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日内瓦联合声明落地:双边关税削减91% 全球供应链迎修复契机
文 / 现代物流报记者 长风
2025年5月10日至11日,中美经贸高层会议在瑞士日内瓦举行。5月12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议联合声明发布。
本次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大幅降低双边关税水平,美方取消了共计91%的加征关税,中方相应取消了91%的反制关税;美方暂停实施24%的“对等关税”,中方也相应暂停实施24%的反制关税。
(图源:千库网)
消息发布后,引发全球关注。
中美经贸高层此次会谈成果,对全球、对中美经贸供应链有哪些积极影响?对中国的跨境电商有哪些积极影响?在未来,我们还需要关注什么走向,应该做些什么?
中美产业链合作重新活跃?
回首美国挑起的关税战,对中美经贸确实伤害不轻。
据预测,如果继续执行“对等关税”,2025年上半年,中美双边贸易额或将同比下降45%,降至2000亿美元左右,较关税战前(2017年峰值5837亿美元)缩水65%。其中中国对美出口量下降14%(减少180亿美元),美国对华出口量暴跌38%(减少230亿美元)。
中国对美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占比从58%降至46%;跨境电商业态受冲击显著,单件商品成本增加25美元或货值30%。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遭重创,大豆出口量较峰值下降72%,液化天然气出口减少60%,相关产业损失超180亿美元。
(图源:千库网)
美国企业重建供应链成本高达4330亿美元,其中汽车制造业因改用本土零部件导致单车成本上涨3000~8000美元;美国核心PCE通胀升至3.5%,家庭年支出增加2300美元,中低收入群体受冲击最深。
关税战让美国GDP增速下降1.3%,制造业回流失败导致贸易逆差扩大至1.21万亿美元,较关税战前增长50%。
而中国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提升至35%,但重构成本仍需1.2万亿美元。
长期研究并关注中美经贸问题的金融专家陈思进在接受现代物流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联合声明中提到的关税调整和非关税反制措施的取消,一旦实施,意味着进出口成本将实质性下降,直接利好中美制造业、物流和消费市场。中美产业链之间的紧密合作有望重新活跃起来,尤其对高科技、汽车、农业等领域的恢复尤为关键。
经济学家谭浩俊在接受现代物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中美能就关税问题达成协议,双方贸易便会进入到一个相对正常的状态。中方的产品能够正常进入美国市场,美国的产品也能正常进入到中国市场,这将对两国经贸供应链产生积极影响。
助力全球经贸链复苏
美国挑起的关税战,直接导致全球贸易总额萎缩,产业链成本激增。
2018年全球贸易增速为5.4%,至2025年已骤降至0.9%。
苹果公司供应链调整成本增加约10%,特斯拉等企业转向墨西哥“近岸外包”以规避关税,导致全球生产效率下降15%~20%。半导体产业因中美技术脱钩,美国本土供应链成本上升20%~30%,2025年自给率仅为35%。
美国挑起的关税战,导致德国汽车对美出口份额下降22%,本土工厂裁员超3万人。
在关税战中,美国对约36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中国反制关税涉及约1100亿美元美国商品。据穆迪测算,两国GDP累计损失分别达0.3%和0.8%。
美欧钢铝争端中,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对欧盟钢铝加征关税,欧盟对哈雷摩托、波本威士忌等报复,双方最终达成配额协议,但信任裂痕难消。
关税战没有赢家。在美国挑起关税战造成的结构性长期影响,或将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2025年全球通胀率或将达8.8%,大宗商品(如钢铁、铝)价格波动率超过30%,导致汽车、建筑等行业成本失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算,关税战可能导致2025年全球GDP减少0.8%,相当于损失约7,000亿美元。
关税战重重伤害了全球经济,所以,陈思进认为,中美暂停部分关税、重启高层经贸机制,释放出两个最大经济体缓和贸易紧张关系的明确信号,将明显提振全球市场信心。对于已经因地缘政治和通胀而承压的全球供应链,好似一剂强心针,将有助于恢复更多国家间的正常贸易流动。
谭浩俊表示,中美之间通过会谈若能消弭关税战,将积极影响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关税问题谈判。因此,中美两国这一次经贸高层谈判,将对全球经贸活动和全球经贸供应链产生积极而重大的影响。
无疑,中美两国的经贸会谈,涉及到同美国、同其他国家的贸易谈判,如果中美两国之间不再加征关税的话,那将在其他国家间产生很好的示范效应。
跨境电商或迎来利好
美国挑起的关税战,给全球经贸带来了重创,其中,本来是互联网经济宠儿的跨境电商是重灾区。其中的直接影响,是成本结构恶化和物流费用暴涨。
美国对华综合税率从2024年的46.1%升至2025年的145%(含125%新关税+20%芬太尼关税),直接导致服装、小家电等低利润品类售价上涨60%~80%,跨境电商卖家利润率缩水至3%~5%。
单个包裹物流成本从30元升至55元,海运附加费突破6000美元/柜,依赖直邮模式的商家(如Temu部分卖家)运营成本占比从40%增至65%。
越南、墨西哥等替代产地,部分企业因配套产业链缺失导致成本溢价25%。美国对欧盟钢铝制品加征25%关税后,德国机械设备出口美国成本增加18%,2025年一季度对美出口量同比下降23%,直接导致跨境电商平台(如Amazon.de)相关品类GMV缩水15%。
欧盟境内电商平台GMV占比,预计从2024年的58%升至2025年底的72%,跨境订单份额持续萎缩至28%。
面对经贸困顿,结束关税战成为全球期待。
5月12日,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发布的联合声明中,美方承诺:24%的关税在初始的90天内暂停实施,同时保留按该行政令的规定对这些商品加征剩余10%的关税。
深圳市物流与供应链实战专家王与剑在接受现代物流报记者采访时说,这直接减少了商品进入美国市场的关税成本。
“以价值 100 美元的商品为例,之前若面临较高关税,现在成本明显降低,利润空间得到提升。”王与剑认为,“成本降低使得平台上商品价格更具竞争力,能吸引更多美国消费者购买中国商品。”
关税降低之后,出口企业的成本降低,利润空间有所回升。中国企业可能会更积极地拓展美国市场,加大货物的出口量。
为了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企业可能会增加海外仓的货物存储量,利用海外仓本地发货的优势,提高货物的配送速度,增强竞争力。比如一些经营家居用品、电子产品的跨境电商企业,可能会提前储备更多热门款式的商品在海外仓。
王与剑担心的是,90 天暂停期之后,24%关税是否延续,这让商家难以制定长期稳定的生产和销售计划,影响供应链布局;Temu、Shein 或将重新面临市场争夺,重建与进口商的合作关系。
但最终能否实现取消关税,除了需要进一步对保留的一些问题进一步商谈,谭浩俊提醒,还要继续关注美国的实际行动,美国有时候说变就变,今天谈好了,说不定明天就变了。
至于未来,谭浩俊赞成“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的原则,既要积极地谈,也要积极地防。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