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迪食品集团:从国企改制到智慧物流体系构建的蝶变之路
曾深陷破产困境的科迪食品集团,在完成国企改制三年来,通过全力重构物流体系与供应链系统,走出了一条令人瞩目的重生之路。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该集团累计实现销售额4.25亿元,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3%,物流效率提升和供应链整合成为其逆袭的关键支撑。
供应链协同成为复苏枢纽
2022年5月,科迪集团进入破产程序时,整个供应链几近断裂,物流响应迟缓,市场供应无法保障。转机始于商丘市委、市政府的果断决策——企业由民营转国企,并确立“保民生、保稳定、保品牌”的方针。
“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稳定供应链上游,迅速重建与奶农的合作关系,绝不能出现断供问题。”科迪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瑞生告诉记者。通过实行“应收尽收+运输补贴”机制,集团快速重建起覆盖商丘及周边2000余户农牧民的原料收储网络,一举打通了供应链“最初一公里”。
一系列举措很快显现成效:至2022年12月底,科迪乳业现金余额从5月初的109万元回升至2970.32万元,存货达8069万元,供应链初步恢复良性循环。
党建凝聚合力,筑牢组织保障
企业改制后,商丘市委第一时间在科迪集团设立党委,为企业重生奠定了组织基础。集团党委成立后,确立了"懂感恩、知敬畏、讲团结、比奉献"的特色企业文化,将党建工作延伸到供应链各个环节。
"我们坚持'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将党支部建在项目上、建在车间里,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科迪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瑞生表示。集团党委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一带二"活动,组建党员突击队,在生产一线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在供应链重建过程中,党委班子成员带头深入奶农中间,成功稳定了上游原料供应。党员技术骨干组成攻关小组,持续优化物流管理系统。这套党建引领、党员带头的工作机制,为企业供应链重构提供了坚强保障。
物流优化打通市场通道
进入恢复期后,科迪意识到,家族式管理阶段由于缺乏系统性物流管理,导致响应慢、成本高。改制后,集团推动多项改革,聚焦“降本、增效、可控”三大目标。
集团打破原有依赖大区经销的冗长链路,建立直通经销商、校园及社区终端的短链物流模式。通过“做细商丘、做实河南”的策略,布局本土化冷链配送集群,显著提升配送频率和客户响应速度。
2024年,科迪成立电商物流中心和零食渠道专项小组,针对线上订单和零食系统特点重构分拣、配送流程。2025年上半年,零食渠道销售额同比增长139%,物流响应效率成为关键竞争力。
智慧物流系统奠定行业黑马地位
2025年,科迪以智能化、集成化物流体系为支撑,实现从区域品牌到行业黑马的跨越。
在企业智能立体仓库,记者看到,AGV机器人正有序进行产品入库、仓储管理和出库配送作业。这座投资建设的18位巷道智能立体库,实现了全程无人值守操作,大幅降低了人力成本、提升了储运精度与效率。
在液态奶智慧工厂,通过MCC中控系统集成收奶、灭菌、灌装、包装等全流程生产物流环节,实现物料自动调度和工序无缝衔接,年产能达40万吨。
在奶源基地,智慧牧场引入国际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与精准饲喂设备,实现对原奶产出、冷链运输等环节的全程可控与动态优化。
这些物流与供应链能力的提升,让科迪在2025年中国乳业技术博览会上备受瞩目。业内专家评价认为,科迪通过“供应链精益化+物流智能化”双轮驱动,为同类企业转型树立了新标杆。
物流重构助力国企担当
值得一提的是,在物流与供应链重构过程中,科迪始终将国企担当放在重要位置。上半年,企业支出1.3亿多元收购中小奶农生产的鲜奶,并通过标准化种植协议和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使5000多人直接受益,人均增收3000多元。
“物流效率的提升和供应链的优化,不仅让企业获得了重生,也让我们有能力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李瑞生表示。
目前,科迪学生饮用奶已成功开辟山东、江苏、河北乃至黑龙江等省外市场,覆盖学生群体17.8万名。其产品物流响应时间最短压缩至6小时内,实现了从生产到终端的高效衔接。
有业内观察人士指出,科迪的转型经验表明,传统食品企业只有将供应链与物流视为核心竞争能力,系统推进其数字化、柔性化和一体化建设,才能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