感觉到造车新势力普遍存在的“互联网+”的思维跟传统汽车企业思维有很大不同。传统车企主要是要求我们做好物流服务工作,他们会提前做很多相关的物流规划,要求物流商按要求运做即可。但以小鹏为代表的汽车新势力不会对供应商给出太多具体规划,只告诉我们目的是什么,对于他们而言更需要我们彼此风雨同舟共同达到彼岸,而不是简简单单的跟随,更看重我们在专业的物流领域要发挥出更专业的优势,拿出方案和设计去匹配需求,用专业的思路去引领业务开展。

新能源汽车未来更多偏向智能化和无人驾驶,以算力和算法为内核,更在乎消费者的体验,作为供应链端,如何帮助新势力加强客户体验就是我们需要打造的能力。

客户成长很快,尤其在快速成长的新能源汽车赛道上,从当前造车新势力整体发展结构看,已经出现了由金字塔型向枣核型的转化的趋势,这足以说明各品牌之间竞争的激烈,所以,尽管我们已经进入这个市场,但是不能懈怠,依旧需要不断思考和提升自身能力,才能跟上客户成长的脚步,成为客户成长路上的助推力,成为客户成长中必不可缺的伙伴。我们甚至设想,假如有一天成品新车以自动驾驶形式可以自己下线、自己跑到仓库里面,这就可能要颠覆传统的物流运送方式。作为供应链服务端的企业,面对不断升级的变化,我们需要不断的思考自身的作用和价值,这也是市场对我们提出的最大的挑战。

篇章三:中都物流的未来迈向何方

《现代物流报》:传统的汽车供应链服务商进入新能源车服务赛道,面临着至少两种竞争:一是传统车企各自体系的供应链服务商可能普遍看到了新能源车市场机会;二是新能源车企业本身也有各类服务商。您如何看待供应链端的竞争态势?如何在竞争中取胜?

朱励光:传统六大汽车集团都有自己的物流供应商,但六家物流供应商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这种竞合关系在哪个行业可能都是普遍存在的。

另外,新能源汽车市场刚起步,可能更多关注于制造质量、销售和用户体验,所以对供应链体系的搭建更多是依赖于第三方,这对于我们而言,反而是很好的把握市场的机会。

成功不会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投入,并付出更多的耐心,这就要求我们的团队要耐得住寂寞和煎熬,要有不断思考、不断提升的能力。中都物流拓展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起步不算晚、起点不算很低,大家也很用心,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与我们的合作伙伴共同进步,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现代物流报》:围绕新市场,近期有没有投资、并购的计划?在优化运力、构建绿色物流体系方面如何考虑?

朱励光:为提升服务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核心能力,我们可能会与一些相关公司围绕设备升级开展合作,也会根据市场拓展的进度和需要,加大对外合作。市场变化很快,我们会做出与市场需求匹配的动作。

目前我们正在尝试氢动力环保能源的研究,当然我们先放在传统燃油车基础上去做研究,希望可以把在传统燃油车上取得的经验移植到新赛道上。

《现代物流报》:可以透露一下中都在新能源车服务市场上下一步的重点和愿景吗?

朱励光:“有所为、有所不为”是北汽集团始终坚持的思路,对于中都物流而言,面对的是“管控”和“放活”并重,不折不扣贯彻落实集团的战略和管理是我们国企人的使命和责任,同时降本增效也是我们今年和下一步的工作主题,更是一个服务业非常值得深入挖掘的领域。今年我们提出了五大重点任务:深化改革、提质增效、市场开拓、创新发展、党建升级,深化改革,改的是思想,改的是风险控制、成本控制、目标控制、效率提升。这是管控的核心。

而“放活”代表的是一种创新,跳出舒适区,更加贴近市场,更加贴近客户,与客户同频共振,挖掘供应链服务的真正活力,是在“客户导向、市场导向、问题导向”原则之下,我们下一步重点还是力出一孔,深入了解市场趋势变化、了解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和痛点方面,希望逐步提升我们解决客户痛点、满足市场需求的各项能力,服务好我们的现有客户,与客户实现双赢。

新能源汽车市场代表着汽车产业的未来,我们要做好准备,储备能力,为未来夯实基础。希望我们能把握更多与传统车企的新能源品牌、以及造车新势力合作的机会,与新赛道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成长,共同推动汽车产业的发展。

责任编辑:崔哲源
全媒体热线 : 4000-5656-98

相关推荐:

信息公开中物汇成帮助中心广告服务网站地图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775637 │ 24小时新闻热线:010-83775637
Copyright © 2005-2020 现代物流产业网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4000-5656-98
《现代物流报》社有限公司授权 北京中物汇成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为现代物流报官网 管理方
www.xd56b.com和www.z56c.com两个英文域名同时使用一个主体网站
英文域名:www.xd56b.com   京ICP备19057590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039号
英文域名:www.z56c.com   冀ICP备2020027852号-2
技术支持:现代物流报社技术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