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十三妹”逆袭,离不开这个电商巨头
上海疫情紧张时刻,京东“自杀式物流”的新闻屡屡刷屏。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处泗水之滨,南依淮水、北临徐州,古时黄河“夺泗入淮”频发,首当其冲的宿迁成为“黄泛冲击”重灾区。今日之城或许明日即毁,如此恶劣的环境造就了当地人直爽豪迈、顽强拼搏的秉性。
从江苏宿迁的一个贫苦农村,走到美国纽交所,刘强东花了40年。而从纽约走回宿迁,只需对家乡的惦念。走向远方的刘强东,始终怀抱对家乡的感情。
早些年,刘强东每次回宿迁老家,场面都是风风火火:给宿迁光明村60岁以上的老人发现金红包,一人一万;把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引进宿迁;牵线陈凯歌导演,共同建设宿迁影视基地……但最有魄力的,还是2009年那次。
2009年11月,刘强东拍板,把京东客服中心正式落户在了宿迁。之后十年,在宿迁的支持下,京东众多业务在这里扎根,宿迁成为京东的重要基地;宿迁则以京东为依托,迅速扩展相关产业版图,成长为中国“电商名城”。
刘强东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2006年,公司做得比较大了,京东需要建呼叫中心。选址时,我觉得回老家建最好。”一个背景是,江苏省13市GDP排名,“垫底”的总是宿迁,所以宿迁还有个“十三妹”的称号。
顽强生长的特质,一同体现在京东和宿迁的成长轨迹中。
2012年,京东的净营收为413.8亿元,那一年,宿迁GDP为1.53千亿元;2021年,京东的营业收入接近万亿,达到了9516亿元,是10年前的20多倍,而宿迁GDP也在十年间翻了一番,达3.72千亿。
说到底,宿迁电商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刘强东,以及他创立的京东。即便这些年刘强东已从台前隐到幕后,但他的精神气质依然塑造着这家公司。
1974年,刘强东出生在宿迁市来龙镇光明村。18岁那年,他考上了人民大学,成为当时村里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大学生。但在北京求学四年,大学毕业后,刘强东并没有像乡亲们期待的那样,当大官,挣大钱。
1998年夏天,在中关村,刘强东用破旧的三轮车拉来一台二手电脑,租下海开市场一个四平方的档口,挂上“京东多媒体”的招牌,正式开始创业。2014年,京东成功登陆纽交所上市,成为继阿里巴巴之后的中国第二大电商平台。
刘强东
刘强东多次回忆,离开老家时,背着76个茶叶蛋,和外婆缝在内裤里的500元现金,这些都是父母亲戚朋友和村民凑出来的血汗钱,而茶叶蛋,是那个年代村里面最好的营养品。但正是这 500 元和 76 个茶叶蛋,给了他走向全世界的机会。
作为江苏省最年轻的地级市,“小个子”宿迁乘着电商的东风,一直在拼命奔跑。这是一个苏北小城通过产业升级实现逆袭的样本,而宿迁人刘强东“京东创始人”这个特殊身份,也使得电商产业在近十年支撑起宿迁发展的基石。
“电商名城”的诞生
走在宿迁街头,京东的LOGO随处可见,走几步就可能遇见京东或京东供应商的员工。过去十年,宿迁见证了京东从一片电商红海脱颖而出,京东亦陪着宿迁从江苏“十三妹”成为一匹“黑马”。甚至有人说,刘强东恨不得把京东的所有资源,都搬回了老家。
但在十年前,刘强东的老家,却是江苏省内一座根本不打眼儿的地级市,由于地处苏北,河湖密布,陆路交通十分不便,经济总量常年垫底,产业结构也很初级。在少年刘强东的成长时期,因为当地经济不发达,不少宿迁人只能外出打工。
历史上,宿迁曾是一座商贾名城。作为“禹治九水”之一的古泗水,因其地理位置和南北走向,尤其是下游通畅,水运商贸开发甚早。数千年来,在古泗水滋养下,宿迁这座苏北小城积聚了厚重的历史底蕴。“项王故里”“第一江山好去处”的标签人尽皆知。
江苏省宿迁市,项王故里魁星楼。
沧海桑田,皆成过往。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的趋势下,历经转型阵痛的宿迁一度湮没。而今,电商是宿迁的代名词。沿着宿迁市洪泽湖路一路东行,穿越古黄河、京杭大运河,便来到宿迁的地标建筑群——宿迁电商产业园。
有创业者说,假如在北上广,电商企业入驻可能只能拥有一条技术流水线,但在宿迁,从前期电商平台设计开发,到后端销售运营,园区拥有完整的互联网生产线链条。
如今,宿迁拥有全国最大的商务呼叫中心。宿迁16个乡镇、132个村入选阿里巴巴“全国淘宝镇”“全国淘宝村”,数量居江苏全省第一;全市累计获批省级“电商镇”17个、“电商村”38个,同样全省领先。宿迁成为名副其实的“客服之都”“电商名城”。
为了解决宿迁的就业问题,京东自2009年起投资宿豫(宿迁辖区),从在高新区租赁办公场地设立客服中心开始,先后投资设立了全国客服中心、淮海经济区仓储物流中心、京东智慧城和京东物流平行总部等项目,总投资超过100亿元。
不过,最初刘强东要在宿迁设立京东客服中心时,当地连火车站都没有,但刘强东不顾公司内部强烈反对,坚持把京东客服中心落户到宿迁。这个客服中心最初只有80多个人,到今天,已经发展到上万人。其中,70%是宿迁本地人。
2015年,京东上市后第二年,刘强东带领数十位京东高管下了一次乡。在期间一次会议上,刘强东提出了京东农村电商未来发展的“3F战略”,提出要持续强化农村电商的拓展,消除农村消费不公平,为农村和城市用户创造全新价值。
那次会议之后三个月,京东网购页面推出“宿迁板块”,列出了宿迁的水产品、农产品等等。
2016年以来,京东陆续将全国客服中心、信息研发处理中心、财务结算中心、物流管理中心以及云计算基地迁往或选址宿迁,帮助宿迁3600家企业完成超过7亿元的电商销售额,宿迁市宿豫区也成为京东全国农村电商示范区,在全国首个实现电商服务“村村通”。
除了京东客服中心,京东还在宿迁建造了第一个自建数据中心京东云华东数据中心,第一个科技研发和培训基地京东云小镇,以及京东淮海经济区电子商务运营中心、京东智慧城等项目,项目总计达到15个。由此,宿迁逐渐成为京东客服中心和辐射全国的事务中心。
一个人,一个公司,改变了一座城。现在,宿迁不到500万的人口中,从事电商业的人口已经超过55万。也就是说,每9个宿迁人,就有一个是从事电商行业的。
京东“连锁反应”
刘强东对家乡“资源倾斜”的操作,给当时产业体系亟待转型的宿迁送了一本“秘籍”——农村的致富之路或许可以靠电商。
2015年,宿迁成立了电子商务产业园区,政府和京东一起培训农民上网,学习做电商。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京东在宿迁的投资版图不断扩展。作为宿迁电商产业园区项目投资的龙头企业,京东在此着力打造“四大中心”,即电子商务产业集聚中心、区域物流快递配送中心、定制经济创新示范中心、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心。
京东更大的贡献,还在于它所引发的“连锁反应”。
2016年3月16日,宿豫区与南京途牛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标志着途牛旅游网全国客服中心正式落户宿迁电商产业园区。此后,当当、天天拍车、爱回收、小米等600多家互联网企业,跟着京东的脚步,把客服中心搬到了宿迁,培育了客服呼叫、电子商务、仓储物流等产业,形成了电商园区的基本盘。3万余名年轻人才集聚于此,带活了片区发展。
这些业务,形成了宿迁电商产业园区的基本盘。如今,呼叫中心已成为宿迁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直接带动了当地2万人就业和超过20亿元的税收。
江苏宿迁,京东物流园。
如今的宿迁电商产业园区,集聚了超过3.5万的年轻人,平均年龄仅23.8岁,平均学历大专以上,从2015年年底到2017年年底,创造了电商交易额两年翻番的“奇迹”。
新鲜血液与新兴产业集聚于此,带活了整个片区的发展。
2020年4月,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中国(宿迁)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2021年,宿迁电商产业园被评选为“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
而今,宿迁电商产业园区已形成“3+2”产业体系,即呼叫客服、电商运营、物流仓储三大基础产业和重点发展的物联网智能制造、互联网金融两大特色产业。在宿迁电商产业园内,筑梦小镇、智慧云谷、京东物流二期等一大批“超级体量”的电商项目正在生长。
2021年,宿迁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五年内电商交易额突破3000亿元,成为具有一流影响力的电商名城。”未来,宿迁将打造跨境电商产业园4~6家,培育引进知名跨境电商平台5~10家,在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备案企业300家以上。
2021年12月30日,宿豫与京东签订《全面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目前,双方在京东物流、京东产发、京东科技、京东健康、京东国际、京东京喜事业群、京东零售、乡村振兴等板块开展全面合作。
回头再看,长期GDP在江苏省垫底,宿迁真的差吗?
真实的原因是江苏的实力实在是“太强了”:全省所有城市全部入围“中国百强城市”榜单的省份只有江苏。2021年9月25日,宿迁市迎来建市25周年,在“2021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中,它位列89名。
虽然在全省排名最后,但宿迁2021年GDP也高达3.72千亿元,超过了很多省会城市。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53.03亿元,比上年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1613.47亿元,增长9.9%;第三产业增加值1752.51亿元,增长9.5%。
最近五年来,宿迁更是一跃成为长三角地区发展速度最快、综合实力提升最明显的地级市之一,俨然一批黑马,这其中,电商经济发挥着重要以及示范作用。
一个企业和一座城,如何产生强大的化学反应,激活整座城市,并推动产业升级?京东和宿迁或许已经给出了答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