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爆调”大哥大涨,永辉“换脸”胖东来有何供应链逻辑?
文 / 本报记者 马敬泽
近日,经过胖东来19天的闭店改造,永辉郑州信万广场店恢复正常营业。
据永辉官方数据显示,调改后首日营业数据销售额达到188万元,客流12926人,是调改之前日均销售额的13.9倍。
(来源:胖东来商贸集团视频号)
成立于2001年的永辉超市曾是“生鲜第一股”,巅峰时期曾在国内拥有1400余家门店,即使经历2021至2023年的连年亏损,其门店仍然覆盖全国29个省份,记者了解到,截至6月25日,永辉超市目前门店数量为958。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6月6日发布的“2023年中国连锁TOP100”,永辉超市以8555149万元(含税)的销售规模排在第4位。
另一方面,对永辉超市进行调改的胖东来在全国仅有13家门店,分布于河南许昌和新乡两个城市,体量远远小于永辉超市。“2023年中国连锁TOP100”中许昌市胖东来商贸集团有限公司以107亿元的销售位居第46位,门店数量倒数第二。
“小超市”调改“大超市”,胖东来的模式有哪些先进之处?在供应链方面,胖东来又有哪些可借鉴的经验?
先天自带供应链“基因”
胖东来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995年由于东来创立的“望月楼胖子店”,1997年,许昌市胖东来商贸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公司于1999年做出“不满意就退货”的全新经营理念,并在之后的20余年在河南布局多家门店。
2023年以来,胖东来以透明的价格、出色的服务与员工激励政策频频登上热搜,成为火遍全国的“网红超市”。2023年,胖东来集团销售收入超100亿元,被誉为“中国商超界的天花板”。
实际上,胖东来之所以能够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待遇,实现商品价格与成本等信息的公开透明,所依靠的就是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在1999年,胖东来就建立配送中心,方便直采货物的中转和向各个门店配货,其采购管理也是压低商品成本的重要因素。
(来源:胖东来商贸集团视频号)
据了解,胖东来建立自采体系,门店内八成的商品都是自采产品。2001年,胖东来与信阳、南阳、洛阳的另外三家区域连锁超市共同成立“四方联采”,以更大的量换取更低的价格,提升对供应商的议价空间。凭借四家连锁超市的相互信任,河南的“四方联采”保留至今,也成为联合采购模式的一个成功案例。
在压低成本的同时,胖东来也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明确的财务结算体系,与供应商进行充分的信息共享,形成了良性、互信的购销体系。
胖东来在仓储物流方面也进行许多投入。2022年10月,占地面积150亩的胖东来产业物流园正式运营,胖东来投资1.02亿元采用百年和邦斯达两套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商品的智能化管理;投资2700万元建设冷库3.5万立方,建立面向销售终端的一体化冷链物流快速调配体系。
可以说,严苛的把关、紧密的零供关系和信息共享机制,让胖东来建立起了稳定的采购渠道,而高效的物流体系也让胖东来“只售12天以内品牌鸡蛋”等承诺得以实现。
迈不出河南 就卖“品牌”
虽然胖东来在网络上具有较高的热度,成为网友追捧的“超市天花板”,但目前,胖东来的13家门店,有10家位于许昌、2家位于新乡、1家位于禹州,仍没有走出河南。
有分析指出,胖东来的成功,更多依托了许昌、新乡等本土市场的资源,在此基础上,胖东来与河南本地供应商建立联系,建立成熟采购与供应链模式,并砍掉多余的租金等成本,这才在服务、价格透明度等方面具备优势。而在郑州等大型城市,胖东来扩张的成本更高,亦需对自身供应链体系进行调整,这可能就是胖东来多年来未扩大门店覆盖范围的原因。
以口碑制胜,或许也是胖东来求稳的原因之一。《商业参考》的主讲人蔡钰曾说过,胖东来是一种乡绅式商超,“在拓展自己商业版图的同时,是怀着乡绅意识在关照自己的社区”。
不过,在胖东来火遍网络,开启轰轰烈烈的连锁超市“调改”行动后,胖东来自营的DL精酿小麦啤酒、DL橙汁等商品也走出河南,随调改搬上对应超市的货架。
据红星资本局报道,在胖东来对步步高超市进行调改后,胖东来的自有品牌“DL”牌商品销售额,几乎占到步步高超市的三分之一。而在另一方面,虽然这些产品并非胖东来自己生产,但胖东来在其中为供应商提供了定制方案,而非简单的贴牌产品。
(来源:联商网)
实际上,发展自有品牌是目前许多零售企业的目标之一。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3中国商超自有品牌案例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超市TOP100企业的自有品牌销售占比已经达到了5%,其中,盒马自有品牌商品类目达1200多种,销售占比达到35%;山姆的自有品牌销售占比则达到30%左右。
模式与品牌,或许是胖东来向全国的跳板。据悉,永辉超市的第二家调改门店会选在河南新乡,将在7月1日正式开启调改。
胖东来的调改之路能否继续走顺,其自营品牌又能否走向全国,这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