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客流资金流提速 经济复苏活力足
快递日均揽收恢复至3亿件以上、一线城市市内出行流量超过2022年高点、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有望继续同比多增……多项指标显示,2月以来,物流、客流、资金流流动继续加快,经济韧性、潜力、活力正得到更充分展现。
专家表示,随着新老政策持续显效,被抑制的需求将加快释放,流动起来的中国必将迸发出更加澎湃的发展动能。
物流提速记录“忙碌劲”
物流,一头连着生产供给,一头连着消费需求,其畅通运行、交织繁荣,折射出生产供应能力的提升、需求的回暖、经济的复苏。
作为观察中国经济的重要窗口,春运期间,邮件快件揽收量成绩喜人。国家邮政局22日公布数据显示,春运全网累计揽收邮件快件103.67亿件,日均业务量2.59亿件,较2022年同期增长6.14%,较2019年同期增长159%。
春节过后,物流运转在高位水平上进一步加快。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监测汇总数据显示,2月以来,全国邮政快递日均揽收投递均恢复至3亿件以上。2月23日当天,国家铁路货运继续保持高位运行,运输货物1110.7万吨,环比增长0.33%;全国高速公路货车通行755.23万辆,环比增长0.66%。
除了量的增长,物流的繁荣还体现在突破“关键数字”的速度上。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开年39天,快递业务量超过100亿件,比2019年达到100亿件提前了40天,比2022年提前了2天。
此外,跨境物流也快速恢复。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消息,今年1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410列,运送货物14.7万标准箱,同比分别增长6%、13%,综合重箱率达到100%。自2020年5月以来,中欧班列已连续33个月单月开行千列以上。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专家表示,货物流通频率增加,供应链上下游复工进度进一步加快,高速公路通行量、快递业务量快速回升。春节后新增需求保持向好,企业复苏信心和投融资动力增强。
客流恢复彰显“烟火气”
人是经济活动的参与者,人流量的恢复是经济复苏的前提。
一线城市市内出行流量处于上升阶段。招商证券研究报告显示,农历正月过后,一线城市市内出行流量已超过2022年高点。2月21日,一线城市地铁客运流量较2月14日上升6.3%,一线城市拥堵延时指数较2月14日上升1.3%。此外,MetroDB.org统计数据显示,2月22日,上海、北京地铁客运量保持千万人次,分别达1140.30万人次、1082.41万人次。
“目前大城市地铁客流量已连续3周维持在3亿人次以上,人流量恢复有助于居民消费和房地产销售的改善。”招商证券宏观经济联席首席分析师张一平说。
城市与乡村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人流往来,也折射出经济发展活力。上述研究报告显示,今年春节后返工潮拉得“更长更平滑”。与往年春节后大规模返工潮在正月二十基本结束不同,今年返工潮延续至正月底。从1月22日至2月21日,全国人口迁徙规模较2022年农历同期上升29.7%。此外,执行航班架次可作为反映商务活动出行热度的参考指标,2月以来,境内执行航班架次同比上升0.6%,环比上升13.2%。
中国与国际的人员交流更加顺畅、频繁。开年以来,大众汽车集团和开云集团董事会主席相继来华考察。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23日表示,目前已有数十家跨国公司总部与商务部对接近期来华进行商务考察的相关安排。
“这充分显示出外资企业布局中国市场的积极意愿,体现了对中国发展前景的信心,也再次彰显中国对外商投资强大的‘磁吸力’。”束珏婷说。
资金涌入折射信心足
多项数据表明,资金“活水”正加快流向实体经济。
人民银行日前公布数据显示,1月新增人民币信贷4.9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2572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4.68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3.5万亿元,对新增人民币贷款增长起到主要拉动作用。
“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实现‘开门红’,将有效助力提振市场信心,激发主体活力。”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说。
值得一提的是,2月以来,货币市场利率中枢上移,高于政策利率运行,这在过去一年多来实属罕见。专家分析,有效信贷需求回升、银行信贷投放较快、资金加快流向实体经济,是近期市场资金面略偏紧的重要诱因。
专家认为,继1月实现“开门红”,2月以来银行信贷投放可能继续保持了较快节奏。温彬说,2月以来对公贷款投放情况较好,1个月期票据转贴现利率维持在2%以上,预计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大概率实现同比多增。
与此同时,境外资金多渠道净流入,表明中国市场吸引力强,也反映出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前景有信心。商务部日前公布,1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276.9亿元,同比增长14.5%,规模稳步上升,结构持续优化。数据显示,截至2月24日,今年以来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超1500亿元。其中,1月20日当周,外资净买入规模达485.16亿元,居历史单周净买入规模第2位。
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认为,中国优化调整防控政策措施、回归稳增长发展战略,无疑将在短期内提振经济增长,并带动部分受抑制需求的释放,中国经济增速显著反弹已经成为共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