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增效 打造供给新体系推动物流业转型升级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王东明出席2020中国物流形势
文 / 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 曹朝霞
日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王东明出席2020中国物流形势发展大会暨第三届中国智慧物流创新伙伴大会,并做了题为《物流高质量发展对降本增效的意义》的发言。他全面剖析了我国社会物流成本构成和偏高的四个主要原因,指出物流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思路,为当今我国物流业指明两大发展方向:一是以打造供给新体系为战略方向推动物流业转型升级;二是以供应链提质增效为重点降低企业物流成本负担。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副所长王东明发言
“组织化水平低”是我国物流成本偏高的主因
王东明副所长首先阐释了他对“高质量发展”和“降本增效”的理解:“高质量发展”,从新发展理念的角度上,包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思路;从经济发展视角上,则是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优的服务和产品;“降本增效”更多则是从经济视角出发,近年提出的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等等都是降本增效的有效途径。
王东明以2018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14.8%)为例,从国家间比较来看,指出我国的比例不仅远高于美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还高于印度、巴西、南非等发展中国家,仅比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略低。从物流成本结构分析,通过运输、保管和管理三项主要成本构成与美国比较,我国保管成本与管理成本占比偏高,运输成本占比偏低。
王东明指出,我国物流成本偏高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是产业结构偏重,单位GDP物流实物量较大;二是内陆纵深广阔,地形地貌复杂;三是物流行业结构不合理,市场集中度过低;四是物流组织化水平低,运行管理粗放——这也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
他介绍,物流成本由实物量决定,创造单位GDP产生的物流实物量规模越大,物流成本与GDP的比率也越高。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物流实物量主要产生于第一、二产业领域。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但横向比较依然偏重:2018年我国第一、二产业的比重为47.9%,同期美国这一比重为19.4%,远低于我国。
我国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也受到国土空间形态、地形地貌特征等自然条件影响,水运是目前成本最低的物流方式,而我国几乎是全球陆域纵深最大的国家,加之我国国土自东向西分为三个阶梯,海拔高差大,多山少平原,即使同样是陆上物流成本,我国也要比临近海洋的发达国家和地区高出许多。
我国物流产业大而不强。在设施领域,一方面存量设施中低端设施较多,相互之间低层次同质化竞争,空置率较高,另一方面,功能完善,专业化水平高的优质设施供不应求,租金等价格逐年上涨。如营业性通用仓库面积超过10亿平方米,但现代化、标准化仓库占比仅为5%。在服务领域,物流企业多、小、散、乱,形不成规模化运营的成本优势,尤其是货运量占比达到四分之三的公路运输行业,1356万辆营运载货汽车绝大多数由个体司机经营。
王东明指出,物流组织化水平低、运行管理粗放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目前,物流不同领域各自为战,形不成全链条无缝衔接和统一组织。最突出的问题是由于缺乏货源集中组织,达不到规模化运量。在跨区域长距离运输中常常使用公路运输,而美国铁路在中长距离货物运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周转量占比达到27.3%,而我国只有14.1%;同时美国多式联运比例达到8%,但我国占比很小。此外我国物流在运行管理方面较为粗放,专业化水平较低,物流与流通等环节衔接不畅,货物周转速度慢,增加了存储成本与资金古用成本。
构建物流供给新模式推动高质量发展
针对我国物流业的现状和问题,王东明从宏观、微观全方位给出破局新生之道:解决宏观层面的问题需要在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背景和趋势下,以物流供给新模式取代旧模式,培育新需求、适应新需求,这是长期渐进的工作;解决微观层面的问题需要以环境建设和行业发展为突破口,为企业松绑减负,优化物流运行组织,提高物流服务效率,这是当下的紧迫任务。
基于此,王东明进一步指出物流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思路:应着眼长远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布局与结构调整方向,围绕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构建物流供给新模式,推动物流与经济布局协同发展,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以创新的物流供给体系,引导和适应新的物流需求体系,实现供需契合、成本合理;围绕当前企业物流成本高的主因找准主攻方向,聚焦重点领域,突破关键环节,精准消除物流业高效发展的现实制约因素和自身顽疾,提高供应链物流组织化水平和运行效率,切实降低企业物流成本负担。
“应明确把破除物流业发展的制度性障碍、依靠创新增强物流服务能力、引导和促进经济规模扩张和转型升级作为降低物流成本的主导方向,实现单位物流成本支撑更大的产出规模和经济贸易流通规模,从而达到降低我国企业物流费用率和物流成本与GDP比率的目标。”王东明谈及物流高质量发展的总体目标,即争取到2025年供应链物流服务效率大幅提高,重点工业、批发和零售企业的物流费用率降至6%左右;全社会物流成本与GDP的比率降至12%以下,每年节约物流费用约两万亿元。
为落实宏伟目标,王东明提出当前物流业的主要任务和两大发展方向: 一是以打造供给新体系为战略方向推动物流业转型升级;二是以供应链提质增效为重点降低企业物流成本负担。
他指出,在打造供给新体系上,首先要稳定大宗物流服务供给规模和调整供给布局,原则上不再增加大宗物流总供给能力,逐步化解大宗物流过剩能力,引导相关物流资源流向其他领域;其次围绕重要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构建国家物流体系,针对生产与消费等不同领域、制造与商贸等不同产业构建与之相适的物流服务体系,纠正供需错位,推动供需匹配;三要依托新技术和新业态创新物流服务供给模式:在智能生产领域,物流由提供配套服务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转变;在线上线下互动消费领域,大力发展共同配送快递快运等新业态,依托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开发共享众包等新的物流商业模式。
在供应链提质增效上,要全面提升智能物流管理水平、建设互联互通的物流基础设施系统、打造一体衔接的物流运营服务网络、构建统一开放的物流大市场、强化企业为主体的管理创新。
其中,王东明重点阐释了如何打造一体衔接的物流运营服务网络的可行性路径:一是为物流企业网络化经营、物流过程一体化组织创造环境和条件,提高供应链营理效率,管控物流成本:鼓励物流企业兼并重组,在全球构建经营网络,协同“一带路”交通互联互通布局海外物流基地和交通战略支点,协同跨境电商的发展在出口重点国家布局海外仓,强大远洋船队、航空机队和国际货代,保证国际物流过程可靠、成本可控;二是支持物流网络下沉至乡村,推进邮政网点与其他物流企业开展合作、对接业务;三是强化物流各环节的一体衔接,着力解决铁路进港和车辆进城两个“最后一公里”问题。
王东明副所长将物流业的结构及成本顽疾放在宏观经济背景下深入剖析,通过与发达国家对比,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根本所在;并结合实际情况指出物流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思路、主要任务,为物流在新时期破局新生、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战略参考。
(供图:中物联智慧物流分会)
相关文章: