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正在改写数十万亿供应链金融版图,逐鹿新十年
纸张与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从纸浆到造纸,进而到种类繁多的纸制品,这是一条极长的产业链,其特点和痛点之一,就是原材料价格波动频繁,传导到产业链下游的中小微企业,使其往往在采购旺季时面临一定的资金压力。
在整个供应链中,需要一个“连接者”的角色引入金融活水,帮助上下游企业解决融资问题,进而带动整体产业向前发展。
近日,京东科技与国贸股份宣布上线了一款采购融资产品,并在厦门福海纸业等纸浆的产业链下游客户中实现了首批落地。这一供应链金融服务,离不开双方共同打造的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国贸云链·金贸通的支撑。迄今,“金贸通”已服务国贸股份旗下多家业务单位,累计帮助约540家企业客户获得28亿元的金融授信。
这是供应链金融行业的一个缩影。随着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供应链金融模式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产业链供应链正在呈现出由传统到数智的转变,大数据、ICT、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正在全方位嵌入到供应链金融全流程中,从覆盖范围、风险管控等各方面突破行业瓶颈。基于数字信用支撑的新型供应链金融模式,在实体经济发展中正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供应链金融由传统到数智
长期以来,中小微企业面临着融资难、融资成本较高和银行审批放款周期长等痛点,供应链金融是破解这一难题的重要抓手,但在实际操作中,传统供应链金融的供需错配不容忽视。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宋华认为这种错配体现为“三个失调”:
第一,受惠对象失调,不大不小的中型企业是目前供应链金融的空白点;
第二,业务品种失调,目前做要素的供应链金融偏多,基于行为的很少;在要素金融当中做债权债务的偏多,基于物的信用很少;在债权债务供应链金融当中做应付的偏多,应收的很少;在应付领域做电子债券凭证流转偏多,真正基于产业解决应付的很少;
第三,主体互动失调,部分产业企业找不到真正有力的金融资源,部分金融机构找不到产业的入口。
从产业端看,部分企业找不到、或没有足够的信用得到供应链金融滴灌;从金融端看,大多围绕应收应付等债权债务等展开,特别是基于应收的信用流转成为供应链金融的标配产品,占2022年总规模的60%,而围绕仓单、存货等要素的供应链金融并未真正激活。
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数据。在传统的风控模式下,金融机构高度依赖于核心企业的主体信用,以数据为基础的风控难以进行,核心企业不愿意将自己的经营信息全部展现在银行面前,上下游的中小企业数字化基础往往较为薄弱,数据难以获取。
举例来说,大消费行业中,作为核心企业的古井集团,其上下游涉及企业主体数量庞大,渠道层级繁多,经销商信用质量参差不齐,且规模较小的经销商订单管理仍以线下方式为主,数据获取困难,数字化程度较低。对于金融机构而言,由于操作成本、运营成本、风控成本较高,盈利空间有限,因此为其生态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意愿不强。
如今,这一局面正在改变。随着新兴技术发展并应用于供应链金融业务各个环节,电商平台、科技公司等依托自身积累和技术优势进入市场建设供应链金融平台。一些需要数智供应链系统配合的业务模式,如订单融资、动产融资等得到赋能并发展成为新的增长点,也为行业的数字化按下了加速键。
“双链”护航供应链金融
对供应链金融平台来说,除了核心企业的产业链数据之外,还需要链接更多维的数据,才能够为供应链中小企业提供足够普惠的金融服务。
针对前文提到的古井集团供应链金融的问题,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将核心企业古井集团和上下游中小企业的数据进行信用化处理,其主体信用、交易行为、信用习惯都成为授信依据。这种“数字信用”可以帮助发现一些传统方式无法辨别的信用,使得融资服务可以覆盖大量缺乏传统信用记录的“信用白户”,为供应链金融创新提供了新路径。
同时,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搭建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和白酒供应链智能风控系统,实现了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归一,解决了二级经销商融资难、风控难的问题,将供应链金融服务渗透到二级经销商,实现了大消费行业供应链金融实践的一大突破。
在此过程中,数智供应链和供应链金融“双链联动”起到了关键的护航作用,其背后所支撑的是丰富的产业链知识图谱、产业发展数据、企业信用数据以及各类经济数据,这些多维度数据的积累、加工、交叉验证和判断,叠加人工智能技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
数智供应链和供应链金融,是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的两大组成部分,两者所对应的十大数智供应链服务体系和十大供应链金融业务系统构建了“双十模型”,面向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输出科技及运营能力,助力各产业链的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
在科技的加持下,“数智筑基”的供应链系统和“通渠引水”的供应链金融联动的商业模式,摆脱了传统范式下顾此失彼的不均衡状态。
这是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的不同之处,也是其壁垒所在。
垒土已成九层之台。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目前已经覆盖30多个行业,链接品牌商超过10万家,服务客户超过数百万家,票据的融资规模每年超过千亿级,保理业务的融资规模在2022年突破2200亿。在多年的系统性工程中,京东供应链金融科技不仅积累下来很多底层能力和通用技术,其应用场景更是逐渐深入垂直供应链,迈向产业纵深。
以涂料制造与服务商立邦中国为例,京东科技助力立邦搭建了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上线了资金赋能工具——“立邦E邦融”。“立邦E邦融”主要包含两方面服务:融资服务方便立邦客户进行贷款申请、提款、还款等操作;平台服务方便立邦根据平台信息了解客户情况,对客户进行管理。
针对制造业资金需求大、风险高、资产结构复杂以及盈利周期长等行业特征,京东科技在平台上链接多资金方,满足了下游不同客户不同场景的资金需求
技术创新上,该平台上的风控初筛及资金路由的智能匹配,可以帮助立邦客户更便捷找到相匹配的金融产品,提升下游客户的融资可获得性以及获取资金的时效性,提升资金周转率,进而进一步提升企业资金流动性和稳健性。
平台上线1年,已助力立邦的客户获得了数亿规模的资金,有效地缓解了资金压力;同时助力立邦中国增强了对产业链生态圈的管理能力,增加其客户粘性。
京东科技为立邦中国产业链提供的解决方案,实质上是以数据作为破局之手,加速了产业链的数字化,不仅提升了供应链中小企业融资可获得性,也构建开放的资金赋能生态圈。这一做法打造了核心企业、上下游中小企业、金融机构三方共赢的局面,最终以供应链金融科技能力提升供应链整体的核心竞争力,实现规模化的高质量发展。
十年淬炼,走向“四个一体化”
京东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的供应链金融生态体系将进入下一个黄金十年,市场足够大,赛道足够宽,这是我们全行业的机会。“
艾瑞咨询的研究报告显示,过去五年供应链金融行业复合增长率达到16.8%,高于中国企业贷款规模增速和小微企业贷款规模增速。根据预测,到2027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供应链金融市场之一。
IDC认为,在数字经济时代,供应链对于商业的意义在发生变化。它将由过去的“成本中心”转变为“机会中心”。
市场狂飙的同时,国家的高度重视以及多项政策推动,也提升了供应链金融的战略高度。
日前,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鼓励金融机构探索与小微企业、核心企业、物流仓储等供应链各方规范开展信息协同,提高供应链金融服务普惠金融重点群体效率。
2022年初,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要推动产业互联网融通应用,培育供应链金融、服务型制造等融通发展模式,以数字技术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等。
从需求到政策,从科技到应用,经过十年淬炼,科技重塑了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金融正在面临全新的市场环境。与时俱进,京东科技发布了供应链金融科技面向未来十年的“四个一体化”战略方向。
其一,内场+外场的一体化。基于双链联动战略,从京东场向核心企业的场景进行自然延伸,同时从核心企业的自身场向京东场进行延伸。
其二,科技+金融的一体化。通过基于“双十模型”的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及轻量的服务平台,用科技能力打通金融与产业的有效信息链接,为更多的产业链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其三,上游+下游的一体化。持续加强对不同行业的深度研究,结合客户的实际运营特点和场景需求对行业规律和需求进行精细化的洞察和管理,为不同类型的产业客户提供贯穿上下游的专业化的解决方案,更针对性、更适配性,做到一链一策、一企一策。
其四,B端+C端的一体化。提高“B端+C端”一体化的解决方案能力,包括供应链金融、支付科技、消费金融等等,通过支付和消费金融创造的终端消费杠杆效应解决商品销售的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实现以需求牵引供给、供给促进需求,进而提升整个供应链的整体效率。
“四个一体化”战略是京东科技在供应链金融科技领域的前瞻性布局。当前,链接产业与金融的供应链金融正处于转型和突破的新阶段,迫切需要更多的创新,也蕴藏着巨大的机会。水大鱼大,正是逐浪进击时!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