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供应链走向国际化至关重要
——第二十届钢铁产业发展战略会议在上海如期召开
4月19-21日,由钢之家网站主办,友发集团、欧冶云商冠名联办的“第二十届钢铁产业发展战略会议”在上海成功举办。来自国内外包括113家钢厂和86家原燃料企业在内的产业链企业及相关机构、媒体等800多人参加了本届会议。
当前,“我国建筑业钢材消费量已进入趋势性下降通道”,钢之家创始人吴文章在第二十届钢铁产业发展战略会议上表示,我国钢铁业现阶段处于成熟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集中度低,供需弹性大,结构性过剩严重,产业布局不合理,集中度还不够,特别是节能降碳、绿钢生产和智能制造等都有待进一步提升。
据钢之家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钢筋盘条占比正在不断下降,2023年比重26.7%,比2020年下降6个百分点。对比世界其他国家,除美国和意大利以外,其他主要产钢国钢筋线材占热轧钢材的比例总体保持在20%左右。按照2023年我国热轧钢材产量10.56亿吨,25%的合理比例测算,未来我国钢筋线材产量在3.64亿吨的基础上再下降约1亿吨,所以中国现在的这种钢材消费结构是不可持续的。
“我们必须深刻地认识到供应链创新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在会上强调说,我国钢铁产业供应链走向国际化,对我们把握未来的发展机遇至关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动力之一,未来我国钢铁产业在这种基础建设过程中一定会形成机遇,但问题是现在只有产能的优势,没有产业链的优势,所以说很难把握住这种发展机遇。
目前世界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到一个窗口期,对我国钢铁产业是一个非常大的利好。蔡进补充说,西方美国和欧盟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上个世纪形成的,到现在已经50多年,欧美提出要进行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还有就像东南亚、南亚、印度等一些新兴经济国家,目前发展水平相当于我国90年代中后期大发展时期,他们处在这个阶段也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另外就是非洲国家,正处于经济起步的发展时期,对钢材需求不言而喻。
除了“供应链走向国际化”还有兼施“宏观调控限产政策”。对此,吴文章建议和呼吁,国家有关部委和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学习并借鉴煤炭行业有关限产政策措施,未来我国钢铁企业应严格按照核定的产能组织生产,主管部委严格按照核定的能耗、工业用水、废气、固废和碳排放等指标进行考核,谨防我国钢铁行业因产能产量过剩陷入“死亡螺旋”。(王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