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数字化转型,济宁能源集团加快布局港口新质生产力赛道
在数字化、智能化日益成为行业主流的今天,济宁能源集团始终将科技创新和数字转型视为打造一流内河港口的核心动力,聚焦加强信息技术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加快港口数字化转型升级,深度应用“大数据、大系统、大平台”等技术,为智慧港口的构建、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全面提升港口的现代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强化自主创新,推动港口发展转型升级
在龙拱港堆场内,一辆辆无人智能水平运输车往来穿梭,重达数十吨的集装箱被精准堆码。龙拱港全国范围内率先将海港作业理念引入内河,投用了自动化岸桥、全自动化场桥,部署工业5G专网,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前沿科技赋能,集装箱作业高效、智能,成为全国内河首家全流程自动化的集装箱港口;全国第一家常态化运行无人智能水平运输的内河港口,凭借北斗导航、多传感器融合智能感知,无人集卡全场高精定位达到了厘米级,实现车辆任务分配、路径自动规划;自动化系统全域国产化,全国集装箱港口唯一,解决了自动化港口核心技术“卡脖子”的难题,为内河港口自动化建设和海港设备国产化替代提供了“龙拱方案”。
在2023年10月21日举办的中国5G发展大会上,龙拱港内河智慧港口建设成果获得第六届“绽放杯”5G 应用征集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成为全省唯一,也是全国港口行业唯一。“通过5G专网赋能港口智慧化建设,落地了数字孪生、自动作业、安全管控等应用场景,达到生产过程透明化、安全管控可视化、生产决策科学化的应用效果。”龙拱港党群工作部宣传员周博韬介绍。
此外,龙拱港积极对接青岛海关,设立海关监管场所、保税仓库,打造以多式联运、绿色智慧及供应链为核心的集疏运物流体系。2023年12月底,龙拱港海关监管场所投入使用并申请开放口岸,实现在“家门口”直接报关“出海”。在全国内河集装箱港口中首次实现全流程自动化装卸,在全省也是首次实现在内河港口报关后直接出海,通过数字化转型,龙拱港也在不断刷新着内陆港航运纪录。
聚焦智慧升级,打造核心数字能力
在梁山港智慧中心,一块数字化大屏上实时显示各类生产信息。有关港口生产经营的各项最新数据一览无余,真正做到了“观一屏而晓全局”。是什么让这块屏拥有了如此强大的“超能力”?答案就在梁山港机房内,梁山港与华为公司合作,采用超融合服务器搭建“运行中枢”,将原本分散的各生产环节、各生产流程实现全方位融合。通过信息化一张图、一张表,可快速全面地了解港口生产经营、安全监测、货物到发、设备管控,环保监测等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
“以往,操作设备需要司机在驾驶室内现场进行,如今,公司完成了集装箱门式起重机远程自动化改造,将作业场地从现场‘复制’到了调度指挥中心,操作人员只需在调度指挥中心动动手指就能实现设备的远程操控。”梁山港科技信息中心负责人说。
通过强化物流数字化科学管理,推进科技平台“最后一公里”落地,梁山港生产效率不断攀升,释放出了港口生产资源的最大效能。2023年,梁山港全年累计集疏港量突破2000万吨,10月份、11月份、12月份集疏港量接连突破200万吨、220万吨、240万吨大关,科技助产成果见效。
注重协同共建,探索港产城融合发展新业态
港产城一体化发展是带动腹地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也是济宁能源集团一直以来最为关注的事情。济宁能源集团坚持“以港兴产、以产兴城、港产融合”,以数智化管理培育千亿产业,统筹规划济宁市各大港区,最终打造集现代物流、储存基地、互联网+金融+服务+大物贸、临港工业于一体的现代物流新区。
凭借公铁水多式联运与数字化、智能化的优势,梁山港入选2023年全省多式联运“一单制”试点工程,成为了更具竞争力的服务品牌。通过“一单制”运营模式的创新应用,可以助力济宁能源集团加快构建流程互信、数据互通、单证互认等多式联运全链条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公铁水多式联运一体化运输服务水平,为济宁市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以及山东省交通强国示范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当前,济宁能源集团按照“前港后厂”模式,与河北物流集团合作成立济宁港航金属材料公司,在距梁山港仅一公里的地方建设年产100万吨的钢材加工、仓储及贸易基地,为周边企业提供集钢卷下站、仓储、钢材深加工、销售、配送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服务。现在,包钢、河北钢铁的钢材可以通过瓦日铁路直接运到梁山港,加工的钢板不仅可以满足梁山本地专用车需求,还可以通过京杭运河向南方运输,推动了“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2023年,梁山港物流园区营业收入达到144亿元,连续两年突破百亿大关。
下一步,济宁能源集团将抢抓国家内河水运发展及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战略与机遇,聚焦数字化转型,加快布局港口新质生产力赛道,充分发挥水陆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狠抓港口标准升级,做大做强港口物流,引领临港产业布局,奋力向千亿级集团攀登进阶,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