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聚势聚力 山东港口2022年再创佳绩
继集装箱吞吐量提前34天突破去年总量之后,12月3日,山东港口再传捷报,今年货物吞吐量累计突破15.1亿吨,提前28天超越去年总量。
面对疫情“大考”,今年以来,山东港口坚持向海图强、陆海联动,大力发展新兴业务,推动模式创新,加快拓展政企携手、港产城融合的新路,以一份优质的2022年“答卷”,为推动海洋强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作出积极贡献。
聚焦转型建设生活资料分拨中心
9月29日,山东港口与鲁商集团在济南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鲁商集团在零售业、医药产业、金融业务、教育产业等方面优势明显,根据协议,山东港口与鲁商集团将在改革创新经验、全程物流产业链、医养康养产业、教育产业、金融服务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同打造北方生活消费品分拨中心,实现共赢发展。山东港口打造中国北方生活资料分拨中心再次取得实质性进展。
作为基础性、枢纽性设施,集聚商品、资金、信息等资源和海陆经济的重要接口,今年以来,山东港口紧紧把握世界消费趋势性新变化和拉动内需的国家政策机遇,抢抓国际产业链供应链重构的窗口期,积极对接腹地消费需求,积极推动转型发展,构建以济南、青岛为“双中心”的中国北方生活资料分拨中心,一系列相关举措相继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4月,山东港口中国北方生活消费品(济南)分拨中心项目完成土地摘牌,项目进入建设的“快车道”;
8月,开通“济南—青岛”马士基海铁联运专列,为济南及周边地区进出口企业物流运输时间缩短2-3天;
9月,举办“走进泰国”线上推介会,联合中远海运、马士基等全球知名船公司为广大泰国贸易商全面升级泰国直达冷链消费品精品快航,实现泰国优质水果等生活资料在海运端、港口端、仓储端和陆运端100%全流程无缝衔接,来自泰国的椰青、榴莲和龙眼等优质进口生活资料仅需7天即可到达青岛口岸。
目前,山东港口已形成综合性的集散分拨网络,推动山东港口由生产资料港向生产、生活资料港转型升级,广泛深入沟通国民经济内外部之间的联系,在互联互通、保稳保供、产业链供应链延伸等方面搭建重要平台。
聚势共赢加强内部融合外部合作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山东港口立足全面融合年,对内加强内部融合、凝聚一体化改革合力,对外敞开襟怀、促进合作和合共生,取得了丰硕成果——
纵深推进港口间生产协同、错位发展,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加大向渤海湾港的转水力度;日照港、烟台港、渤海湾港以青岛港为中心枢纽,通过支线喂给箱量。
港口与板块间协作发力、互助共荣。山东港口贸易集团在青岛港前湾港区实现首次LNG特种船舶保税船供油服务;山东港口航运集团“山港融合”轮已完成15次青岛港董家口油港码头靠泊,为青岛港贡献吞吐量年累计88万吨;青岛港联合渤海湾港、航运集团共同打通为客户定制的“青岛-潍坊”海上原油新航线;青岛港、日照港、航运集团牵手船公司合作开通“宁波-日照-青岛”内贸集装箱航线,进一步完善内贸集装箱在闽浙沪区域的网络布局。
积极与外部伙伴强强联合。借助陆海联动研讨会、海铁联运推进动员会、港航合作交流会等平台优势,与中远海运、马士基、中铁济南局等各方伙伴深化合作;协同沿黄流域海关、铁路、内陆港、自贸区(园区)等24家单位、企业,共同发起“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关港铁区大协作机制(青岛)倡议,联合中铁济南局共同向船公司、企业推出15项服务承诺,与沿黄流域600余家大型企业建立业务合作关系,实现美美与共。
11月23日8时30分,中远海运客运最新建造货滚船“畅龙海”轮停靠至山东港口烟台港客滚码头,这是中远海运客运继“吉龙岛”“祥龙岛”之后,在烟台港客运投入的又一新增运力。至此,烟台港客运公司“三地四站”的客、货滚运营船舶达到18艘,港航协同力和行业引领力进一步提升。
中远海运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万敏介绍,目前,中远海运在山东的集装箱航线是所有船公司当中最多、最密、最齐全的,当前共有65条航线,将青岛、烟台、日照、威海等山东主要港口与全球紧密联系。今年上半年,面对全球供应链迟滞和有效运力的下降,中远海运在山东省集装箱吞吐量实现了同比20%的增长,海铁联运箱量实现了10%的增长,同时在件杂货、特种货领域更是获得90%的增幅,风电、纸浆、汽车等新一代的货物贸易运输进一步得到了发展增长,充分体现了中远海运与山东省港口集团深化港航合作,为广大客户提供稳定的全球供应链服务的良好效果。
聚力挖潜航线增密服务升级
今年以来,山东港口直面疫情反复、航运市场变化带来的冲击与挑战,海向以集装箱为突破口和发力点,积极对接船公司,充分发挥枢纽平台作用和航线组群密度优势,7月份携手达飞轮船、地中海航运、太平船务以及中谷海运等11家国内外知名船公司,布局5条直达东南亚等“一带一路”及RCEP航线和2条南北美远洋干线,单月实现新增7条国际航线。今年1-11月份,共新增集装箱航线35条,航线总数达320余条。
陆向上,山东港口与海关、铁路、船公司等各方联合发力,今年累计启动5个内陆港,内陆港总数达31个,开通5条新班列,海铁联运班列数达81条,进一步织密了综合物流网络。
其中,在积极落实黄河战略上,山东港口依托港口航线、内陆港、内贸及海运箱资源,为企业设计“沿黄地区—山东港口—华南地区”的新通道,实现“门到门”全程服务。
同时,山东港口还创新“陆海联动、港铁直运”“船边直提、抵港直装”便捷通关模式,加速推进资源融合;实施“套泊热接”作业模式,今年1-11月完成集装箱“套泊热接”504组,节约靠泊时间超638小时;依托“陆海通”“云港通”“山港易付”“港e链”开发建设,构建“互联网+港口+物流”的供应链公共服务平台,全面赋能产业发展。
作为全国首个交通强国“智慧港口建设试点单位”,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在首创“氢动力+5G技术”、智能空轨集疏运系统的基础上,自主研发A-TOS系统(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智能管控系统),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完全自主可控。《立体互联港口智能空轨集疏运系统》《“陆海通”数字智慧物流平台》项目入选“2022物流与供应链(中国)解决方案TOP50”榜单,成为唯一上榜港口企业。
据介绍,下一步,山东港口将再接再厉,乘势发力,向全面完成全年任务目标加速前进,冲刺全年满堂红,为2023年的高质量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